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028
1,770,000项 “第三终端”说明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期(总第2263期 2006.01.23)
     打开Googke搜索引擎,我们在网上轻易地找到了1,770,000项符合“第三终端”的查询结果。也许,在一片针对“第三终端”的质疑声中,这样的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不屑于提及“第三终端”的人们正在以最起劲地方式议论着第三终端究竟是什么,而业内对此的热烈回应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经过2005年一年的预热,第三终端的“蓝海”终于在2006年初席卷着“新农合”、“两网”建设的利好,以及近日传出的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这三股狂潮向我们奔袭而来。

    “1000个观众的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目前的情况是,1000个业内人士可能会对浮出水面不久的“第三终端”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他们或重农村市场,或重社区医疗;或从商业的模式考虑,或以工业的目光描述;或提倡对这一市场高歌猛进,或建议业内保持谨慎的乐观。作为专业媒体,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我们姑且将“第三终端”定义为: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治疗为主,并进行初级预防与治疗活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其范围包括县以下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所、私人诊所、厂矿企业门诊部等。其重点是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第一终端医院和第二终端药店相比,第三终端有其非常显著的特征,它们承担的任务是基层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这种服务不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必不可少。
, 百拇医药
    农村卫生诊所也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也罢,这些地方既看病也卖药;它们既不被纳入普遍意义上的招标体系,也不会有太多的医药代表愿意光顾;它们的渠道点多面广,市场分散,单个销售点的业务量小,对于医药企业的营销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多适用于第一、第二终端操作的畅销产品在第三终端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渠道价格体系与营销定位。这一块市场的独特性在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分业是必然趋势,第一终端医院必将导向于诊疗,第二终端药店则导向于售药。而无论这一改革如何深化,基层医疗服务的特性不会随之改变。由于享有这种服务的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第三终端必然是集诊疗与售药于一体,这也正是它的开发前景所在。

    面对现实中之于新生概念的非议以至诟病,我们无需感到无奈甚至悲观。因为我们欣喜地看到,营销心态更为开放的、市场触角更为敏锐的企业已经听到了第三终端的召唤,有的甚至已经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第三终端部”的旗号,以示对这一市场的看好。与此同时,有更多的企业在并不张扬地、兢兢业业地做着第三终端市场的开发。诚如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常幸所言:“对于第三终端我们还存有困惑,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情况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数据支持。”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更需要将第三终端推向前台,业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让“第三终端”的旗帜高高飘扬,只会更有利于我们共同研究这个市场,并重视这个市场。
, 百拇医药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掀起一场全行业关于第三终端的大辩论,只会促使更多的有心人积极投身到对这一市场的开发和研究中。“面包会有的”,数据也会有的。

    我们惊喜地看到,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在2005年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乡镇医院、卫生院、卫生室、卫生所、私人诊所所在的第三终端市场销售占比已达38.2%。这着实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而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约为4∶1;城市人均药品消费与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比约为7∶1,其中在2004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农村销售为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按照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预测,2005年,如果农村人均药品消耗每年增加20元,农村药品市场将增加约180亿元的规模,如果城乡用药消费比例缩小为6∶1,农村药品市场也会增加到410亿元的规模。

    在这些数字面前,我们有理由对第三终端充满无限期待。而第三终端的身影,也越来越清晰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4期, http://www.100md.com(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