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后的探戈》分析
贝尔托鲁奇是那种认为一部影片始终是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的电影家。“我将摄影机视为另一种形式的笔,我用它写出诗篇。在我看来,我独自创作影片,我是影片最严格意义上的‘作者’。”
贝尔托鲁奇曾经是意大利电影大师帕索里尼的助手。1962年,23岁的贝尔托鲁奇开始独立制片,以《革命之前》一片蜚声影坛,被称为“60年代意大利导演中最有才华和最出乎
意料的一人”。20世纪70年代之后,他力图通过电影表现涉及人类普遍意义的问题,比如法西斯主义、生死观、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孤独寂寞等等,并在电影中侧重心理分析。1972年,他的《巴黎的最后探戈》获得极大的反响,他被誉为意大利电影“承上启下的人物”。1987年,他的《末代皇帝》又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之后他拍了“东方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影片《遮蔽的天空》和《小活佛》。
《巴黎的最后探戈》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贝尔托鲁奇关于一部影片始终是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的电影观。
, 百拇医药
影片表现20世纪现代人的邂逅,以及由这种邂逅引发的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影片的两个主角保罗和珍妮在相遇时都没有名字,保罗更是拒绝确认:“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你我都没有名字。”他们由性相识,并企图通过性的交往最终确认自我,结果正如美国影评家杰·费希尔所说:“这部影片主要关心的是若干人企图改变自己生活中的现实及改变他们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的尝试。他们的尝试失败了,而这一失败又使他们面对自己生活中死亡的存在。”
20世纪是人类经历两次大战,以及长期极权统治,面对空前的精神孤独与寂寞而苦苦寻觅的时代。保罗和珍妮的孤独与寂寞是时代的孤独与寂寞;保罗和珍妮的寻觅是时代的寻觅。只要人类这种本能的寻觅没有终止,他们的寻觅也就没有终止,这是一种无解的孤独与寂寞。贝尔托鲁奇以两个人的情欲诉说着人类的话题。
影片中的珍妮和保罗象征着现代社会中的两代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同样空虚孤独。珍妮拒绝男友为她拍电影,拒绝男友的感情,她对现代文明似乎心理准备不足,她宁可去感觉保罗这个45岁的鳏夫身上那种她从未体验过的原始情欲力量,那是一个年轻男人身上永远也不会有的,这种原始的情欲力量就像一列喷着热气的火车碾过她的身体,但是她最终还是要面对出嫁,她还是开枪打死了保罗。她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我们以后永远不会再见了,因为我要出嫁了。”然后她开枪。保罗在妻子自杀后与珍妮邂逅,他知道,如果没有遇见她,他的生活将会很艰难。两人以为通过歇斯底里的性行为就可以消弭孤独与寂寞,得到一丝人生的希望,结果他们仍然要面对死亡。
, 百拇医药
影片抒发了贝尔托鲁奇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欧洲左翼文化运动中产生的迷惘。那是一代人的迷惘和困惑。拍《巴黎的最后探戈》之前,贝尔托鲁奇曾经说,他已经颓废,几乎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他用这部影片反映自己对现代人追求的“自由”、“逃避”和“自我探求”的冷峻剖析和反思。这也奠定了他的导演风格和主题,他一直在探讨乱伦、背叛、弑父、孤独、幻灭和负疚的心理。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着力剖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保罗的“自我”,他力图摆脱世俗的一切,包括道德、宗教、思想规范和其他社会束缚,而去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境界;另一个就是导演的“自我”,也就是说导演对保罗这种“自我”的评价,他认为这种“自我探求”到头来只是一种虚幻。
《巴黎的最后探戈》虽然是意大利电影,但最开始却是在美国轰动起来的。1973年,它在美国公映,之后参加了第10届纽约电影节,主演马龙·白兰度凭本片获得美国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主角奖。导演贝尔托鲁奇也受到观众的赞誉,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导演。
但是,《巴黎的最后探戈》在故乡意大利却遭到普遍抵制,舆论要求禁映这部“淫秽”影片,年底公映之后它依然遭到无穷无尽的诉讼,直到1987年,罗马教廷才解除了对影片的指控。
, http://www.100md.com
当年的禁映是有社会背景的,与美国当时的“性解放”不同,意大利那时甚至还没有离婚法,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的意大利当然不能允许它的公映,因为从正统角度观看这部电影,镜头用了自然主义的手法,将那些赤裸裸的性爱场面完全地展现在电影画面上。最重要的是,一个老男人竟然可以和一个在年龄上能做他女儿的陌生女人做爱,而且还是萍水相逢就如此大胆,这在意大利当局和教会看来,无疑是教唆人们伤风败俗。
《巴黎的最后探戈》的镜语也十分现代,几乎无特技,无剪辑。贝尔托鲁奇依靠天衣无缝的从容镜头,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出一种直截了当的风格。影片的光效和构图也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十分吻合,“就如影片的一个看不见的真实人物……这源自一种与人物有着亲昵关系的愿望,希望此后这会变成人物之间的亲昵关系。”
无论技术、艺术,《巴黎的最后探戈》都是20世纪电影的经典。
男主角马龙·白兰度是美国著名的“方法派”演员,这类演员包括保罗·纽曼、达斯廷·霍夫曼等等,他们的表演风格就是高度纪实和即兴的发挥。马龙·白兰度演过不少经典电影,《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让他享誉影坛。1971年,他主演的《教父》更是让他成为世界级的实力派影帝。
贝尔托鲁奇在本片体现出的主要风格元素:
1.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涉及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意义的生死、孤独寂寞等等。
2.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侧重心理分析。
3.无特技,无剪辑。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直截了当的风格。
4.光效和构图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百拇医药
贝尔托鲁奇曾经是意大利电影大师帕索里尼的助手。1962年,23岁的贝尔托鲁奇开始独立制片,以《革命之前》一片蜚声影坛,被称为“60年代意大利导演中最有才华和最出乎
意料的一人”。20世纪70年代之后,他力图通过电影表现涉及人类普遍意义的问题,比如法西斯主义、生死观、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孤独寂寞等等,并在电影中侧重心理分析。1972年,他的《巴黎的最后探戈》获得极大的反响,他被誉为意大利电影“承上启下的人物”。1987年,他的《末代皇帝》又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之后他拍了“东方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影片《遮蔽的天空》和《小活佛》。
《巴黎的最后探戈》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贝尔托鲁奇关于一部影片始终是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的电影观。
, 百拇医药
影片表现20世纪现代人的邂逅,以及由这种邂逅引发的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影片的两个主角保罗和珍妮在相遇时都没有名字,保罗更是拒绝确认:“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你我都没有名字。”他们由性相识,并企图通过性的交往最终确认自我,结果正如美国影评家杰·费希尔所说:“这部影片主要关心的是若干人企图改变自己生活中的现实及改变他们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的尝试。他们的尝试失败了,而这一失败又使他们面对自己生活中死亡的存在。”
20世纪是人类经历两次大战,以及长期极权统治,面对空前的精神孤独与寂寞而苦苦寻觅的时代。保罗和珍妮的孤独与寂寞是时代的孤独与寂寞;保罗和珍妮的寻觅是时代的寻觅。只要人类这种本能的寻觅没有终止,他们的寻觅也就没有终止,这是一种无解的孤独与寂寞。贝尔托鲁奇以两个人的情欲诉说着人类的话题。
影片中的珍妮和保罗象征着现代社会中的两代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同样空虚孤独。珍妮拒绝男友为她拍电影,拒绝男友的感情,她对现代文明似乎心理准备不足,她宁可去感觉保罗这个45岁的鳏夫身上那种她从未体验过的原始情欲力量,那是一个年轻男人身上永远也不会有的,这种原始的情欲力量就像一列喷着热气的火车碾过她的身体,但是她最终还是要面对出嫁,她还是开枪打死了保罗。她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我们以后永远不会再见了,因为我要出嫁了。”然后她开枪。保罗在妻子自杀后与珍妮邂逅,他知道,如果没有遇见她,他的生活将会很艰难。两人以为通过歇斯底里的性行为就可以消弭孤独与寂寞,得到一丝人生的希望,结果他们仍然要面对死亡。
, 百拇医药
影片抒发了贝尔托鲁奇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欧洲左翼文化运动中产生的迷惘。那是一代人的迷惘和困惑。拍《巴黎的最后探戈》之前,贝尔托鲁奇曾经说,他已经颓废,几乎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他用这部影片反映自己对现代人追求的“自由”、“逃避”和“自我探求”的冷峻剖析和反思。这也奠定了他的导演风格和主题,他一直在探讨乱伦、背叛、弑父、孤独、幻灭和负疚的心理。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着力剖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保罗的“自我”,他力图摆脱世俗的一切,包括道德、宗教、思想规范和其他社会束缚,而去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境界;另一个就是导演的“自我”,也就是说导演对保罗这种“自我”的评价,他认为这种“自我探求”到头来只是一种虚幻。
《巴黎的最后探戈》虽然是意大利电影,但最开始却是在美国轰动起来的。1973年,它在美国公映,之后参加了第10届纽约电影节,主演马龙·白兰度凭本片获得美国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主角奖。导演贝尔托鲁奇也受到观众的赞誉,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导演。
但是,《巴黎的最后探戈》在故乡意大利却遭到普遍抵制,舆论要求禁映这部“淫秽”影片,年底公映之后它依然遭到无穷无尽的诉讼,直到1987年,罗马教廷才解除了对影片的指控。
, http://www.100md.com
当年的禁映是有社会背景的,与美国当时的“性解放”不同,意大利那时甚至还没有离婚法,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的意大利当然不能允许它的公映,因为从正统角度观看这部电影,镜头用了自然主义的手法,将那些赤裸裸的性爱场面完全地展现在电影画面上。最重要的是,一个老男人竟然可以和一个在年龄上能做他女儿的陌生女人做爱,而且还是萍水相逢就如此大胆,这在意大利当局和教会看来,无疑是教唆人们伤风败俗。
《巴黎的最后探戈》的镜语也十分现代,几乎无特技,无剪辑。贝尔托鲁奇依靠天衣无缝的从容镜头,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出一种直截了当的风格。影片的光效和构图也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十分吻合,“就如影片的一个看不见的真实人物……这源自一种与人物有着亲昵关系的愿望,希望此后这会变成人物之间的亲昵关系。”
无论技术、艺术,《巴黎的最后探戈》都是20世纪电影的经典。
男主角马龙·白兰度是美国著名的“方法派”演员,这类演员包括保罗·纽曼、达斯廷·霍夫曼等等,他们的表演风格就是高度纪实和即兴的发挥。马龙·白兰度演过不少经典电影,《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让他享誉影坛。1971年,他主演的《教父》更是让他成为世界级的实力派影帝。
贝尔托鲁奇在本片体现出的主要风格元素:
1.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涉及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意义的生死、孤独寂寞等等。
2.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侧重心理分析。
3.无特技,无剪辑。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直截了当的风格。
4.光效和构图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