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是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1]。由于遗传、基因表达、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在出生前即存在结构上的异常即称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称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有些先天性心血管病适合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创伤较小,安全性高[2]。介入性心脏病学的问世和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心脏病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2001年12月美国FDA正式批准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堵闭器应用于临床,这标志着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进入全盛时期[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波等指引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我院心内科自2005年6~11月共施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6例,其中男3例,女3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最大年龄35岁,最小6岁,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患者准备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目的和手术过程,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及家属理解护士所述知识,以放松的心态接受手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交流比成人困难,所以与患儿建立友谊、培养感情就尤为重要,使患儿消除对医护人员的陌生和恐惧感。(2)练习床上排尿。(3)进导管室前排空小便,遵医嘱给予镇静和抑制腺体分泌药物。
1.2 护士准备 (1)了解患者的常规化验及检查结果,尤其是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全胸片等。如发现严重低钾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及时汇报医生。(2)检查患者是否有体温升高,如体温升高必须排除各种感染,并通知医生,必要时停止手术,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待体温正常后3天再手术[3]。(3)常规准备术中用药、手术器材、心电监护、除颤器及抢救药物、氧气、电动吸引器、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等。备用抢救药品包括: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塞米松等。此项工作由导管室护士完成。(4)成人术前手术穿刺部位备皮及清洁。(5)碘过敏试验。判断标准:缓慢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1ml,5~10min后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压、脉搏有无异常。如过敏,用优维显或碘海醇5ml静脉推注,如无异常反应,可手术,但术中备好地塞米松。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1)患者从心导管室回病房后,安置在CCU监护24h,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延长监护时间。(2)患儿如接受全身麻醉,回室后按全麻护理常规护理。(3)如静脉穿刺术侧制动4~6h。动脉穿刺拔除鞘管后以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以1kg左右沙袋压迫穿刺点6h,穿刺侧肢体制动10h。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渗血,下肢血供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在护理记录中注明。
2.2 术后监护内容 (1)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会导致溶血,系高速血流通过网状堵闭器所致,因此72h内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尿液颜色,观察患者有无贫血貌,定时检查血尿常规、血红蛋白。如患者面色苍白,有贫血貌,尿常规检查尿中有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明有严重溶血,应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并及时诊断与处理。(2)房间隔缺损术后要注意防止血栓形成。因左右心房压力低,血流缓慢,在堵闭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全覆盖之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房间隔缺损患者常合并房性心律失常,血液黏滞性高,加之心房内有一异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因此术后要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应告知患者或患儿家属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并注意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呼吸困难,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肺栓塞等,本组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室间隔缺损术后除观察患者有无溶血征象外,应仔细观察心电示波,因室间隔部位的传导系统组织丰富,以及术中导管刺激和堵闭器的存在,当堵闭器影响三尖瓣血流或压迫甚至机械损伤房室传导系统,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本组患者无传导阻滞发生。(4)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症状,并协同医生处理。本组患者经仔细观察,无瓣膜关闭不全发生。
2.3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正规服用抗血小板制剂,告知药物作用、服用方法、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以便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以便出院后也能正规服用药物。本组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半年,成人每晚睡前服用100mg,儿童按3~5mg/kg体重每晚睡前服用。(2)指导患者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堵闭器脱落。3个月后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堵闭器,堵闭器不会脱落,运动可不受限制。(3)告诉患者定期复诊和坚持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来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等,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穿过房间隔、室间隔的异常分流束,以及降主动脉血流在动脉导管开口处形成的分流束[4]。出院前建立随访卡片,内容包括药物用法、随访时间、联系电话等。
【参考文献】
1 张宁仔,李兰荪.实用心血管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12.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5.
3 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1-305.
4 孔宪明,高海清.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3.
(编辑:李建伟)
作者单位: 225001 江苏扬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http://www.100md.com(陈静,仲玉琴)
1 术前护理
1.1 患者准备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目的和手术过程,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及家属理解护士所述知识,以放松的心态接受手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交流比成人困难,所以与患儿建立友谊、培养感情就尤为重要,使患儿消除对医护人员的陌生和恐惧感。(2)练习床上排尿。(3)进导管室前排空小便,遵医嘱给予镇静和抑制腺体分泌药物。
1.2 护士准备 (1)了解患者的常规化验及检查结果,尤其是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全胸片等。如发现严重低钾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及时汇报医生。(2)检查患者是否有体温升高,如体温升高必须排除各种感染,并通知医生,必要时停止手术,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待体温正常后3天再手术[3]。(3)常规准备术中用药、手术器材、心电监护、除颤器及抢救药物、氧气、电动吸引器、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等。备用抢救药品包括: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塞米松等。此项工作由导管室护士完成。(4)成人术前手术穿刺部位备皮及清洁。(5)碘过敏试验。判断标准:缓慢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1ml,5~10min后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压、脉搏有无异常。如过敏,用优维显或碘海醇5ml静脉推注,如无异常反应,可手术,但术中备好地塞米松。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1)患者从心导管室回病房后,安置在CCU监护24h,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延长监护时间。(2)患儿如接受全身麻醉,回室后按全麻护理常规护理。(3)如静脉穿刺术侧制动4~6h。动脉穿刺拔除鞘管后以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以1kg左右沙袋压迫穿刺点6h,穿刺侧肢体制动10h。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渗血,下肢血供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在护理记录中注明。
2.2 术后监护内容 (1)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会导致溶血,系高速血流通过网状堵闭器所致,因此72h内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尿液颜色,观察患者有无贫血貌,定时检查血尿常规、血红蛋白。如患者面色苍白,有贫血貌,尿常规检查尿中有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明有严重溶血,应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并及时诊断与处理。(2)房间隔缺损术后要注意防止血栓形成。因左右心房压力低,血流缓慢,在堵闭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全覆盖之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房间隔缺损患者常合并房性心律失常,血液黏滞性高,加之心房内有一异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因此术后要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应告知患者或患儿家属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并注意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呼吸困难,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肺栓塞等,本组患者均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室间隔缺损术后除观察患者有无溶血征象外,应仔细观察心电示波,因室间隔部位的传导系统组织丰富,以及术中导管刺激和堵闭器的存在,当堵闭器影响三尖瓣血流或压迫甚至机械损伤房室传导系统,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本组患者无传导阻滞发生。(4)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症状,并协同医生处理。本组患者经仔细观察,无瓣膜关闭不全发生。
2.3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正规服用抗血小板制剂,告知药物作用、服用方法、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以便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以便出院后也能正规服用药物。本组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半年,成人每晚睡前服用100mg,儿童按3~5mg/kg体重每晚睡前服用。(2)指导患者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堵闭器脱落。3个月后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堵闭器,堵闭器不会脱落,运动可不受限制。(3)告诉患者定期复诊和坚持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来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等,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穿过房间隔、室间隔的异常分流束,以及降主动脉血流在动脉导管开口处形成的分流束[4]。出院前建立随访卡片,内容包括药物用法、随访时间、联系电话等。
【参考文献】
1 张宁仔,李兰荪.实用心血管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12.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5.
3 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1-305.
4 孔宪明,高海清.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3.
(编辑:李建伟)
作者单位: 225001 江苏扬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http://www.100md.com(陈静,仲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