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呼吁
编号:10856436
中医不需要“业余批判”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65期
     近来网络论坛常常出现业余西医对中医的批判而引起公愤,正反双方你来我往进行激烈的争辩,最终业余批判人士败下阵来,只得靠一些诡辩的言词给自己遮羞。

    现将论坛上出现最多的批判中医的言论列举如下,由此来分析它的“业余”。

    对中医一知半解

    比如认为“中医摸脉不能判断来者是太监”,又比如认为“悬丝诊脉”是中医的“救命稻草”。诊断来者是否太监,不能靠脉诊,手触诊简单而又直接。中西医都有“望闻问”诊,只不过中医研究得更细致。悬丝诊脉,这不过是《西游记》孙悟空的本事,而某些人竟把这强加给中医,以此来批判中医的不科学。

    喜欢断章取义

    比如找《本草纲目》的“犀角”条目进行批判,前面抄一二句,后面抄一二句,而不是放在整体语境里进行分析理解。这种行为好像用录音带加工做证据一样,把别人的话断开抽出来,然后再剪辑。为什么法院不认可影音产品作为证据?原因就在于这些影音产品可以剪辑。
, 百拇医药
    这些业余批判者还拿《本草纲目》里的大便入药进行批判,但他们根本没深入民间生活,不知道民间用大便解断肠草中毒,因为可起到催吐和洗胃的作用。当然,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现在许多脏秽的东西已经不入药了。

    认为古人的中医案例是偶然乱撞,没有可信度

    他们认为古代中医根本就不知道有寄生虫,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对蛔虫的描述是乱撞或者碰巧。我们不从医学角度分析,单从古汉字的造字方法就可知道古人已经认识到有蛔虫等寄生虫,不然古人怎会发明“蛔”字?

    如果《伤寒论》里的记载不可靠,那为什么代代名医都用伤寒方子治病,而且都体会到方子的特别有效呢?第6版《内科学》认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历史悠久,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这句话本身就包含这些中西医结合专家们对中医的一种新的认识。可笑的是那些批判痞子,玩弄偷换概念的本领,说中医根本就不知道有肝硬化这个病名,而古中医的“痞气”、“癥瘕”、“积聚”实际上就是肝硬化这一类的疾病,虽然名字不同实际上是同一种病。现代中医使用西医的病名,原因在于:一是考虑名称统一;二是考虑西医的病名是一一对应的,中医病名就不一定,比如中医的眩晕就包含西医的高、低血压,为了学医者方便而主动靠近西医病名。可是那些业余批判者根本不知道来由,玩弄文字游戏,以遮掩自己对医学的无知。
, 百拇医药
    用西医的标准去检验中医

    中医理论是否科学,只能用临床实践来检验。中西医是两种不同体系的理论,不能用西医的外衣去套中医的身体。中医治病讲究个性化,必须面对不同的患者开不同的药方,即使使用的经方是相同的,各味药的用量轻重以及加减都会有所不同,中医的标准与西医的标准不一样。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现在也开始研究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他们与中国的中医界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是不能按开西药的方法开中药,否则中药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因为不对证而给患者带来副作用。

    将中医作为社会不良现象替罪羊

    他们分不清什么是中医,什么是冒充中医的骗子。将那些医药医疗广告、药贩子的行为统统都归罪于中医。如名中医干祖望所言:“什么污泥脏水都往中医身上泼。”自古以来,正是由于中医对疑难慢性病有效,老百姓才信任中医。现代一些商人出于商业动机,正是抓住了老百姓这种心态,才假借中医来骗人。那些“科学打假人”却总爱将这些社会现象找中医作替罪羊。

    就以上这些类型的言论来说,这些人的水平不过是对中医的“歪曲”和“污蔑”,也充分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对中医的无知。, 百拇医药(野鹤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