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各类论文6
编号:10855073
肝肉芽肿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深圳罗湖医院肝病中心
     关键内容

    ● 2%~20%的肝脏活检标本中可发现肉芽肿性病变。多种病变均可导致肝脏肉芽肿的产生,包括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血吸虫、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等)、药物不良反应、重金属所致肝脏损伤、外源性异物以及肿瘤抗原的反应。治疗原则是积极寻找病因并将其祛除。

    ● 结节病是最常见原因,皮质类固醇是首选治疗药物,不能耐受激素或激素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免疫抑制剂如苯丁酸氮芥,或羟基氯喹或氯化喹宁与激素合用。

    ● 对结核病引起的肝肉芽肿应给予充分的抗痨治疗,遵循全程用药、联合用药、规律用药的原则,一般采用链霉素肌注、异烟肼300mg/d和利福平450mg/d口服。

    ● 对于药物过敏反应所致肝肉芽肿,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立即停药包括可疑药物。

    ● 血吸虫病是疫水流行地区肝肉芽肿的常见病因,特效治疗药物是吡喹酮,● 脂肪肝的肝内经常见到脂性肉芽种,不会引发具有临床意义的肝脏损伤,不需要特殊治疗。

    ● 几乎所有可以到达肝脏的异物均可引发肉芽肿。尽量减少或停止与这些异物的接触,是预防或减少肝肉芽肿病变的主要措施。

    ● 少数肝肉芽肿无确切病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无任何临床意义。对少数有症状的"隐原性肉芽肿性肝炎"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对激素治疗无反应时可用氨甲蝶呤

    肝肉芽肿又称肉芽肿性肝病,是肝脏对各种有害物质慢性刺激的非特异性或过敏性反应。本病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所致或是某些疾病伴发的组织学改变。它反映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一种早期反应。其组织学特点为较广泛的由转化的巨噬细胞,即类上皮细胞构成的结节。结节周围多存在其它几种炎症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等。

    较大规模的研究发现,在2%~10%的肝脏活检标本中可发现肝肉芽肿。临床上检测到肉芽肿的机率还取决于病理科医生对该病理变化的警惕性以及病人群体的背景。

    病因和发病机理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肝肉芽肿是机体通过体液或细胞免疫方式,清除异物或抗原

    物质的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T辅助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刺激单核细胞,是肝肉芽肿形成的主要机制,它是对持续存在的抗原的一种组织学反应。

    引起肝肉芽肿的病因很多[1~3],大致可分为:①感染性:包括结核、布鲁杆菌、真菌感染以及Q热等,二期梅毒患者的肝脏中也可发现肉芽肿病变;②化学性及药物性:如铍中毒,磺胺类、奎尼丁等多种药物所致的肝损害;③系统性肉芽肿病变的肝损害:如全身性结节病、变应性肉芽肿病、Wegener肉芽肿等;④伴随其它未分类疾病的肉芽肿:包括结节性红斑、霍奇金病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