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ttp://www.100md.com
黄跃南, 郭 欣, 王夫景
结肠;黑变病;病因;发病机制,黄跃南,王夫景,通讯作者:,电话:,收稿日期:,接受日期:2,摘要,关键词:,0引言,1MC流行病学资料,2MC发病相关因素,2.1便秘与年
第1页 |
参见附件(465KB,4页)。
黄跃南, 王夫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三科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86
郭欣,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外科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76
通讯作者: 郭欣, 15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270号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外科. dr-guoxin@163.com
电话: 0451-86297856
收稿日期:2005-11-23 接受日期:2005-12-08
摘要
随着便秘的发病率增加和结肠镜检查率提高, 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 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多与服用泻药和便秘有关.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的深入, 会逐步认识结肠黑变这种现象. 目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结肠黑变与结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 泻剂滥用造成的结肠运动功能的改变的原理; 该病与结肠肿瘤、息肉、息肉病等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性. 我们综述近年的相关文献, 从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 以期对该病以及相关疾病加深认识.
关键词: 结肠; 黑变病; 病因; 发病机制
黄跃南, 郭欣, 王夫景. 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13(24):2862-2865
http://www.wjgnet.com/1009-3097/13/2862.asp
0 引言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 MC) 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代谢性而非炎症性病变[1-4]. 随着便秘的发病率增加和结肠镜检查率提高, 国内近年相关研究及报道增多, 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我们根据相关文献对结肠黑变病诊治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 MC流行病学资料
1825年Billiand首先描述了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的现象, 直到1857年Virchow首先将其命名为MC并一直沿用至今, 除可累及结肠外, 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等, 均可有色素沉着[5-8], 甚至结肠周围淋巴结[9]和阑尾也会发生黑变[10]. 1928年Bartle提出MC可能与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MC在国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内资料报道, 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0.06-5.9%之间[11,12], 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60岁以上占48. 3%[13],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上升. 病变部位多见于近端结肠, 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14-17]. 多曾有便秘病史和/或服用泻药史, 泻剂中多为蒽醌类[18], 而孟荣贵et al [19]报道有结﹑直肠黑变病的患者大肠癌发病率高, 其新生物检出率也较非黑变病者高, 且无论是癌肿或息肉生长处均无色素沉着, 这是否与黏膜上皮凋亡有关, 新生物缺乏正常凋亡而黑变黏膜多为凋亡所致, 目前尚缺乏相关资料证明.
2 MC发病相关因素
2.1 便秘与年龄对结肠黑变病影响 西方国家报道总人群中约有10%患有本病, 其中老年人群约占20%[20], 然而泻药的服用被认为是导致结肠黑变的最大可能原因. 老年便秘并服用泻剂患者中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达44.4%, 表明结肠黑变病与老年便秘及服泻剂密切相关(χ2=678.92和936.18, P<0.01), 这与Ghadiallyet al [21]报道结果相同. 有报道约1/4黑变患者既未有便秘也未服用泻剂, 因此推测还有其他类似于退行性变的原因有待于证实.
2.2 泻剂与结肠黑变病 多数学者认为结肠黑变病与长期应用泻剂有关[22-24], 特别是蒽醌类泻剂[25-27]. 在动物实验中给豚鼠投以含有蒽醌的泻剂可制成大肠黑变病模型, 结果在盲肠部发生了大肠黑变, 且发生与否及程度与泻药用量及时间有关, 同样的结果也被国内同行所证实. MC的症状主要由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类似肠易激综合症症状, 可能与色素沉着性炎症及肠神经系统受刺激有关. 在动物实验中Tanaka et al [28]应用吲哚美辛降低了1-羟蒽醌所诱导的致癌作用, 而该作用是通过降低细胞增殖来完成的. 对于长期应用泻药导致结肠自主神经形态发生改变的观点, 至今仍有争议[2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65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