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58042
预防医院内感染 须医患共同努力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05.12.26
     本来是到医院看胃病,没想到却又在医院感染上了流感;到口腔科看牙,没想到会被传染上乙肝;因失血后输血,没想到染上了艾滋病……这种在医院被感染的情况许多人都经历过,媒体上也时有报道。发生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内的感染被称为医院内感染。

    在美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发生率约为5%,每年约有200~400万人发病,平均延长住院30天,直接死亡约10万人。我国的相关资料显示,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平均为5%~10%,每年花费约100~150亿元人民币。院内感染不但给病人造成新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医学进步也带来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院内感染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又如何预防院内感染呢?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科主任赵冰。

    ■感染和医患双方都有关

    据赵冰介绍,医院是个各种病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又是易造成感染,引起新的疾病的地方。院内感染和医疗活动、患者的体质,以及医院的环境密切相关。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http://www.100md.com
    第一,有创诊断及治疗。在诊断和治疗中,医生普遍采用各种侵入性的操作,如胃镜、支气管镜、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心脏导管及介入治疗等。这些诊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体正常的防护屏障,损伤了机体的防御系统,增加了病原体的侵入途经,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第二,抗菌药的广泛应用。众所周知,青霉素的使用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开始,随着一系列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烈性传染病和各种感染,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感染的问题。但是长期使用抗菌药,使一些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抗菌药疗效降低;而且抗菌药物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人体正常生理菌。这些原因就造成了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严重后果。

    第三,患者免疫力下降。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等特殊药物者,以及老年人、婴幼儿等,身体抵抗力下降,常成为医院感染的受害者。

    第四,其他因素。医院建筑设计不科学,环境卫生不合格,病人就诊流程不合理,病人住院时间过长,病人在医院内接触其他病人的机会增多,都可以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及流行。
, 百拇医药
    ■感染方式多种多样

    相对于日常生活中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院内感染有其特有的方式。赵冰总结了以下几点: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指病人或带菌者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另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接触,可以起到间接接触传播的作用。

    经血传播。这是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的一种传播途径,如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都可以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空气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大量带有病菌的飞沫,与空气中的尘埃混合在一起,如果空气中湿度较大,还会形成气溶胶,这些尘埃和气溶胶随处飞扬或者降落到物体表面,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方式。

    器械传播。又称媒介传播。静脉补液以及侵袭性医疗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各种器械(如各种插管、导管、内镜等),这些器械被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污染后难以彻底消毒,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百拇医药
    自身感染。因某种疾病或药物造成人体免疫防御机能损害后,体内原有的细菌会转移至另外部位发生新的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国内资料报道,下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的首位,占院内感染的10%~30%,发生率为住院病人的0.5%~5%,ICU(重症监护病房)病人或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发病率更高,病死率高达30%~50%。据赵冰介绍,长期卧床、雾化吸入、气管插管或切开、长期抗生素治疗等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

    居于院内感染第二位的是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8%。赵冰说,75%~80%的病人是由导尿引起的感染,5%~10%与膀胱镜检查等尿路操作有关,其余的少数病人为血源性或其他不明因素引起。老年人、女性、尿路梗阻、膀胱排空不全、滥用抗生素等均为感染诱发因素。

    虽然无菌操作,手术技术及预防感染等措施日益改进,但手术伤口感染仍占院内感染的10%~19%,居于院内感染的第三位。赵冰告诉记者,新生儿、老年人、肥胖病人易于发生伤口感染,患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过长、长期卧床、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过长、失血过多和引流等都可使感染的机会增多。外科伤口感染的入侵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3~8天,手术期间皮肤残留细菌直接感染伤口、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带菌的工作人员的手都是传染源。
, 百拇医药
    另外,赵冰说消化系统的感染也很常见,其中主要是伪膜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及胃肠炎,前两者多见。伪膜性肠炎多见于胃肠道手术后,重症感染者病死率可达30%。病毒性肝炎以乙肝、丙肝常见,侵入途径主要因输血及血液制品,血液透析,污染的针头刺伤,污染的血经皮肤损伤处、口腔黏膜、眼结膜进入人体所致;或由污染的器械间接传播。

    ■预防须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有效的预防是最节约、最有效的,赵冰认为对院内感染更是如此。预防院内感染,应该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事情。

    首先要开窗通风。赵冰说,开窗通风是最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医院中病人密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如飞沫、痰涎、脓液、粪便等可严重污染空气,污染物体表面。而且医院内病原体的种类繁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比其他环境中多得多。而有研究资料表明:开窗空气流通30分钟,室内细菌数量可减少77.3%~79.3%;75分钟可减少96.9~99.5%。因此,医院病房及诊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减少致病微生物。
, http://www.100md.com
    其次是正确洗手。手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比其他部位要多得多,在医院的环境里,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手都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正确有效的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阻断院内感染的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赵冰建议大家这样洗手:打上肥皂,流动水冲洗(肥皂和水能有效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冲洗15秒钟即可,有明显污渍时洗手时间需要延长,注意搓揉指缝、指尖、手腕等部位。注意不要留长指甲。

    第三是合理使用抗菌药。不少的事例已证实,抗菌药滥用已经成为人类新的灾难。细菌耐药增加、人体正常菌群紊乱导致的严重医院内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世界卫生组织预言“抗菌药滥用造成的危害比艾滋病更为严重,人类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赵冰说,合理使用抗菌药是解决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充分了解抗菌药的利弊后,可积极配合医生合理使用,也可以监督医生在治疗中滥用抗菌药物。

, 百拇医药     第四是注意自我保护。赵冰介绍说,医院内感染特点是交叉的、双向的,病人有可能把疾病感染给医务人员,反过来,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把携带的病菌传染给病人。所以,医院感染的预防强调双向保护。赵冰着重向记者讲了非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人们除需要就诊外,不要到医院去,老人,小孩、抵抗力低下的人,尽量少去医院。赵冰说,拖家带口地去医院探视病人的习惯很不好,这一方面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影响病人休息,另一方面也可能感染或传播疾病。到医院就诊时,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要戴口罩,不要乱摸乱动医院的物品,不要在各科室之间串门,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回家后及时洗手,换洗外衣。就诊时还要选择适当的医疗单位。院内感染发病率在不同的医院是不一样的,越大的医院感染率越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各种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很容易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大医院收治的危重疑难病人多,侵入性、有创性的检查治疗多,医院感染的机会也多。所以,赵冰建议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医院,小病如普通感冒,不要都挤在大医院,可以到社区或一、二级医院就诊,能门诊治疗就不要住院,能口服药物治疗就不打针,如果病情不需要,就不要冒着更大的风险非要静脉注射。

    在采访结束时,赵冰呼吁,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医院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感染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医院感染是医患双方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希望全社会和每个人都了解和参与到院内感染的控制中去,降低院内感染的危害。

    本报记者 杨六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