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幕后故事——及对逻辑实证主义和社会建构理论之争的思考
消化性溃疡的细菌学说 一个科学革命?1979年,42岁的澳大利亚皇家帕斯医院病理学家沃伦(Warren)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在一例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观察到,在胃粘膜表层有呈弯曲状的细菌。沃伦感到奇怪,因为一般认为在胃酸的环境中,细菌是无法生存的。然后他用放大1000倍的油镜更仔细地观察,并肯定了这种细菌确实存在;至此,沃伦仍不放心,进一步用银染的方法对切片进行染色,从而更清晰地观察到了细菌的形态和数目。在此后的两年中,沃伦在许多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理标本中,都观察到这种细菌,并发现,在所有的标本中,与细菌相邻的胃粘膜都明显受损。因此,他认为,这种慢性胃炎患者胃中存在的细菌(当时他们称之为弯曲菌,curved bacilli)一定与胃炎的发生有关。这样,一个反复观察到的现象逻辑地导致一个关于胃炎发生的新假说的诞生。
但是沃伦知道,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设想,必须要有临床医生的参与。他试图说服医院消化科的医生们注意他的观点,但是几乎没有人对他的这种观点真正感兴趣,更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在帕斯医院的医生们都知道了沃伦的这种“奇思怪想”。1981年,一个30岁的实习医生马歇尔(Marshall)来到帕斯医院进行内科学实习,他先被安排在消化内科进行6个月的训练。消化科主任沃特斯(Waters)便建议马歇尔与沃伦合作,研究一下细菌与胃炎的关系。马歇尔当时一定没有想到,巨大的幸运会以如此漫不经意的方式降临到他头上: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就走在通向诺贝尔奖的道路上。马歇尔的介入,使沃伦可以不断地获得研究所需的临床标本,研究工作迅速推进。到1982年,沃伦在马歇尔的协助下,已经积累了135个胃炎的活检标本,并证明,所有的标本中都检出了弯曲菌。沃伦认为他关于“胃炎细菌学假说”已有了更有力的证据,因此将结果整理成文,并于1983年在著名的“柳叶刀”(Lancet)上发表。论文题目是“慢性胃炎胃上皮的一种未知弯曲菌”(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该文作者仅有二人,沃伦排在第一,马歇尔为第二。这篇文章肯定了细菌能在胃的强酸环境中生长,并清楚地提示了它与胃炎的发病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个初步的结论具有明显的观念上的“革命性”。
马歇尔肯定被这个初步发现所激动,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决不是一个只等待机遇降临的平庸科学家。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他知道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是密切相关的,既然胃炎与细菌感染有关,那么逻辑的推理就是问,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如何?他当然知道,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据说当时有10%的人患有消化性溃疡)是在临床上远比胃炎重要得多的一类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6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