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联盟“虚火”盛行?
观察|Observation
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医药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目前上海中医药产业的尴尬现状。他以该校的实际情况举例:近几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转让给企业的中药成果不下20个,但遗憾的是,由沪上企业接盘的并不多。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普遍存在。无论是化学药还是中药,都存在着转让的困难。
对于一个企业,拥有一个好的新产品,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足以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而与西方制药企业自身有着雄厚的研发实力不同,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无力独自开发新产品,往往只能通过技术交易或者产学联盟的形式获得其所看好的技术成果,从而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化运作。
目前我国各省基本都有中药研究所分布,在未与企业广泛接触之前,其研发能力往往局限于“纸上谈兵”,距离产业化水平还相当大。但随着GMP认证的实施,许多中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得到更新换代,生产效能大幅提高。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有新的品种来满足不断扩大的产能需求。市场上强大的需求无疑为研究机构开发的中药新品提供了广阔空间。
, 百拇医药
产学联盟作为时下较为流行的获取新产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诸多中药企业老总的一个共识。但张建中指出,目前产学研联盟“虚火”旺盛:在时下的校企或院企合作中,真正实质性的动作太少,框架式、意向式的书面协议居多。“一些企业仅仅是表个姿态,等成果摆到面前时却因风险、价钱等因素犹豫不决,或者干脆敬而远之。”
现实情况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长贺兴东所强调的相悖。贺兴东曾经指出,中药科研与生产开发互相脱节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由政府宏观引导,市场组合资源,企业逐步成为研究与开发主体,应该成为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成果转化机制值得倡导的一种模式。
产学联盟的研发模式曾经带动了一大批中药新品的面市。最近,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剂型改革基地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传出消息,该所继世界上第一种可工业化大生产的中药粉针剂“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诞生后,“葛根芩连微丸”、“心安胶囊”、“刺五加”等新开发的中药产品也先后投放市场。因此,产学联盟逐渐代替技术交易等形式成为当今中药企业获取新产品的一个最主要手段。当然,也有人对这种模式的创新意识提出批评。目前国内医药业界总是提倡产学联盟,即通过厂商与学术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但作为一种事业型机构,国内许多研究所的做法一直非常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技术或创意商业化的步伐。在现实的交易中,普遍出现大量企业不敢买、研究所不敢卖的尴尬状况。
技术成果转让一般通过一次性买断或是按照合同约定利润分成两种办法来实现。对于第一种办法,很多企业在投入重金之时往往会顾虑重重,不轻易下决心购买。对于第二种办法,企业和科研所之间的缺乏信任也造成了至今中药成果转让熟练偏少的局面。
“如果想尽快地推广自己的中药成果、占据市场,企业的动作应该更积极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操作手段更市场化一点。”这是一位在校研究人员由衷的想法。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3期, 百拇医药(洪天语)
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医药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目前上海中医药产业的尴尬现状。他以该校的实际情况举例:近几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转让给企业的中药成果不下20个,但遗憾的是,由沪上企业接盘的并不多。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普遍存在。无论是化学药还是中药,都存在着转让的困难。
对于一个企业,拥有一个好的新产品,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足以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而与西方制药企业自身有着雄厚的研发实力不同,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无力独自开发新产品,往往只能通过技术交易或者产学联盟的形式获得其所看好的技术成果,从而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化运作。
目前我国各省基本都有中药研究所分布,在未与企业广泛接触之前,其研发能力往往局限于“纸上谈兵”,距离产业化水平还相当大。但随着GMP认证的实施,许多中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得到更新换代,生产效能大幅提高。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有新的品种来满足不断扩大的产能需求。市场上强大的需求无疑为研究机构开发的中药新品提供了广阔空间。
, 百拇医药
产学联盟作为时下较为流行的获取新产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诸多中药企业老总的一个共识。但张建中指出,目前产学研联盟“虚火”旺盛:在时下的校企或院企合作中,真正实质性的动作太少,框架式、意向式的书面协议居多。“一些企业仅仅是表个姿态,等成果摆到面前时却因风险、价钱等因素犹豫不决,或者干脆敬而远之。”
现实情况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长贺兴东所强调的相悖。贺兴东曾经指出,中药科研与生产开发互相脱节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由政府宏观引导,市场组合资源,企业逐步成为研究与开发主体,应该成为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成果转化机制值得倡导的一种模式。
产学联盟的研发模式曾经带动了一大批中药新品的面市。最近,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剂型改革基地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传出消息,该所继世界上第一种可工业化大生产的中药粉针剂“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诞生后,“葛根芩连微丸”、“心安胶囊”、“刺五加”等新开发的中药产品也先后投放市场。因此,产学联盟逐渐代替技术交易等形式成为当今中药企业获取新产品的一个最主要手段。当然,也有人对这种模式的创新意识提出批评。目前国内医药业界总是提倡产学联盟,即通过厂商与学术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但作为一种事业型机构,国内许多研究所的做法一直非常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技术或创意商业化的步伐。在现实的交易中,普遍出现大量企业不敢买、研究所不敢卖的尴尬状况。
技术成果转让一般通过一次性买断或是按照合同约定利润分成两种办法来实现。对于第一种办法,很多企业在投入重金之时往往会顾虑重重,不轻易下决心购买。对于第二种办法,企业和科研所之间的缺乏信任也造成了至今中药成果转让熟练偏少的局面。
“如果想尽快地推广自己的中药成果、占据市场,企业的动作应该更积极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操作手段更市场化一点。”这是一位在校研究人员由衷的想法。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3期, 百拇医药(洪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