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基础 > 常见问答
编号:10951457
如何理解脾主运化和脾气主升?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8日 成钢笔谭
     如何理解脾主运化和脾气主升?脾统血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脾主运化。运,是运输、输送。化,是消化、变化。指脾气有主管消化水谷,使之变化成精微并输送到人体的各部。《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难经》说:“脾助胃气,主化水谷。”

    脾主运化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初步消化,然后经小肠“泌别清浊”,其中浊者下传于大肠;清者,也就是精微物质,通过脾运输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素间》称“脾气散精”。同时,因这些精微物质又是化生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又因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又常称“脾为中土”,土能化生万物,所以又称“脾为气血化生之源”,并有“脾藏营”之说。二是运化水湿,即在运化水谷精微之同时,把体内需要的水液输送到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发挥滋养营运的作用,并将体内代谢多余的水液,输送于肾,经膀胧排出体外,《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耽,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即是对脾运化水湿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描述。
, 百拇医药
    脾气主升,亦叫“脾主升清”。“升”,即上升。“清”,是指水谷之精微。脾主运化,将饮食的水谷精微与津液运送全身,是因为脾气的特点是“主升”,将这些物质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的作用把气血营养布散全身各处。脾气健运,则升清正常,气.血化生有源,全身营养充盈;若脾气虚,不能升清,头部失养则头晕、目眩;周身失养则倦怠乏力;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因脾居中焦,所以亦称“中气下陷”)则久泻、脱肛、或胃、肾、子宫等脏器下垂。

    脾统血,是脾气统摄血液使之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脉外,在《难经》中叫“脾裹血”。脾为气血化生之源,气血并存,而“气为血之帅”,同时脾气又有“主升”的特点,所以脾能统血。若脾气虚,统血失权,临床可见多种出血病症。如: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并兼见舌淡,脉细弱等,常用“补脾摄血”之法治之,以助脾气统血和升清的作用。脾气虚统血无权之出血证,尚需与热邪迫血妄行、气机紊乱、血随气涌、瘀血而血不归经等出血证加以鉴别,以防误治。

    从上述内容了解中医学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助胃消化水谷,《素间·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其次,是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将脾看成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这显然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脾不相一致。《内经》中记载脾的部位“脾位中央、为“中州”,《难经》中记载“脾,惮也,在胃之下”。并对其形态也有所记载“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位居“中州”部位的除肝以外,实质性脏器只有脾。推究“散膏半斤”,应是指胰而言。因胰尾接触脾门,同居“胃之下”。所以中医学所论之脾应包括胰在内。脏腑学说中所论五脏六腑唯缺胰,就更加说明胰系属脾。胰,是产生胰液的腺体,分泌胰液呈强硷性,通过开口于十二指肠的胰腺导管,输入小肠发挥其消化作用。从这点看中医学所谓脾“能化糟粕”、“脾助胃气,主化水谷”实是指胰一部分生理功能。现代医学的脾,胎儿时能造血,生后是免疫系统的器官,还能储血、破坏红细胞。近期发现脾有调节骨髓机能,对血小板和红血球、白血球三系的成熟有破坏性的调节作用,还有吞噬微生物及产生多种抗体等作用,有关消化功能尚未发现。
, 百拇医药
    西医认为脾是血库之一,不仅能贮藏与调节血量,而且有一定造血机能,可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又有免疫性防御机能,因而对出血性疾患,特别是免疫性出血的疾患,确有良好的作用,从这点分析,古人对“脾统血”的认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综上所述表明,中医学脾的功能含义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能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同时还有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运行的作用。从西医学观点理解,可以说脾的功能不仅包括了从口腔起的整个消化器官的大部分功能活动,同时还包括肾、肾上腺皮质、心、肺、某些内分泌腺体等生理功能。临床上往往肾、肾上腺皮质、心、肺、内分泌等器官发生某些病变时可能出现食纳减退、腹胀、腹泄、消化不良、水肿、呼吸道腺体与消化道腺休功能紊乱、或出血等脾虚证候。所以中医临床常用的“健脾益气”“调理脾胃”等治疗脾病法则,不仅单纯适用于脾胃功能的障碍或减弱,对心、肺、肝、肾等某些病证也能起到治疗作用。主要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且又位居中焦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等特殊功能所决定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