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更多 > 人体信息诊疗学 > 正文
编号:10830669
痢疾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6kb)。

    [概 述] 本病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当杆菌由口腔进入后,部分在胃中被破坏,释出的毒素被吸收入血液,并通过大肠粘膜排出,引起粘膜损害。进入肠道的致病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破坏作用,引起炎性病变。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为粘膜充血、水肿以及弥散性淋巴结增生。慢性期主要为溃疡性病变、肠壁增厚、溃疡粘膜增生等。急性者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痢疾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或以痢疾症状为主,或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肠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持续排菌为主。痢疾中医称为"肠湃"、"滞下",主要病因为感受湿热疫毒,内伤饮食所致。疫毒与湿热互结肠中,致使气血阻滞,湿郁热蒸,气血与暑湿热毒搏结,化为脓血而为痢疾。病程绵延,损及脾肾,则成久痢。

    [诊查要点]

    (一)急性痢疾

    1.多见于夏秋季,有痢疾接触史和不洁饮食史。

    2.起病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呈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

    3.常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明显失水、血压下降。

    4.左下腹压痛。

    5.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6.血象有白细胞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

    (二)慢性痢疾

    1.多由急性菌痢迁延而来,病程在2个月以上。

    2.表现为反复急性发作,或持续慢性腹泻。

    3.大便经常或间歇带粘液脓血。

    4.病程后期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

    5.少数病员可无明显症状或体征,但大便培养反复阳性。

    (三)信息探测

    耳穴病经口:大肠、小肠、胃。

    经穴病经口:中脘、天枢、上巨虚。

    [信息治疗]

    病例1 王XX,女,68岁,1989年7月8日初诊。腹痛、泄泻2天。腹痛伴里急后重2天,泻下脓血稀便,泻后痛减。昨日加重,痛泻达20次,伴发热恶寒、心烦口燥、脘痞纳呆、肛门灼热等症。粪便化验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体温39.5℃,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细菌性痢疾(湿热型)。治则:清热利湿,消积化滞。

    病经口:上巨虚(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个病经口治疗20分钟,予疏密波。

    结果:治疗期间病人自觉腹部发热,次日症状即轻。经5次治疗后里急后重消失,大便转为1次/日,体温正常,大便化验检查阴性。

    (齐连英)

    病例2 刘X火,男,46岁,工人,1989年7月8日初诊。腹泻伴里急后重3天。3天来,大便增多,初为水样便,次日转为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即泻,泄泻次数达20次之多,时伴恶心,畏寒发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