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颈椎病 > 并发症
编号:10995548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5日 铁道医学
     李宝琪 冠献彬 陈红卫 王熙荣

    (天津铁路中心医院骨科,天津 300140)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防治

    [摘要]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不当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应选择清醒麻醉,术中脊髓功能监测、患者颈部舒适后伸位、正确使用器械、熟练操作和加强术后管理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912(2000)03-0192-02

    脊髓型颈椎病于1952年由Brain首次报道。1955年Smith和Rombinson首先经前路做椎间盘切除减压手术。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疗效明显提高,但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我院1985年1月~1999年6月共行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3例,发生严重并发症4例,有3例得以及时防治,现将其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病例简介

    例1,男,58岁。患者因脊髓型颈椎病于1996年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C4~5、C5~6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术中在切取C5~6间盘时因C5后下缘骨质增生较长,深入脊髓内5mm,致使环锯钻入过深,骨赘尖端划伤脊髓,形成半切综合征。术后虽经Ⅱ期后路做了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因C4~5未做),并采取各项抢救措施,包括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终未能恢复。

    例2,男,36岁。患者因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在外院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不理想,于3个月后在我院行Ⅱ期颈椎前路C4~5、C5~6间盘切除,双柱型骨块植骨融合术,术后当天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但因术后24h患者自行拆除围领下床活动,造成颈椎急性半脱位,压迫颈髓,病情明显加重,只好重新手术,去除半脱位的双圆柱型骨块,重新复位后植入一长条型骨块后,病情稳定,术后随访半年,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例3,男,49岁。患者因脊髓型颈椎病于1996年10月9日在颈丛麻醉下行前路C5~6、C6~7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中首先切除C5~6间盘,环锯位置及进深准确,当移除间盘组织后可见近窗底部椎体断面活动性出血,术中常规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植入预先准备好的圆柱型髂骨骨块,当C6~7间盘切除植骨完成后,令患者活动双下肢时发现其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呈脊髓休克状态,术中立即行氟美松20mg及20%甘露醇静脉滴注,并检查C5~6移植骨块,未见下陷,取出骨块后,发现海绵血肿组织块较坚硬,将血肿块取出30min后,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经彻底止血后,在骨块两侧凿沟并重新植入,术后恢复顺利,术前症状逐渐消失,恢复原工作。
, 百拇医药
    例4,男,47岁。患者因脊髓型颈椎病于1999年6月2日在颈丛麻醉下行前路C4~7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中依次切除C4~5、C5~6、C6~7间盘,植骨融合,术中环锯位置、方向及进深正确,切除顺利,当准备结束手术令患者活动下肢时,发现其感觉和主动活动完全丧失,检查双侧Babinski征强阳性,呈上源性脊髓损害表现,经检查植入骨块位置良好,窗底部血肿不多,出血已止,立即给予氟美松40mg及20%甘露醇静脉滴入。回病房后继续按脊髓损伤处理(包括颈部制动和药物治疗),患者于术后16h感觉、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术后3周,原术前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仅遗留手掌尺侧轻度麻木,出院后恢复原工作。

    2 讨 论

    2.1 脊髓功能监测是防治术中器械损伤的关键[1]

    脊髓型颈椎病因脊髓受压多来自前方,因此前路手术减压效果较好,然而术中微小失误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灾难,因此,术中脊髓功能监测十分重要,在有条件医院多采用仪器监测。我院以往大多采用浅层颈丛阻滞麻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有利于脊髓功能监测,也就有效防止了器
, 百拇医药
    械对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损伤。本组例1在全麻下手术,患者对手术过程毫无反应,加之后缘骨质增生明显,导致环锯进深过大而损伤脊髓,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痛苦。鉴于此,我院在以后的工作中,均采用可唤醒麻醉,术中随时了解脊髓功能情况。在遇有尖锐骨刺进入脊髓时,要注意避免环锯进入过深,留下后部椎体骨质可经刮匙取出,若粘连紧密,也可咬除相连骨质,使其处于漂浮状态,待日后椎体融合慢慢吸收。

    2.2 改造和正确使用器械

    在切除颈椎间盘时,正确使用器械很重要,包括环锯的位置、方向和进深大小,术者一定要心中有数并请整个手术组予以监督,随时加以调整。我们曾遇1例环锯选择过大,位置又偏向一侧,使得这侧椎体切除后椎动脉外露,幸免伤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环锯位置一定要在两侧颈长肌之间进行,防止偏斜、偏歪,并请麻醉师摆正头部位置。防止器械损伤脊髓和椎动脉。本组例4身材矮小(身高154cm),颈部粗短,患者仰卧手术台时颈部伸位,即觉四肢无力,在打入指示钻芯扁刀时四肢有抽动发生,术中为便于环锯进深,颈部强力后伸,使得已失代偿的椎管容积更小,已受压的脊髓受震动损伤。因此,对于脊髓受压明显、颈部粗短患者,在摆放手术体位时,不能只考虑手术操作的便利,应从患者病情出发,头部应放在舒适后伸位,以不加重原有症状为准。另外,扁刀型指示钻芯亦应加以改进,建议厂家生产头部为螺旋状指示钻芯,术中轻轻旋入而不是强力锤击打入,特别对于骨质坚硬患者,可减少因锤击震动所致的脊髓损伤。
, 百拇医药
    2.3 保持良好心态,及时处理脊髓的意外损伤

    术者对术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要保持头脑冷静,仔细回忆手术全过程,特别是在使用环锯切取间盘时患者的反应,只要在钻入最后阶段患者无异常情况发生(如四肢抽动或在取下钻芯后探查有脑脊液漏出),患者就有恢复的希望,就应采取果断措施,就地抢救,包括重新检查移植骨块的位置是否后移、脊髓前方是否继续出血或有坚实血肿等。当这些异常情况处理完毕后,应按急性脊髓损伤处理[2],静脉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和利尿剂,以防止脊髓水肿等继发性损害。本组例3由于清除了脊髓前方坚实的血肿块,止血彻底使脊髓功能很快恢复。例4由于术后稳定可靠的制动以及药物的及时处理,防止了脊髓的继发损害,抢救成功。

    2.4 重视围手术期管理,防止颈椎移位造成的损害

    例2虽不是术中损伤,但医务人员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教育和对患者的管理很重要,特别对于已行后路广泛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失稳的患者,应慎重选择Ⅱ期前路手术,因为前路间盘切除后预示着颈椎骨性稳定性已遭彻底破坏,特别是在2个以上间隙手术后,应有可靠有效的外固定予以保护,并应取得患者本人的理解和合作,否则容易发生术后意外事故。本组例2术后患者自认为病情已好转,术后24h竟摘除围领下床活动,引发颈椎错位而损伤脊髓,实为教训。

    [作者简介]李宝琪(1944-),男(满族),辽宁锦州人,天津铁路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贾连顺.现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177-80.

    [2]胥少汀. 近年脊髓损伤临床处理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74-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