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0年第20期
编号:10860324
头皮冠状切口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0年第20期
     我院自1998年7月~2005年9月对15例颧骨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31岁;受伤时间在1个月内者13例,1个月以上而小于2个月者2例,所有病人术前均经面颅CT平扫或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

    1.2 固定器械 采用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小型钛金属接骨板(厚度1.0mm)和微型钛金属接骨板(厚度0.6mm)以及配套钛金属螺钉(直径分别为2.0mm和1.5mm)和配套钻针、螺丝起子等。

    1.3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切口自一侧耳屏前沿颞部发际内切开,经顶部至对侧颞部,切开头皮帽状筋膜,在骨膜上向下剥离至眶上缘附近切开骨膜,将皮瓣向下推暴露眶上切迹,分离松解眶上神经血管束,继续向下显露眼眶、颧骨、颧弓[1]。在直视下以合适工具,如骨膜分离器等撬动移位的颧骨,使其充分游离后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决定是否做眶下缘切口或口内切口,复位较稳定者以微型钛板固定,稳定较差者以小型钛板固定。本组单独冠状切口者9例,附加眶下缘切口者5例,附加口内切口者1例。

     2 结果

    15例病人无一例引起头皮下血肿及术后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面神经、眶上神经损伤,术后开口度及面型恢复满意。

     3 讨论

    3.1 颧骨骨折的特点 颧骨是上颌骨和颅骨之间的主要连接支架,对构成面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颧骨位于面部较突出部位,受外伤时易发生骨折移位,有关资料统计,颧骨骨折在面骨骨折中占18%[2]。颧骨为四边形骨块,与上颌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连接并参与眶壁、上颌窦及颞窝的形成。颧骨骨折常在骨缝处裂开,使颧骨与相邻的骨缝分离,发生向下、向后、向内移位,颧骨骨折后主要表现为下颌运动障碍和局部塌陷畸形[3]。

    3.2 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 传统的颧骨骨折治疗以恢复功能为主,主要解决开口受限,对面型的改变缺乏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观要求越来越高,恢复面型在颧骨骨折治疗中越来越重要,传统手术采用面部小切口,复位后以钢丝结扎固定或不做固定,由于面部切口小,术野不清、复位具有一定盲目性,操作困难,复位很难满意,且术后面部遗留手术瘢痕不符合美观要求,同时也有损伤面神经的可能。

    3.3 头皮冠状切口的优点 (1)术野开阔显露充分便于操做,可显露额骨、颧骨、颧弓、眶外壁、眶下缘。(2)切口在发际内,术后面部无瘢痕,眶下缘附加切口在下睑皱褶处,采用皮内缝合术后瘢痕不明显、符合美观要求。(3)不易损伤面神经。

    3.4 有关手术的几点体会 (1)头皮血运丰富,切开后出血较多,切开前于切口线下注射含副肾素盐水可明显减少出血,切开后应用头皮夹止血效果良好。(2)切开头皮时尽量不用电刀,以免破坏毛囊,术后引起切口线斑秃。(3)分离至眶上缘时保护好眶上神经,以免损伤引起局部麻木。(4)在眶周钻孔时保护好眶球避免电钻刺伤。(5)复位后一定要检查开口度,使开口度达3.0cm以上(如开口度过小要检查原因给予相应处理),术后配合开口锻炼。(6)手术结束时加压包扎一定要确实有效,以免形成头皮下血肿。

     【参考文献】

    1 周树夏.手术学全集·口腔颌面外科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4-145.

    2 丁鸿才,周树夏.口腔颌面损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65-178.

    3 张锡泽,邱蔚云.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6-269.

    (编辑:于 伽)

    作者单位: 467000 河南平顶山,平顶山市平煤总医院, 百拇医药(田玉岭,李学玉,杨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