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335
十大医药史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期(总第2254期 2006.01.02)
     一件事,有多大影响就有多大权力

    1:专利纠纷不断

    【新闻眼】:药企间知识产权纠纷进入高发期

    2005年,医药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猛烈开战,尤其是专利纠纷案件此起彼伏。

    3月初,国内多家制药企业收到了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发出的“关于阿德福韦酯中国专利申请的沟通函”,函中提醒国内企业注意上述专利申请的存在及投资该产品所面临的潜在危险。随后,江苏正大天晴药业也立即于6月30日向外界公布“关于阿德福韦酯专利的律师函”。这意味着自2004年8月10日放弃糖尿病新药“罗格列酮”组合物专利后,GSK在中国面临又一个专利难题。

    4月份,在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美国辉瑞公司与中国12家药厂及一位自然人为“万艾可”(伟哥)的专利打得如火如荼,辉瑞又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复审委”)告上法庭,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一直到目前仍没有结论,国产西地那非生产企业至今仍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辉瑞的万艾克在医院和药店热销。
, 百拇医药
    同样在4月份,复审委对美国礼来公司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健择)的专利无效案进行了第一次口审。事情的起源是,北京浦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礼来抗肿瘤药健择的专利说明书涉嫌存在“不宜被保护内容”为由,要求复审委宣布其专利无效。

    正在人们对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纠纷已经看厌的时候,非常少见的国内企业之间关于新药专利的争拗上演了。巧合的是:“伟哥”纠纷中主角之一的广州威尔曼药业有限公司又再次成为主角,不同的只是这回它扮演的是辉瑞曾经扮演过的角色。 6月23日,以哈药、白云山、双鹤等为代表的11家抗生素生产企业在广州联合对外宣称,在向复审委提出威尔曼专利无效诉讼的同时,他们也已分别向各自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其产品生产销售对威尔曼产品的不侵权诉讼。这个案子后来演变为双方的口水战,为本不平静的医药市场平添了几丝幽默成分。

    2:云药重组“神话”

    【新闻眼】:资本巨头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 百拇医药
    2005年,资本高手郭家学先喜后悲,他费尽心思收购来的云药集团出了问题。

    2004年8月,东盛联手国药集团击败了华润、华源、复星等实力强劲的对手,与云药集团闪电“成亲”。上演了2004年医药资本市场最漂亮的收购战。郭家学也对这次收购心满意足,2005年一开始就对外放出风声:东盛集团将停止集团层面的大规模并购。因为东盛方面向云南省政府放出豪言:在三年内要将云药集团的销售额由目前的24亿元提高到300亿元,到2010年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为2000亿元。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承诺。

    东盛也为这次收购付出了5个亿的真金白银,但是其购回云药后却无法消化资金难题,随后为了筹钱不得不开始抛售手上的资产。2005年1月29日,东盛集团负责人向外界透露,东盛欲出让手上持有12.72%的丽珠集团法人股份。这种说法正好吻合了此前健康元的一次出人意料的动作,年初,健康元就连续减持丽珠集团股份,原来是寻求协议受让东盛持有的12.72%的丽珠集团法人股。再后来关于东盛资金链出问题的传闻时有出现。
, http://www.100md.com
    更令人吃惊的消息终于在年底传出了:东盛正在打算逐步退出云药重组,云药的重组前景再一次变得微妙起来。这起医药行业2004年度最大手笔的整合于2005年底呈现败迹。

    3:华源崩盘

    【新闻眼】:成也并购,败也并购,并购大鳄反被并购

    如果说对华源集团的重组涉及国家医药产业战略,应该没有人会怀疑。

    成立于1992年的华源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以及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上海医药和双鹤药业等8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纺织和医药业务。

    1995年起,在华源当家人周玉成的大生命战略指引下,华源开始了医药产业内的大规模并购,连续吞下了上药和北药这南北两大医药集团。华源不但坐稳中国纺织业的头把交椅,而且在短期内还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以至于在当时的医药行业,华源被称为“并购大鳄”。
, 百拇医药
    然而,成也并购,败也并购。13年间,华源经过大小90多次的并购,资产规模从最初的5亿元扩张到2004年底的556.4亿元,业务除纺织、医药两大产业外,还涉及农机、流通、汽车、家电、房地产、保险等产业。

    而往往依靠并购进行产业迅速扩张的企业都容易出现财务问题,因为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销售收入增长率,就会形成资金缺口。但只要缺口收敛就没有问题。可经过13年连续扩张的华源,这个缺口显然在不断扩大。

    据说在2003年底的华源党委扩大会议上,周玉成回顾华源9年财务状况时作了6点总结: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盈利能力比较弱、净资产收益率逐步盘整走低、净利润增长率波动较大、股东权益没有随资产规模扩张同幅度增长,集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低于2002年所统计的185家中央企业的平均水平。

    2005年6、7月份,华源集团已经身陷财务危机,这一情况反映到了国资委,重组华源即在酝酿之中。2005年9月22日,华源8家上市公司中的4家公司股权被同时冻结,冻结期为一年。同日,华源遭国有银行逼债。
, 百拇医药
    2005年12月初,国资委方面证实:国内最大物流企业中国诚通集团将携50亿元重组华源集团,并成为华源的第一大股东,华源集团随之成为国资委二级企业。“并购大鳄”将被别人并购。

    4:VC企业遭遇洋“雾”袭击

    【新闻眼】:VC企业遭受国外公司从“低价倾销”到“高价垄断”的指控

    3月28日,国内维生素企业传出一则惊人消息,美国AnimakScienceProducts,Inc.和TheRanisCompany,Inc.两家公司分别于2005年2月7日和2005年2月17日向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提出反垄断投诉,起诉中国维生素C生产厂维尔康(华北制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制药集团/香港上市中国制药)、江山制药、东北制药,自2001年12月起联合操控出口到美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VC价格与数量,触犯了美国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反垄断法》,对美国VC买方就VC支付的价格比未加入“价格联盟”公司的价格高,使这些公司蒙受了损失。原告人表示要索取3倍的不明损害赔偿以及其他辅助赔偿。
, http://www.100md.com
    面对这次突发事件,国内几大VC生产企业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因为之前他们遭遇最多的是国外企业的“低价倾销”指控。对于“高价垄断”的指控不仅是医药企业的头一遭,更是我国企业有史以来遭遇的第一例反垄断诉讼。

    因为此事过于敏感,所以国内几大VC生产企业并没有向外界透露此事的详细背景,只是石家庄制药集团蔡东晨董事长已就此事发表了三次声明,指出这项指控是“毫无根据的、轻率的和无理取闹的”。

    中国的出口价格怎么可能比美国本地的高?前些年还在说我们的价格低是“倾销”,现在怎么反又成了高价“垄断”?一次看似无稽之谈的闹剧至今似乎没了下文,不过这次事件给中国VC企业敲了警钟。

    5:药品降价

    【新闻眼】:在医疗市场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宏观药品降价犹如天上掉馅饼——难以根治药价虚高症
, 百拇医药
    2005年,药品降价成了医药行业从年头喊到年尾的热门话题之一。

    从年初的上一年药品降价余韵,到4月份从政府高层放出的药品降价声音;从6月份医药行业协会联合企业上书要求药价不要降得太猛,再到9月份终于迎来了22种药品降价方案的出台。此后,发改委高层透露了今后可能继续进行的药品降价方案,激起对药价的又一轮争论。药价总是能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热情,毕竟这是关系到你我他的一件大事。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药价高低关乎百姓切身福祉。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药价虚高”一直高烧不退。国家有关部门至今已经采取各种措施试图祛除药价虚火,近10年来,已发布了17次药品降价令,涉及8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平均降幅高达15%;但药价依然虚高,以至于老百姓对药价降低的政策信息已经麻木。对于发改委已经传出的可能今后实施的降价措施,业内寄予厚望的看法并不多。

    紧随着药品降价的呼声,医疗收费的降价也越来越受关注,尤其在医院被接连曝光天价医药费事件后。
, 百拇医药
    但事实上药价、医疗收费之难降有目共睹。本质上,药价是在现有的药品生产、医疗、医保、药品流通、药品监管等体制条件下,有关利益群体博弈而形成的一种必然宿命。而医疗价格也惟有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真正得到促动,走向合理的价格范围。只要那些垄断了优质资源的大医院依旧凭“寡头”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医疗降价恐难落到实处。但基于行政与市场成分较乱的医疗卫生现况及卫生部门的未来决策尚且模糊的现实,医疗价格是通过行政手段还是通过市场之手来“降”落?当前还是个谜团。

    所以,我们只能期望降价在医药卫生体制整体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姗姗到来。

    6:药品招标

    【新闻眼】:药品招标,剪不断,理还乱

    12月中旬,卫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在联合召开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座谈会上提出:现阶段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在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把药品的虚高价格降下来,并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药品行为,防止和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 http://www.100md.com
    感觉上,这似乎仍在重复一个老套的话题,5年前自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始,目标一直都是要降低药价,但5年过后,招标手段是否奏效了呢?

    从1999年开始试点,到2000年开始制定统一的文件,随后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我国的药品流通过程中多了一件让各方至今都有些不适应的工作——医疗机构需要上报计划、抽人组织评标,政府要派人监督。企业要准备材料样品,中介公司要搭平台。一时间,招标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可是,在没有带来降低药价和纠风的显著效果时,就招来了各方尤其是企业的反对声音。

    这其中尤其以2004年4月的13家行业协会上书国务院建议取消药品招标最为惹眼。到了2004年10月,中央则以出台新的药品集中招标文件调整药品招标不够完善的地方表明了继续推进招标的态度。

    然而,从2005年来看,药品招标的有关改进文件尽管在2004年10月到2005年初已经陆续出台,全国各地能够立刻遵循新文件进行调整和改进的却不多,其中唯一全面进行尝试引入新规则进行招标的深圳市更是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创造了国内目前持续最长的药品招标采购记录。最近,有企业更是将有关部门告上法院,看来这场利益与新规的博弈真的要举“枷”跨入2006年了。
, 百拇医药
    7:直销、网上购药

    【新闻眼】:新商业模式蕴涵巨大商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后商业环境的改变,以及新科技带来的经济模式的转变,医药保健领域的商业模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热点,直销、网上购药崭露头角。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21日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1.03亿人,和上半年同比增长18.4%。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CNNIC信息服务部副主任王恩海认为,1亿网民背后蕴涵着巨大的市场,将带来产业规模效应,只要企业找到符合网民需求的服务应用,就可以找到巨大商机。

    就在2005年11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暂行规定》发布并于12月1日起开始实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审批后,可以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在网上销售本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此前一直说法不明的“网上购药”终于有了正式的法规文件。
, http://www.100md.com
    同样在2005年11月,商务部出台直销相关配套细则,对直销企业的运营和政府监管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其中,《直销产品范围公告》(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现阶段开展直销的产品只能包括5个大类:化妆品(包括个人护理品、美容美发产品)、保健食品(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及生活用清洁用品)、保健器材以及小型厨具。

    8:万络事件未了

    【新闻眼】:药品不良反应令默克噩梦不断

    作为美国著名制药公司默克的抗关节炎拳头产品,万络的上市一开始曾赢得一片欢呼,其销量也接连翻番。但人们随即发现,服用万络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也在大幅增加。在美国FDA2004年9月得出报告之后,默克公司总部被迫于2004年10月1日宣布在全球撤回万络,原因是服用该药18个月后,患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加大。当日,默克的股价随之大跌。
, 百拇医药
    随后,美国一患者因连续服用“万络”8个月后猝死,其家属因此起诉默克公司。在2005年8月美国得克萨斯州之前审理的一起因服用万络导致猝死的案件中,法庭最终判决默克公司支付原告2.5亿美元的赔偿金。目前,默克公司正被万络的案子搅得焦头烂额。到11月30日止,该公司面临有关诉讼达9200件(其中美国占4200多起),包括188件可能发展成集体诉讼的案件。此外据悉,目前加拿大、欧洲、巴西、澳大利亚和以色列也有类似案件。英国2000名死者的家属也在考虑向美国法院起诉默克公司。

    2005年12月初,北京力珉律师事务所、上海雷曼律师事务所联手在国内发出召集20万万络消费者的消息,加入到起诉默克的行列。

    默克公司曾于11月底宣布将裁员7000人、关闭或出售8家工厂和研究设施,以实现在5年内减少35亿至40亿美元支出的计划。日前在其年度大会上,默克公司再度宣布,在5年内还要再削减10亿美元的支出,新的节约措施将通过多种措施完成。并将推出两种胆固醇新药。
, 百拇医药
    默克近来还面临收入下滑、股价走低以及畅销药专利即将到期等多种压力,市场分析甚至认为目前该公司已经岌岌可危。

    9:医药商业时兴结盟

    【新闻眼】:有观点认为结盟是并购前夜的大预演

    2005年可以称得上是医药行业的“联盟年”,因为全国医药行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医药商企联盟浪潮。

    4月底,京、沪、津、渝、穗五大城市医药商业巨头联合发起“中国医药商业经济联盟”,拟通过结盟的方式降低成本。此后,华北制药和太极集团进行工商结盟。

    商业企业之所以结盟,一种说法是新生代“快批”给国有医药企业带来了压力,当然,结盟肯定也可以从上游企业和下游的终端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

    业内对于结盟,质疑声却不少,结盟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是不是变相的垄断?有没有排挤民营企业之嫌?
, 百拇医药
    当然,从产业背景来看,为了应对外资医药分销的进入以及满足自身结构调整的需要,医药商业形成战略联盟本属正常,但是联盟毕竟只是一种纯商业手段,属于技术层面的合作更多,随意性也比较大,容易受到许多意外事件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我国众多的医药企业在产业发展现阶段,其实有很大的需求去兼并重组、提高效率,培育出一批医药商业巨头。如果能够借助目前医药商业联盟发展的契机,通过引导扶持,促进商业从结盟走向并购,或许这正是市场在无形中为产业的前进设定的轨迹。

    10:一个“春天”的故事

    【新闻眼】:春天招商骗局凸现招商黑幕及大企业诚信危机

    2005,医药行业最遭人非议的非“春天招商骗局”莫属。

    春天股份于1997年11月由武汉比药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武汉香烟伴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北中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以及复旦大学湖北生命科学实验基地等6家企业法人、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共同发起,以武汉春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主体整体改制而成。2004年6月,春天股份获准上市,随后募集到超过2.6亿元的资金。
, 百拇医药
    就是这样一个大公司,于2002年开始,其旗下的子公司湖北春天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及湖北春天医药有限公司,在国内众多媒体上大打招商广告吸纳加盟商或者产品代理商。后因操作过于随意和草率,其招商计划搁浅,加盟商、代理商纷纷要求退款,但是春天方面迟迟无法退还款项,于是,愤怒的加盟商把春天告上法庭,致使事态越来越复杂。春天股份的问题于2005年被媒体集中披露,此事还惊动了湖北省人民政府以及公安部门。可是至今,事件仍未了结,部分加盟商的款项犹如石沉大海。

    近几年,医药保健品市场的招商骗局实在太多,投资者早已变得小心翼翼,没想到再怎么精明,这回竟然也“老猫烧须”,在春天的华丽“外衣”面前,投资者看走了眼。

    正因为看走了眼,以后再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招代理商,恐怕已是“一朝被蛇咬,十朝怕草绳”,谁还敢轻易相信?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元旦特刊, 百拇医药(刘正午 陈国东 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