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91912
“卖药游击队”自曝行骗内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3日 时代商报
     时代商报《“卖药游击队”专钻监管空子》的报道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很多读者打来电话,反映药品、保健品销售领域中的混乱现象,更有一位曾经在“卖药游击队”中担任授课“专家”的读者小凡(化名)特地来到报社,向记者披露了卖药过程中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

    “海选”方式有多种

    小凡介绍,一般来说,药品和保健品厂家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在老年人中进行“海选”。这也是卖药的第一步。一是散发传单。许多老年人都有到公园晨练的习惯,厂家抓住这点在公园内向老人散发传单。传单上通常都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在某酒店举行专家讲座,免费会诊。多数老人都会去参加;二是直接将电话打进家中或通过社区的大喇叭进行药品推荐。那么,厂家是如何获知老人电话的呢?原来,一般街道社区都会给老年人办信息卡,而信息卡上就有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厂家只要得到社区的支持,推销药品就可以畅通无阻了;三是通过一些传媒办讲座宣传推销,此种方式最常见,覆盖面也最广。

, 百拇医药     讲课重在“抓心”

    接下来,最重要的步骤开始了,由“专家”为老人们上健康课。其实,这些所谓的专家,很少是具有医师资格的,厂家需要他们做的,不是治病,而是给老人们“添病”。“专家”们也把这个过程叫做“抓心”。

    首先,“专家”们会先点出来,并不断将一种或几种病症重申这些疾病的顽固与可怕。怎么吓人怎么说,直讲得老人心惊肉跳,觉得不赶紧治就是死路一条了。然后“专家”们再讲吃其他药的害处,这时尽量点一些常规药和知名品牌的药品,将这些药的副作用推向极至,让老人觉得世界上已无药可信了,最后再隆重推出厂家自己的药品,并免费发给老人试用。实际上,这种药品一般都以西药成分居多,老人服用后往往立竿见影,但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严重危害健康。可是,这种一用就灵的效果却让很多老人为之掏了腰包。

    真人秀活广告

    说这药好,光说不行,还得有“托”。于是,厂家的员工及部分员工家属就成了活广告,他们在与亲戚、朋友、邻居的谈话中有意无意地谈到他们的产品,通过这种“人传人”的方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尽管这种方式传播面小了点,但优点却是带有“贴近性”和“可信性”,能够形成比较固定的、忠诚的顾客群。
, http://www.100md.com
    如果员工太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厂家往往会找一些“面善”的老人帮他们做“托”,然后给予一定的报酬。除了口头宣传,有时厂家还要搞一些“真人秀”,比如健康讲座上,就需要及时安排人来“现身说法”,讲一讲自己服药后的效果有多么灵验。

    药不灵感情凑

    人们常说“买药,别看广告,看疗效”,但疗效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却被厂家排到了最后。其实,厂家对自己的产品究竟有没有疗效心里也不托底,但他们却明白,现在产品卖的主要是一个“亲情感”,有了这种“亲情感”,余下的问题就好办了。

    为了让老人感受到亲情,厂家往往会要求员工以绝对的微笑服务或“上门服务”来争取消费者。比如,将员工划片,一个人负责几个社区。员工一般是20岁左右的女孩,以赠送小礼物等方式打动老年消费者。曾经有一对老年夫妇花了1000多元买某种保健品,吃了之后毫无效果,但业务员却频频登门给老人“送温暖”,今天是副手套,明天是个大苹果,哄得老人不但要继续买产品,还要给业务员写表扬信。

    披露了这些内幕,小凡如释重负,他表示,尽管这种促销方式现在还没被认定为违法,但他却总感觉良心不安,他将会离开这个职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