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概述
编号:10860975
敷脐治疗月经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74期
     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是妇科多发病。在临床上常有—些患者,尤其是青年患者,因不愿用药而要求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笔者对几种月经病采用敷脐疗法,效果良好。现介绍于下:

    经行吐衄 经行吐衄亦称“倒经”、“逆经”。发病机制主要为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临床以肝火、胃热夹冲气上逆者多见。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衄血、吐血,量多色红,伴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应清热降火,凉血止血。药用大黄10g,栀子8g,黄芩6g,牛膝6g。共研细末,分成7包备用。每次1包,用凉开水加醋数滴和成糊状,敷于脐部,上以鲜桑叶(干品润湿亦可)一片覆盖,外加胶布或绷带封固固定。每晚换药1次,于经前3日开始,7日为1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

    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主要病机是脾肾阳气不足,运化失司。每值经期血气下注冲任,脾肾愈虚,不能温运,水湿内停,湿邪下注而泄泻。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便次增多,便下溏薄,甚或水样,神疲体倦,面色萎黄,或五更而泻,腰酸腿软,畏寒肢冷,经量或多或少,色淡,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淡苔薄白,脉濡缓或沉细无力。

    治宜温肾健脾,化湿止泻。药用炒白术10g,附子8g,肉桂3g,补骨脂6g,炮姜3g。共研细末,分成7包备用。每次1包,以酒水各半和成糊状,敷于脐部,上用麝香痛经膏或麝香风湿膏封固固定,并外加热水袋热敷30~60分钟。每晚换药1次,7日为1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

    经行乳胀

    经行乳胀的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乳络不畅。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疏泄失司,经前或经期冲脉气血充盛,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肝脉夹乳,肝经气血郁滞,乳络不畅则致乳胀或乳头痒痛。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硬作痛,或乳头痒痛,经行不畅,经色黯红,或伴经行小腹胀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欲叹息,舌苔白,脉弦。

    治当疏肝理气,通络消胀。药用香附10g,青皮8g,橘叶6g,郁金8g,冰片1g。先将前4味研细末后,再入冰片研匀,分成10包备用。每次1包,以醋加白酒数滴和成糊状,敷于脐部,上用麝香痛经膏或麝香风湿膏封固固定。每晚换药1次,10日为1疗程,连用3~5个月经周期。

    经行口糜

    经行口糜的主要病机是火热内蕴。每值经期冲脉气盛,心火或胃热炽盛,火气上逆,灼伤口舌则口舌生疮、糜烂。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口舌生疮,糜烂疼痛,口气秽臭,口干渴饮,心中烦热,或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应清热泻火,导热下行。药用黄连10g,大黄8g,牡丹皮6g,吴茱萸2g,竹叶3g,冰片1g。先将前5味研细末后,再加入冰片研匀,分成10包备用。每次1包,以凉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上用麝香痛经膏或麝香风湿膏封固固定。每晚换药1次,至愈为度。另外,可取大黄10g,黄连8g,甘草3g,分别捣碎后置入杯中,以开水冲泡,待凉后不拘时漱口。, http://www.100md.com(□杨福盛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