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药店的三大印象
区域市场白皮书
区域药品零售市场这些年来不断发生着变化,此消彼长,精彩纷呈。其一枯一荣时时刻刻牵动着整个药品零售市场的“神经”。今年“业态”版专辟了一块园地梳理和耕耘各个区域市场,我们期望通过对各个城市零售市场的关注,窥斑见豹地反映出整体市场的一些动态和走向。
说起海南省海口市最繁华的海秀路,当地人最直接的反应是那里有两家面积都超过1000平方米的药品超市临街对峙。它们就是海口市规模最大的两家连锁药店——广安堂药品超市连锁和源安堂药品连锁的旗舰店。
有人曾经形容,海口的药店多过米店。但两年前开始实施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却用一纸标准拦下了200余家小药店,市场洗牌就此开始。在大量小药店自觉不自觉地退出后,几大连锁大药房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圈地扩张,抢占空出来的市场。
现如今,药店连锁已成趋势,而小药店或寻加盟、或靠特色取胜,市场开始进一步细分。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海口药店数量减少了三成,但经营面积却增大了三倍,药品零售从小、散、乱向规模化、超市化发展。
, 百拇医药
印象一:单店比连锁多
虽然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但海口市的人口数与“省会城市”的衔头并不太相符。150万左右的人口中,约有五分之一是外来流动人口,这也决定了海口市药品需求的拉动力不能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
尽管现实如此,但在海口,各式各样的药店并不少见。举个例子,在当地著名景点“万绿园”附近不足500米长的国贸大道上,记者就看到了6家药店,其中,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有一家,其余几家均有70~80平方米大小。记者还发现,挂有“连锁”标志的药店只有一家,其余的都是单体店。
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助理吴天顺告诉记者:“海口药品零售市场的确与众不同。虽说药店连锁是一个趋势,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规模化连锁经营的药店还是偏少了一些,单体经营的零售药店数量颇多。”市内主要的连锁药店为广安堂药品超市连锁、广安大药堂连锁、三叶连锁、源安堂连锁和千方大药房连锁,这些企业中门店最多的也不过30来家。吴天顺承认:“与岛外城市相比,海口的连锁经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百拇医药
由于单体药店众多,且分布密集,海口药品零售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药店服务水平一直难以提高,目前价格战又在岛内蔓延。一些单体药店不遵照有关规定合法经营,给药监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吴天顺所谓的“进一步探索”,就是在政策上严格控制海口市的单体药店数量,如果有资本想要进入这一市场,必须做到经营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药店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带动该领域的竞争,并最终形成以规模化、超市化经营为主流的药品零售市场。”
印象二:百分之百的“医保定点”
走在海口的大街小巷,记者看到,许多药店门口都悬挂了这样一块标示牌——“本店欢迎使用医疗IC卡”。
当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海口,几乎所有的药店都拥有这块招牌。”海口市和平大道上一家单体药店的老板对记者说:“有了这块招牌,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市民,本药店是正规经营的。”由于医保定点药店的资格由社保部门审核,药监部门深感无奈:“医保定点已成了所有药店的招牌,但并非所有的药店都达到了医保定点的要求。海口市150万人,真正使用医疗IC卡的并不多,有关部门这样大规模地给予药店‘医保定点’的资格,给原本就有些混乱的药品零售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监管难度。”
, 百拇医药
印象三:保健品销售比重大
“事实上,海口目前并不缺少大规模的药品超市和大卖场,但其销售业绩不尽人意。”当地一位药店经营者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家500平方米的药店日‘流水量’不过是4万~5万元,最多的也不过6万~7万元,能做到10万元的基本上没有,而毛利润率只有20个点左右,除去各项成本费用,纯利润率很低。”
记者还了解到,在不高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保健品的收入。据一位药店经营者透露,销售保健品所产生的利润可占到药店利润总额的30%左右。他还分析说,这与当地人偏重养生的生活习性有关,也与海口发达的旅游业有关。
走访得来的印象证实了药店经营者的说法。在当地几家规模较大的药店中,记者无一例外地看到每家药店都设有保健品销售专柜,几乎能占到药店经营面积的三分之一;而在一些面积很小(40平方米左右)的单体药店中也设有保健品专柜。
, http://www.100md.com
相关链接
从小、散、乱走向规模化
从2002年到2005年,海口药品零售业一直在做着减法和加法的运算,从539家到345家,单体药店数量3年减少了3成多,而药店平均营业面积从不足19平方米增加到60平方米,3年增加了3倍多,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药品超市已有15家。一减一加之间,海口药品零售业走出了小、散、乱的历史,迈上了规模化、超市化的道路。
2002年以前,海口药品零售业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散乱的布局、盲目的投资导致海口市药品零售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一些企业为了生存而恶性竞争,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2002年海口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创建伊始,就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规模化、超市化”作为药品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以零售药店换证为契机,结束了海口市药品零售业没有准入门槛的历史。换证过程中,经营者共累计投入整改资金472.2万元,经营场所面积共增加1万多平方米,单个药店的平均营业面积由原来的18.9平方米增加到35.6平方米,共有539家药品零售企业取得了新版经营许可证。一些药店配备了驻店药师帮助顾客寻医问药。有的药店投资上万元,购置了电脑和管理软件来提升管理水平。换证后,零售药店实力明显增强,人员素质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质量管理与服务水平明显好转。
2003年以来,海口药监部门又对药品零售企业开展了GSP认证。认证结束后,城区只剩下345家单体药店,药店平均营业面积从35.6平方米增加到近60平方米,提高了68.41%,有36%的药店被淘汰出局。所有通过GSP认证的药店都安装了玻璃门和空调,改善了药品陈列、储存条件;在店面整洁、药品分类摆放、零售药店灯箱标识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全部建立健全了药品质量管理制度,90%以上的单体药品零售企业和所有零售连锁企业都配备了微机及相应质量管理软件,对药品的购、销、存等实行微机管理,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大大改善。(贺澜起)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期, 百拇医药(汪言安)
区域药品零售市场这些年来不断发生着变化,此消彼长,精彩纷呈。其一枯一荣时时刻刻牵动着整个药品零售市场的“神经”。今年“业态”版专辟了一块园地梳理和耕耘各个区域市场,我们期望通过对各个城市零售市场的关注,窥斑见豹地反映出整体市场的一些动态和走向。
说起海南省海口市最繁华的海秀路,当地人最直接的反应是那里有两家面积都超过1000平方米的药品超市临街对峙。它们就是海口市规模最大的两家连锁药店——广安堂药品超市连锁和源安堂药品连锁的旗舰店。
有人曾经形容,海口的药店多过米店。但两年前开始实施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却用一纸标准拦下了200余家小药店,市场洗牌就此开始。在大量小药店自觉不自觉地退出后,几大连锁大药房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圈地扩张,抢占空出来的市场。
现如今,药店连锁已成趋势,而小药店或寻加盟、或靠特色取胜,市场开始进一步细分。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海口药店数量减少了三成,但经营面积却增大了三倍,药品零售从小、散、乱向规模化、超市化发展。
, 百拇医药
印象一:单店比连锁多
虽然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但海口市的人口数与“省会城市”的衔头并不太相符。150万左右的人口中,约有五分之一是外来流动人口,这也决定了海口市药品需求的拉动力不能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
尽管现实如此,但在海口,各式各样的药店并不少见。举个例子,在当地著名景点“万绿园”附近不足500米长的国贸大道上,记者就看到了6家药店,其中,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有一家,其余几家均有70~80平方米大小。记者还发现,挂有“连锁”标志的药店只有一家,其余的都是单体店。
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助理吴天顺告诉记者:“海口药品零售市场的确与众不同。虽说药店连锁是一个趋势,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规模化连锁经营的药店还是偏少了一些,单体经营的零售药店数量颇多。”市内主要的连锁药店为广安堂药品超市连锁、广安大药堂连锁、三叶连锁、源安堂连锁和千方大药房连锁,这些企业中门店最多的也不过30来家。吴天顺承认:“与岛外城市相比,海口的连锁经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百拇医药
由于单体药店众多,且分布密集,海口药品零售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药店服务水平一直难以提高,目前价格战又在岛内蔓延。一些单体药店不遵照有关规定合法经营,给药监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吴天顺所谓的“进一步探索”,就是在政策上严格控制海口市的单体药店数量,如果有资本想要进入这一市场,必须做到经营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药店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带动该领域的竞争,并最终形成以规模化、超市化经营为主流的药品零售市场。”
印象二:百分之百的“医保定点”
走在海口的大街小巷,记者看到,许多药店门口都悬挂了这样一块标示牌——“本店欢迎使用医疗IC卡”。
当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海口,几乎所有的药店都拥有这块招牌。”海口市和平大道上一家单体药店的老板对记者说:“有了这块招牌,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市民,本药店是正规经营的。”由于医保定点药店的资格由社保部门审核,药监部门深感无奈:“医保定点已成了所有药店的招牌,但并非所有的药店都达到了医保定点的要求。海口市150万人,真正使用医疗IC卡的并不多,有关部门这样大规模地给予药店‘医保定点’的资格,给原本就有些混乱的药品零售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监管难度。”
, 百拇医药
印象三:保健品销售比重大
“事实上,海口目前并不缺少大规模的药品超市和大卖场,但其销售业绩不尽人意。”当地一位药店经营者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家500平方米的药店日‘流水量’不过是4万~5万元,最多的也不过6万~7万元,能做到10万元的基本上没有,而毛利润率只有20个点左右,除去各项成本费用,纯利润率很低。”
记者还了解到,在不高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保健品的收入。据一位药店经营者透露,销售保健品所产生的利润可占到药店利润总额的30%左右。他还分析说,这与当地人偏重养生的生活习性有关,也与海口发达的旅游业有关。
走访得来的印象证实了药店经营者的说法。在当地几家规模较大的药店中,记者无一例外地看到每家药店都设有保健品销售专柜,几乎能占到药店经营面积的三分之一;而在一些面积很小(40平方米左右)的单体药店中也设有保健品专柜。
, http://www.100md.com
相关链接
从小、散、乱走向规模化
从2002年到2005年,海口药品零售业一直在做着减法和加法的运算,从539家到345家,单体药店数量3年减少了3成多,而药店平均营业面积从不足19平方米增加到60平方米,3年增加了3倍多,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药品超市已有15家。一减一加之间,海口药品零售业走出了小、散、乱的历史,迈上了规模化、超市化的道路。
2002年以前,海口药品零售业存在着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散乱的布局、盲目的投资导致海口市药品零售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一些企业为了生存而恶性竞争,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2002年海口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创建伊始,就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规模化、超市化”作为药品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以零售药店换证为契机,结束了海口市药品零售业没有准入门槛的历史。换证过程中,经营者共累计投入整改资金472.2万元,经营场所面积共增加1万多平方米,单个药店的平均营业面积由原来的18.9平方米增加到35.6平方米,共有539家药品零售企业取得了新版经营许可证。一些药店配备了驻店药师帮助顾客寻医问药。有的药店投资上万元,购置了电脑和管理软件来提升管理水平。换证后,零售药店实力明显增强,人员素质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质量管理与服务水平明显好转。
2003年以来,海口药监部门又对药品零售企业开展了GSP认证。认证结束后,城区只剩下345家单体药店,药店平均营业面积从35.6平方米增加到近60平方米,提高了68.41%,有36%的药店被淘汰出局。所有通过GSP认证的药店都安装了玻璃门和空调,改善了药品陈列、储存条件;在店面整洁、药品分类摆放、零售药店灯箱标识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全部建立健全了药品质量管理制度,90%以上的单体药品零售企业和所有零售连锁企业都配备了微机及相应质量管理软件,对药品的购、销、存等实行微机管理,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大大改善。(贺澜起)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期, 百拇医药(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