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信息 > 正文
编号:10860731
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5—1995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8kb)。

    丝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5-199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丝虫病(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各期,即微丝蚴血症、急性丝虫病和慢性丝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丝虫病防治工作和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丝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季节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微丝蚴血症

    3.1.1 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3.1.2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确诊病例:具备3.1.2。

    3.2 急性丝虫病

    3.2.1 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

    3.2.2

    有反复发作的非细菌感染性肢体(或阴囊、女性乳房)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或精索炎、睾丸炎、附睾炎),局部疼痛、触痛、肿胀、温热感,或有丹毒样皮炎,症状持续超过3天,伴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注:马来丝虫病急性炎症局限于肢体。

    3.2.3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3.2.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

    疑似病例:具备3.2.1、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疑似病例加3.2.4。

    3.3 慢性丝虫病

    3.3.1 较长期流行区居住史。

    3.3.2

    有不对称性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以及阴囊或女性乳房肿大(马来丝虫病慢性体征局限于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且肿胀处限于膝、肘关节远端)。或兼有3.2.2的表现。

    3.3.3 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3.3.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

    3.3.5 在尿、淋巴液、鞘膜积液(或其他抽出液)内查见微丝蚴,在淋巴管、淋巴结内查见成虫,或在病理组织切片查见丝虫断面。

    疑似病例:具备3.3.1、3.3.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3.5或3.3.3或3.3.4。

    4 处理原则

    4.1 病原治疗

    4.1.1 个体治疗

    4.1.1.1 班氏丝虫病

    一般用海群生(乙胺嗪)总剂量4.2g7天疗法(总量70~84mg/kg),即每次0.2g,每天3次,连服7天(成人量,儿童用量应递减,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疾患者应缓治或免予治疗,下同)为一疗程,需复治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1.2 马来丝虫病

    一般用海群生总量2g的4天或2天疗法(总量33~40mg/kg),即0.5g顿服,连续4天或0.5g,每天2次连续2天,复治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对微丝蚴密度较高者,首次治疗宜用海群生1g

    10天微量递增疗法(即第1~4天,每天12.5mg;第5~7天,每天25mg;第8~9天,每天50mg;第10天补足1.0g顿服)。

    4.1.2 群体治疗

    4.1.2.1 班氏丝虫病

    4.1.2.1.1

    人群微丝蚴率在10%~20%的地区,于血检普查后,采用全民普服0.3%海群生药盐6个月(海群生总量约9g),对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再用海群生3g

    5天疗法,即每次0.3g,每天2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2.1.2 人群微丝蚴率在5%~10%的地区,于血检整群抽样调查后,全民普服0.3%海群生药盐6个月。

    4.1.2.1.3 人群微丝蚴率在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3g 5天疗法治疗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2.2 马来丝虫病

    4.1.2.2.1

    人群微丝蚴率在5%~10%的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总剂量2g的4天或2天疗法治疗3~4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亦可采取全民普服0.3%海群生药盐4~6个月。

    4.1.2.2.2 人群微丝蚴率在5%以下地区,采取普查,对微丝蚴血症者用海群生2g的4天或2天疗法治疗2~3个疗程,间隔半月以上。

    4.1.2.2.3 群体治疗时间以冬、春季节为宜。

    4.2 对症治疗(详见附录C)

    4.3 媒介防治

    4.3.1 结合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清除蚊媒孳生地。

    4.3.2 提倡使用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和应用驱蚊剂。

    4.3.3 在有嗜人按蚊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可结合疟疾防治开展杀虫剂室内灭蚊。 附录A

    病原学检查

    (补充件)

    A1 血液检查

    A1.1 厚血膜法

    A1.1.1

    血片制作:于晚9时至翌晨2时,以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指端)待干,用三棱针快速深刺,轻挤出血液,取血3大滴,约等于60μL,置于已编号的清洁载玻片上,涂成边缘整齐、厚薄均匀的椭圆形或长方形厚血膜(约长3cm、宽1.5cm),平放于有盖的玻片盒内,以防落灰或虫吃。

    A1.1.2

    血片染色:次日,将经自然干燥的血片放入清水中溶血5~10min,至血膜呈乳白色,取出晾干,甲醇固定,染色。大规模普查可用硼砂美蓝染色,鉴定虫种及保存宜用吉氏液或苏木素染色。

    A1.1.2.1

    硼砂美蓝染色法:取美蓝2g,硼砂3g,置研钵内,边研边加水,待溶解后冲洗入瓶中,加蒸馏水100mL配成原液,过滤后放置备用。染色时取原液5mL加清水配成5%稀释液,染3~5min,使血膜呈天蓝色,然后用清水轻轻冲洗。本法染色前可不必先溶血、固定。

    A1.1.2.2

    吉氏染色法:染液由吉氏粉0.5g,中性甘油25mL及甲醇25mL配成。先置染粉于研钵内,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边研边加,至甘油加完为止,然后倾入100mL玻塞瓶内,用甲醇小量多次洗涤甘油染液倾入瓶内,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于55~60℃温箱内24h或室温下3~5天,即为原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佳,临用时稀释。将溶血后已干的血片用甲醇固定约1min,然后滴加10%染液(原液加清水稀释配成)染45min,用蒸馏水轻轻冲洗。

    A1.1.2.3

    德氏苏木素染色法;染液由A液即铵明矾饱和液(铵明钒20g、蒸馏水100mL);B液(苏木素结晶1g加纯酒精10mL);C液(甘油25mL加甲醇25mL)配成。将B液逐滴加入A液中,倒入一不盖紧的容器内,置于空气流通处,经2周至1个月使其充分氧化,过滤后加入C液,密封备用。血片溶血固定步骤同前。用上述染液染10~20min,用0.05%~0.1%稀盐酸脱色片刻,流水冲洗至血膜呈蓝色。

    A1.1.3

    血片镜检:将染色的血片在低倍显微镜下顺序逐个视野检查微丝蚴并计数,根据微丝蚴的大小、体态、折光性、有无鞘膜、表皮是否光滑及内部结构等特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