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109
外企为什么不独资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期(总第2264期 2006.01.25)
     观察

    近日有同行问我:进入中国药品零售领域的外企也不算少了,而且这些外企均属巨鳄,以他们的实力以及中国已经放开的政策看,完全可以做到独资,可为什么至今仍没有一家外企独资做药品零售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

    就目前已经进入的外资痕迹来看,美信试水已有几年,依然做着他们一贯的经营模式输出;高盛投资注入的虽然是真金白银,但是业内一致认为,他们并不想做零售巨舰,而是看重把海王星辰打造成上市公司,实现其圈钱的目的;此次加拿大的Koffker家族集团同样是借助贵州一树的力量进入中国,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法和人才;而据日本方面透露,日本的连锁企业进入中国的步子也不会一下子迈得很大。这些都充分折射出外企暂时不想独资的心态。

    外企缘何不愿在中国的药品零售领域独资?我们先来看看其在国内药品批发领域的举动。由日本独资的药品批发企业日美健(中国)有限公司已在中国完成注册,这家公司由日本的阿尔布莱沙、伊藤忠商事、日本三九制药3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总部设在广州,预计今年年初开始运营,主要业务是将日本的处方药、OTC、保健品和化妆品引入中国市场。还有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他们要打造的是医药大物流。可以说,外资来中国发展物流的信心是充足的,因为他们看到中国的医药物流尚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可发挥的空间很大。

    虽然零售同样属于放开的领域,但是可供发挥的余地并不大,这恐怕与医药未能分业有很大关系。因为,中国70%~80%的药品至今仍通过医院销售,近23万家药店只能在20%~30%的市场空间里竞逐。再者,中外文化差异悬殊,而国内各地的消费水平差异甚大,虽然目前全国性的领军品牌尚未形成,但是区域性的强势企业并不缺乏,外资即使想从区域市场做起,强龙也不能小觑地头蛇,这样一来,选择与本土强势企业合作就成为明智的选择。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4期, 百拇医药(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