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8410
“大国风范”与中药现代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8日 中国药网
     制订中医药标准规范,我们是有优势的,因为我国是中医药的发祥地,我们的理论体系比谁都成熟。我们所缺乏的也许就是自信以及建立在这种自信基础之上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去年底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强度最大的,但其造成的损失却是史无前例的。原因是该地区没有建立地震和海啸的预警机制。灾情发生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立即向国际社会宣布,将邀请东盟、印度等国和国际组织专家参加1月25至2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中国政府愿意帮助周边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建立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台网。中国何以能够有如此气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已经是太平洋地区地震和海啸预警体系的成员,拥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笔者就此罗嗦了半天,只是想引出一个与地震和海啸不大相关的观点:中药的现代化目前正是缺乏这样一种自信的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应该说,在中医中药领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理应有所作为。

    不可否认,中药的现代化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现代药理、药效及成分分析,这大概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必经之途。早在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就提出了以中药国际化为理念的中药现代化的口号,要求在一两年内实现1~2个中成药品种进入西方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阶段性目标。然而8年“抗战”的结果却是:不仅没有一个中药品种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就是在咱国内市场上,也不尽如人意。10年前,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的份额尚能达到28%~30%,而到去年,在全国2500亿的医药市场份额中,中药只占450亿元,所占份额为18%。而且更为可怕的也许不是中药市场份额的下降和走不出国门的困惑,而是中国医药界,包括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中药现代化的迷茫。笔者曾采访过中医药界的相关人士,他们给笔者的印象是,中药现代化到底该如何搞,其实他们心里也没底,最起码是中气不足。当笔者问一位全国非常著名的上市公司的掌门人他最大的困惑时,没想到此君给笔者的答案竟是:中药现代化之路该怎么走?
, http://www.100md.com
    世上没有救世主,要让中药走出国门,还得靠我们自己。不要指望人家降低准入门槛,也不要指望人家会为中国的企业开绿灯,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只要不人为地设障就已经值得“阿弥陀佛”了。欧盟《传统药品法》的颁布实施就是最好的例子。实际上,包括中药在内的一些传统药品,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标准的缺失。这也正是这些传统药品难以打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形成气候的原因所在。实践证明,中医中药不能套用国际上现成的标准规范。中医药需要自己的评价体系,如果这个评价体系建立成功,它将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可能成为世界各国民族传统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的对照模板,这是中医药真正走向国际化的一条路子。而进行这样的工作,我们同样是有优势的,正如建立地震和海啸预警机制,因为我国是中医药的发祥地,我们的理论体系比谁都成熟。我们所缺乏的也许就是自信以及建立在这种自信基础之上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利用传统医药成本低、方法简便、疗效好的优势,在各国推广应用传统医药,如果我国率先摸索出一套可供借鉴的传统药品的规范体系,其意义将是巨大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