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家 > 正文
编号:10818396
一心为患者着想——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大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唐启盛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2451期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病房的一角放着一个写着“一代名医”的牌匾,这是一位患者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送给该医院大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唐启盛教授的。^4?&[a\, 百拇医药

    唐启盛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诊治患者数万名,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和喜爱。^4?&[a\, 百拇医药

    唐启盛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西药治疗又存在疗法单一、耐受性差等不足,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他认为,精神障碍大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辨证论治加上心理调节,能治愈众多患者。他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及师传古训,注重治病,更注重治“心”。^4?&[a\, 百拇医药

    不断摸索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障碍诊疗体系。^4?&[a\, 百拇医药

    去年春天,30岁的患者毅某逐渐出现幻觉、幻听、幻想,常常怀疑妻子有外遇,在家又吵又骂,还时而舞刀弄棒,令家人不得安宁,其父带他找唐启盛治疗。经检查,诊断该患者是得了“狂症”,属精神障碍。唐启盛认为,这是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加上长期反复接触不良刺激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毅某当属其中。开始,毅某不愿讲话,难于交流,唐启盛经过多次循循善诱,使患者对自己建立了信任感。了解了患者的病因病机,再采用平肝潜阳的治则进行中医药治疗,一个半月后,患者恢复了健康。^4?&[a\, 百拇医药

    唐启盛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对患者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做患者的朋友。他始终认为,医者的一举一动、一方一药都牵系着患者的病情转变甚至生命安危。在工作中不论贵贱贫富、男女老幼,均一视同仁,尤其当患者有困难时,他更是如此。^4?&[a\, 百拇医药

    在唐启盛的电脑里存放着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在“非典”的隔离区里,几个患“非典”的小姑娘在恢复健康后与唐启盛等人的合影。患者们做出表示“胜利”的手势和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笑容,其实与唐启盛等人采用的中医药治疗分不开,与唐启盛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医德分不开。^4?&[a\, 百拇医药

    2003年5月,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紧急时刻,他以拯救患者生命为天职,主动要求进入“非典”一线。此时,女儿年幼无人照料,他毅然决然地将远在香港教学的爱人叫回,自己作为仅有的2名地方中医专家进入了解放军小汤山医院。从他带回的许多科研照片可以看出,作为中医专家组组长,除了制定中医药治疗方案,参加会诊之外,他还深入12个病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把脉、查验舌苔,抢救危重病人。每到晚上10点以后,就开通热线电话,为患者解疑答惑,并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沟通和抚慰,定期给予心理治疗。通过45天的不懈努力,使小汤山医院的中医药治疗患者达546人次,占全院680例病人的80.3%,占全国中医药治疗确诊“非典”总数3104人的17.6%。^4?&[a\, 百拇医药

    鉴于他为中医药参与救治患者生命作出的突出贡献,2003年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4?&[a\, 百拇医药

    唐启盛现任东方医院大内科主任,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一肩挑。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坚持医疗和学术工作两不误。在继承中医名家对中风、血管性痴呆、精神障碍等疾病诊疗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学与西医学、基础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经过多年实践,他在神经系统与精神系统疾病两大领域不断创新。对血管性痴呆提出了“毒损脑络”的理论假说和“益肾化浊”的治疗方法;对抑郁症提出脏腑虚衰、肾虚精亏、气机不畅新的病机见解,先后得到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都发展基金重大联合项目的资金支持。目前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局级多项重大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部及省部局级多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a\, 百拇医药

    在继承发扬中医国术的同时,唐启盛还积极培养中医接班人。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平时除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和临床实践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一直将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自己为人、为医、为师的行为准则。(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