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胃癌演进“帮凶”
本报讯(驻地记者 王伦)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室马峻岭副研究员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癌前病变进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并协同其他致癌因素促进胃癌的发生。
近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学术会议上,马峻岭做了《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展进程中作用的10年队列研究》报告。该研究共纳入了2469例35~64岁的受试者,于胃镜下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p抗体。在5年和10年随访时分别进行胃镜复查。
在10年随访期内,受试者中共出现5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其中Hp感染阳性者发病率为2.74%(44/1603例),Hp感染阴性者发病率为1.62%(14/866例),Hp感染阳性者胃癌发生危险显著高于感染阴性者[比值比(OR)=1.871]。
研究结果还显示,10年随访后,原先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病变发展成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比例分别为33.8%(208例)和6.5%(40例),而在Hp感染阴性者中则分别为23.8%(112例)和4.7%(22例),Hp感染阳性者的这两种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速度均显著快于阴性者(P﹤0.01);这些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有7例出现胃癌,显著多于感染阴性者(0例,P=0.019)。原先的IM和DYS患者经10年随访,Hp感染阳性者胃黏膜病变均重于感染阴性者(分别为P﹤0.05,P﹤0.01),但胃癌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907,P=0.806)。另外,原先的正常或浅表性胃炎受试者中,Hp感染阳性和阴性者向胃癌癌前病变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胃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居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它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过程。这项研究表明,Hp是萎缩性胃炎向更高级癌前病变转化和继续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而且在整个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促进作用;Hp可能不直接引起胃癌,但它可能与其他致癌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胃癌的发生。, 百拇医药
近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学术会议上,马峻岭做了《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展进程中作用的10年队列研究》报告。该研究共纳入了2469例35~64岁的受试者,于胃镜下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p抗体。在5年和10年随访时分别进行胃镜复查。
在10年随访期内,受试者中共出现5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其中Hp感染阳性者发病率为2.74%(44/1603例),Hp感染阴性者发病率为1.62%(14/866例),Hp感染阳性者胃癌发生危险显著高于感染阴性者[比值比(OR)=1.871]。
研究结果还显示,10年随访后,原先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病变发展成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比例分别为33.8%(208例)和6.5%(40例),而在Hp感染阴性者中则分别为23.8%(112例)和4.7%(22例),Hp感染阳性者的这两种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速度均显著快于阴性者(P﹤0.01);这些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有7例出现胃癌,显著多于感染阴性者(0例,P=0.019)。原先的IM和DYS患者经10年随访,Hp感染阳性者胃黏膜病变均重于感染阴性者(分别为P﹤0.05,P﹤0.01),但胃癌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907,P=0.806)。另外,原先的正常或浅表性胃炎受试者中,Hp感染阳性和阴性者向胃癌癌前病变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胃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居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它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过程。这项研究表明,Hp是萎缩性胃炎向更高级癌前病变转化和继续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而且在整个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促进作用;Hp可能不直接引起胃癌,但它可能与其他致癌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胃癌的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