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197
医生被“体制化”,则医德“虚无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2期(总第2265期 2006.01.27)
     30岁的医生王雪原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背叛”的极端方式在医疗界大出风头。作为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患者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电话连线采访时表示,医务工作者付出多,回报少,面对生存压力,白衣天使的道德防线太脆弱,于是,“非常有良心的医生,另谋高就;差一点的,随波逐流;最差的,为了逐利不择手段。”

    医学道德,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是医学院的毕业生,那么,教材扉页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你一定不会陌生。“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这个举世闻名的医学道德准则,一直是现代医务人员的行为指南。中国古代的名医扁鹊,也有“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等六不治的行为准则。

    这些誓言、准则,一直是几千年来行医者的入门必读,是调整医患关系的重要法门。可是今天,一不小心,“医患矛盾”却成了十大社会矛盾之一。这段时间,经过“福建名医惨死患者刀下”、“医改失败”等事件的发酵,再加上现在哈市“天价医疗费用”的推波助澜,“医患关系”更是“高烧”不退。许多专家、社会名流都相继为医患关系把脉,甚至开出“偏方”,最终,他们把矛头对准了“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真是医患矛盾的罪魁祸首吗?亚当•斯密曾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所必须拥有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中的不道德倾向不是市场的错。现在的中国,法律制度与专业机构虽逐渐完善,但是,制度和机构运行流于形式,导致潜规则盛行。“医德问题”其实关乎体制问题,没有医德的医生何尝不是被“体制化”的医生。

    医院其实也存在严重的“泛行政化”。曾经有调查显示,一个科室的主任,除了正常的工资,他一个月的灰色收入,至少有一万以上。而更多的没有实权的执业医生,即使你在医科大学读了五六年,甚至是硕士毕业,平均月合法收入也只有两三千元。生命无价,与医生掌握的信息资源和创造的价值相比,这些执业医生的合法收入显然极大偏低。而这,又造成了一个非法的医疗市场,它存在于“权力”的基础之上,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的角色环境之中。

    医生与法官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现代社会,法官作为司法过程最为核心和能动的要素,他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然而,他的良知则永远是最重要的。同样,一个医生,仅仅有好的医术是不能称为好医生的,病人需要好的医术,更需要好的医德。法官的良知从何而来?答案是司法独立和宪政思想。宪政——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才是保障法官良知强有力的后盾。相比之下,医生的医德也是如此。(萧坊)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4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