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阵痛留硬伤
“绝不延期”的声明,意味着医用胶塞升级磨合期彻底终结。对于相关各方而言,以前种种质疑和争论还可以得到政策层面的协调和缓冲,此后,一切问题只能通过市场消化解决。
产业升级必然伴随阵痛,但对于丁基胶塞的处境,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毕竟,从1995年就开始准备,在2004年又缓期执行。企业都获得了比较充裕的适应期。包材企业方面已获得“目前糖、盐水更换丁基胶塞后的合格率已达到药企的要求,双黄连、鱼腥草、复方丹参等中药制剂大宗品种也都过关”等令人欣慰的数据。企业销售额飙升,生产力坚挺,“丁基胶塞催生20亿元大市场”的预测显然不是过分乐观。
但收官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均已尘埃落定,争论仍在继续。弃用单价约为0.06元的天然橡胶塞,改用单价为0.35元的丁基胶塞,不足两角钱的差价,触动了成本这一市场最敏感的神经,并在产业链条中引发巨大波动。各种因应措施随之而来。继年初抗生素四巨头就联手抬高改用丁基胶塞的抗生素产品价格达成协议后,由各地大输液生产企业推选出来的8家企业又一致通过全面上调玻璃瓶装大输液产品市场价格的决议。但在最高限价不变的前提下,价格调整无助于相关各方就分担成本压力达成共识,却令不信任感进一步加深。尽管胶塞企业方面一再表示“只要输液企业提出要求,我们可以保证丁基胶塞的质量”,但输液企业普遍“对首批使用丁基胶塞的产品不太放心。基础性输液有效期是两年,谁也不敢保证更换丁基胶塞的首批产品在有效期内不出一点问题。一旦输液产品被检出问题,企业不仅要蒙受经济损失,声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猜忌和误会并未得到有效沟通。通常的情况是,药厂抱怨澄明度不好、胶塞漏气;胶塞企业则反驳,有些问题并非产品化学或物理性能所致,是丁基胶塞之外的因素造成的,比如使用和清洗不当,玻璃瓶、塑封铝盖的配套不合理。这场首先发生在胶塞行业与输液行业之间的博弈,正逐渐扩大为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的对抗,医疗器械生产领域和作为用户终端的医院无一幸免。
丁基胶塞引发的巨大的割裂效应,凸现龅鼻安档牟涣忌R蛭狈τ?br>效的整体协调和风险共担的操作机制,利益链条异常脆弱。出于对利润的片面理解和过度依赖,每一个环节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更容易选择紧缩的策略,不惜减损他人利益以转移压力。这种行为也许短期有效,但本质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形势对相关各方都不乐观,一方面丁基胶塞企业“有1/3在亏损,1/3勉强维持,输液企业对胶塞质量不认可,胶塞企业感觉压力很大”;另一方面,随着基础类输液全面更换丁基胶塞,05版药典对于进检期的延长,以及GMP换证工作的到来,“将有一半的大输液企业被淘汰出局”。
可以将这一结局视为市场的解决方式,只是代价太过惨重。阵痛过后,硬伤犹存。反思机制缺失,弥补板块裂痕,必要的自疗程序有助于尽快提升产业整体抗压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在未来接踵而至的升级换代考验中,我们终将伤痕累累,无力前行。
(凌石), 百拇医药
产业升级必然伴随阵痛,但对于丁基胶塞的处境,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毕竟,从1995年就开始准备,在2004年又缓期执行。企业都获得了比较充裕的适应期。包材企业方面已获得“目前糖、盐水更换丁基胶塞后的合格率已达到药企的要求,双黄连、鱼腥草、复方丹参等中药制剂大宗品种也都过关”等令人欣慰的数据。企业销售额飙升,生产力坚挺,“丁基胶塞催生20亿元大市场”的预测显然不是过分乐观。
但收官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均已尘埃落定,争论仍在继续。弃用单价约为0.06元的天然橡胶塞,改用单价为0.35元的丁基胶塞,不足两角钱的差价,触动了成本这一市场最敏感的神经,并在产业链条中引发巨大波动。各种因应措施随之而来。继年初抗生素四巨头就联手抬高改用丁基胶塞的抗生素产品价格达成协议后,由各地大输液生产企业推选出来的8家企业又一致通过全面上调玻璃瓶装大输液产品市场价格的决议。但在最高限价不变的前提下,价格调整无助于相关各方就分担成本压力达成共识,却令不信任感进一步加深。尽管胶塞企业方面一再表示“只要输液企业提出要求,我们可以保证丁基胶塞的质量”,但输液企业普遍“对首批使用丁基胶塞的产品不太放心。基础性输液有效期是两年,谁也不敢保证更换丁基胶塞的首批产品在有效期内不出一点问题。一旦输液产品被检出问题,企业不仅要蒙受经济损失,声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猜忌和误会并未得到有效沟通。通常的情况是,药厂抱怨澄明度不好、胶塞漏气;胶塞企业则反驳,有些问题并非产品化学或物理性能所致,是丁基胶塞之外的因素造成的,比如使用和清洗不当,玻璃瓶、塑封铝盖的配套不合理。这场首先发生在胶塞行业与输液行业之间的博弈,正逐渐扩大为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的对抗,医疗器械生产领域和作为用户终端的医院无一幸免。
丁基胶塞引发的巨大的割裂效应,凸现龅鼻安档牟涣忌R蛭狈τ?br>效的整体协调和风险共担的操作机制,利益链条异常脆弱。出于对利润的片面理解和过度依赖,每一个环节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更容易选择紧缩的策略,不惜减损他人利益以转移压力。这种行为也许短期有效,但本质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形势对相关各方都不乐观,一方面丁基胶塞企业“有1/3在亏损,1/3勉强维持,输液企业对胶塞质量不认可,胶塞企业感觉压力很大”;另一方面,随着基础类输液全面更换丁基胶塞,05版药典对于进检期的延长,以及GMP换证工作的到来,“将有一半的大输液企业被淘汰出局”。
可以将这一结局视为市场的解决方式,只是代价太过惨重。阵痛过后,硬伤犹存。反思机制缺失,弥补板块裂痕,必要的自疗程序有助于尽快提升产业整体抗压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在未来接踵而至的升级换代考验中,我们终将伤痕累累,无力前行。
(凌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