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831060
急性心梗后T波正常化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47期
     本报讯 比利时列日大学医院心脏科Pierard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早期恢复正常提示心肌处于顿抑状态,而T波晚期恢复正常多见于已经接受血运重建但仍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持续性T波倒置则见于有广泛心肌坏死或未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Heart 2005,91∶1008)

    为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倒置持续存在、早期或晚期正常化是否与患者心肌状态和(或)其所接受的治疗有关,Pierard等研究者连续入选了127例在比利时列日大学医院心脏科接受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24~36小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中至少有2个导联存在T波倒置。研究者在患者入院第1周对其进行了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在出院及随访(4±1)个月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研究结果显示,88例患者在急性心梗后T波正常化,其中19例患者在出院时(早期)T波恢复正常,69例患者在出院4个月时(晚期)T波恢复正常。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果显示,在19例T波早期恢复正常的患者中,13例(68%)心脏收缩储备功能保持正常,而在69例T波晚期恢复正常的患者中,49例(71%)发生缺血反应。

    在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中,21例(54%)有缺血反应,17例(44%)存在持续的心功能受损。在对多巴酚丁胺有缺血反应的患者中,住院期间接受选择性血管成形术是晚期T波正常化的独立决定因素。

    该研究表明,急性心梗后,患者倒置T波是持续存在,还是早期恢复正常或晚期恢复正常,与患者心肌状态和医师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