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研发博弈新局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产业
从2005年开始,乃至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国家对创新的政策引导性非常强——要在15年内力促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前各自为战的中药研发现状指明了方向。在这种新局面下,我国的中药研发迫切需要解决资金和人才等问题,扭转以仿制药为主的局面。
中药产业近几年一直在喜忧两种色彩中成长着。喜的是这几年不断有各具特色的新药面世,继续支撑着这个行业向前发展;且老字号中药产品市场业绩表现优异,人们对这个行业依然充满期待。忧的是这个行业至今仿制药盛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极为弱小,如六味地黄丸,国内有能力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多达上千家;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有不少传统中药专利正不断地被国外企业抢注,令人痛心不已。由于目光的短浅,我国中药企业整体缺乏战略研发眼光。反观外企,就在其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同时,他们也极有前瞻性地将目光投向了这块尚未被国人充分理解和认识的商机盎然的热土。
, http://www.100md.com
危机就摆在面前,“但我国企业对于这种危机似乎视而不见,不加以重视。”河北安国中药材研究所赵喜进对记者表示。但从2005年开始,乃至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国家对创新的政策引导性非常强——要在15年内力促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前各自为战的中药研发现状指明了方向。但即使面临这种新局面,我国中药行业还存着一些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仿制药不再唱主角
本报曾有报道,国家正在酝酿对仿制药申报进行调控,以遏制目前的仿制风潮,仿制药申报的大幅增长已经在2005年受到关注,尤其是仿制风潮正在席卷中药产业,已经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审评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就是下游的低水平重复日益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国内仿制药每年的申报数量都超过1万件。由此造成的“一药多名”等后遗症已经成为社会呼声最高的问题之一。
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日前透露,我国现代中药创新体系的建造正在按照规划加快进行,其产业化项目实施顺利。目前已批准立项95个,总投资88.26亿元;通过支持“大品种”、培养“大企业”,加速中药现代化生产改造进程,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
, 百拇医药
实际上,中药领域新药开发的工作一直没有停顿,反而喜讯不断。据悉,至今已经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引领了我国新药创制发展的新格局。如出现了治疗艾滋病药物唐草片、治疗癌症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等数十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药产品。日前,又从中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传来喜讯,该所开发的中药抗癌新药——蜂蛇胶囊已完成技术转让,并委托上海市龙华医院、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医院进行临床研究。计划2006年10月能取得新药证书及药品生产许可证正式投产。
近年来,中药研发在国内各地甚是热闹。以四川省为例,该省已有15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地奥、恩威、康弘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强、规模化、产业化的中医药企业群体正在崛起,一大批中成药特色产品如参脉注射液、乐脉颗粒、糖脉康颗粒等不断崭露头角,在其他中药大省同样有着这样喜人的局面。
但是,“大好形势之下,却也掩藏不住我国目前中药生产仍然以仿制药为主的局面,还是摆脱不了中药研发资金和人才缺乏的尴尬境地。”安徽太和中药材市场一位对我国中药产业颇有研究的人士宫光前对记者介绍道。
, http://www.100md.com
“仿制药盛行的局面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不然我国企业难免会掉入一个怪圈子,对研发的不热衷和不思进取极有可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多麻烦,有的麻烦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广东省中医药协会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白云山抢了中药创新的头彩
“我们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基本为零,现在讲究的是经济效益,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利润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如果现在就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当中,不用多久,企业也就很快在市场上消失了。”江西省某中药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此话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小型中药企业负责人的声音。当前,市场竞争混乱无比,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如果不加入混战,连最后一口汤都喝不上了,还谈什么把企业做大做强。”
因此,和高校合作或者直接从一些小型研发公司购买新产品成为了目前很多医药企业的无奈选择。选择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时间和成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利益。
, 百拇医药
“这种做法犯的最大错误在于遏制创新,”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王莉向记者介绍,“很多企业买了产品之后,市场功利心极强,甚至GLP检验都是敷衍了事。真正的原因还在于资金短缺。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重视,即目前对研发投入重金的中药企业少之又少。”
从当今的市场形势来看,我国中医药产业正日益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强烈挑战。其中,最为行业人士关注的是一些数据,如美国已有146个中医药研究机构,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10余家中药研究机构。西方国家一方面在排斥中药产品进入他们国家,另一方面却投入相应的力量和资金来研究中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此,中国药学会理事长郑筱萸曾对媒体表示,“中医药产业研发再不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将导致全行业发展危机。”
就在整个中药行业研发资金投入数量令人唏嘘的时候,今年1月8日,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广州召开自主创新成果发布会时正式宣布:在全国首家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中医药自主创新激励平台,每年拿出不少于3000万元的专项经费,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基金。据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介绍,从2006年起,将拿出销售额的5%作为自主创新基金,用于推进企业新药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创新。而且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这个数字将逐渐扩大。
, http://www.100md.com
应该这样认为,目前在国内中药界能有如此大手笔的资金投入的企业并不多见。就算是目前在国内市场甚是风行的某类治疗心血脑药品,其销售额虽然超过10亿元,但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个药品也是从某科研所以较低的资金购买而得,并非为该企业自发研制而成。于是,“先发展,后研发”逐渐演变为许多企业的成长战略之一。但就当今的局面来看,“现在的企业想要复制上述产品的辉煌,难度相当大,甚至已经没有这种机会和可能性了。做大做强产品的机会也逐渐从营销手段的创新过渡到研发出能够彻底改变市场格局的新药来了。”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
且不论白云山这次的动作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但起码证明了我国部分中药企业已经开始投入重金研发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白云山中药厂的此番举动,作为我国首家成立的长效机制创新平台,其带来的效应也不能轻易忽视,或许会成为一个分水岭。
就在国内中药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有关中药创新的话题不断被重复着。然而,就在中药研发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大好形势下,业内却很容易忽视三个矛盾:一是企业短浅目光与长远战略效益的矛盾,二是资金缺乏与迫切产生经济效益的矛盾,三是必须面临一场人才争夺战,不仅仅是国内同行间的竞争,更应该注意的是来势汹汹的跨国药企。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期, http://www.100md.com(洪天语)
从2005年开始,乃至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国家对创新的政策引导性非常强——要在15年内力促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前各自为战的中药研发现状指明了方向。在这种新局面下,我国的中药研发迫切需要解决资金和人才等问题,扭转以仿制药为主的局面。
中药产业近几年一直在喜忧两种色彩中成长着。喜的是这几年不断有各具特色的新药面世,继续支撑着这个行业向前发展;且老字号中药产品市场业绩表现优异,人们对这个行业依然充满期待。忧的是这个行业至今仿制药盛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极为弱小,如六味地黄丸,国内有能力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多达上千家;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有不少传统中药专利正不断地被国外企业抢注,令人痛心不已。由于目光的短浅,我国中药企业整体缺乏战略研发眼光。反观外企,就在其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同时,他们也极有前瞻性地将目光投向了这块尚未被国人充分理解和认识的商机盎然的热土。
, http://www.100md.com
危机就摆在面前,“但我国企业对于这种危机似乎视而不见,不加以重视。”河北安国中药材研究所赵喜进对记者表示。但从2005年开始,乃至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国家对创新的政策引导性非常强——要在15年内力促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前各自为战的中药研发现状指明了方向。但即使面临这种新局面,我国中药行业还存着一些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仿制药不再唱主角
本报曾有报道,国家正在酝酿对仿制药申报进行调控,以遏制目前的仿制风潮,仿制药申报的大幅增长已经在2005年受到关注,尤其是仿制风潮正在席卷中药产业,已经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审评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就是下游的低水平重复日益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国内仿制药每年的申报数量都超过1万件。由此造成的“一药多名”等后遗症已经成为社会呼声最高的问题之一。
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日前透露,我国现代中药创新体系的建造正在按照规划加快进行,其产业化项目实施顺利。目前已批准立项95个,总投资88.26亿元;通过支持“大品种”、培养“大企业”,加速中药现代化生产改造进程,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
, 百拇医药
实际上,中药领域新药开发的工作一直没有停顿,反而喜讯不断。据悉,至今已经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引领了我国新药创制发展的新格局。如出现了治疗艾滋病药物唐草片、治疗癌症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等数十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药产品。日前,又从中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传来喜讯,该所开发的中药抗癌新药——蜂蛇胶囊已完成技术转让,并委托上海市龙华医院、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医院进行临床研究。计划2006年10月能取得新药证书及药品生产许可证正式投产。
近年来,中药研发在国内各地甚是热闹。以四川省为例,该省已有15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地奥、恩威、康弘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强、规模化、产业化的中医药企业群体正在崛起,一大批中成药特色产品如参脉注射液、乐脉颗粒、糖脉康颗粒等不断崭露头角,在其他中药大省同样有着这样喜人的局面。
但是,“大好形势之下,却也掩藏不住我国目前中药生产仍然以仿制药为主的局面,还是摆脱不了中药研发资金和人才缺乏的尴尬境地。”安徽太和中药材市场一位对我国中药产业颇有研究的人士宫光前对记者介绍道。
, http://www.100md.com
“仿制药盛行的局面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不然我国企业难免会掉入一个怪圈子,对研发的不热衷和不思进取极有可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多麻烦,有的麻烦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广东省中医药协会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白云山抢了中药创新的头彩
“我们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基本为零,现在讲究的是经济效益,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利润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如果现在就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当中,不用多久,企业也就很快在市场上消失了。”江西省某中药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此话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小型中药企业负责人的声音。当前,市场竞争混乱无比,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如果不加入混战,连最后一口汤都喝不上了,还谈什么把企业做大做强。”
因此,和高校合作或者直接从一些小型研发公司购买新产品成为了目前很多医药企业的无奈选择。选择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时间和成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利益。
, 百拇医药
“这种做法犯的最大错误在于遏制创新,”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王莉向记者介绍,“很多企业买了产品之后,市场功利心极强,甚至GLP检验都是敷衍了事。真正的原因还在于资金短缺。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重视,即目前对研发投入重金的中药企业少之又少。”
从当今的市场形势来看,我国中医药产业正日益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强烈挑战。其中,最为行业人士关注的是一些数据,如美国已有146个中医药研究机构,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10余家中药研究机构。西方国家一方面在排斥中药产品进入他们国家,另一方面却投入相应的力量和资金来研究中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此,中国药学会理事长郑筱萸曾对媒体表示,“中医药产业研发再不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将导致全行业发展危机。”
就在整个中药行业研发资金投入数量令人唏嘘的时候,今年1月8日,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广州召开自主创新成果发布会时正式宣布:在全国首家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中医药自主创新激励平台,每年拿出不少于3000万元的专项经费,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基金。据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介绍,从2006年起,将拿出销售额的5%作为自主创新基金,用于推进企业新药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创新。而且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这个数字将逐渐扩大。
, http://www.100md.com
应该这样认为,目前在国内中药界能有如此大手笔的资金投入的企业并不多见。就算是目前在国内市场甚是风行的某类治疗心血脑药品,其销售额虽然超过10亿元,但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个药品也是从某科研所以较低的资金购买而得,并非为该企业自发研制而成。于是,“先发展,后研发”逐渐演变为许多企业的成长战略之一。但就当今的局面来看,“现在的企业想要复制上述产品的辉煌,难度相当大,甚至已经没有这种机会和可能性了。做大做强产品的机会也逐渐从营销手段的创新过渡到研发出能够彻底改变市场格局的新药来了。”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
且不论白云山这次的动作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但起码证明了我国部分中药企业已经开始投入重金研发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白云山中药厂的此番举动,作为我国首家成立的长效机制创新平台,其带来的效应也不能轻易忽视,或许会成为一个分水岭。
就在国内中药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有关中药创新的话题不断被重复着。然而,就在中药研发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大好形势下,业内却很容易忽视三个矛盾:一是企业短浅目光与长远战略效益的矛盾,二是资金缺乏与迫切产生经济效益的矛盾,三是必须面临一场人才争夺战,不仅仅是国内同行间的竞争,更应该注意的是来势汹汹的跨国药企。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期, http://www.100md.com(洪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