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年关享用美食悠着点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一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春节期间,面对各类食物的诱惑,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又该如何正确服药,是诸多病友关注的问题——
饮食不当酿悲剧
去年春节期间,患有2型糖尿病的王大爷面对美味佳肴总是控制不住欲望,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一日,家中请客,好客的王大爷又陪着客人喝了很多酒。客人走后他就开始呼呼大睡。第二天早上,老伴怎么喊他他都不理,忙叫孩子们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脑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奋力抢救,王大爷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类似王大爷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年春节在糖尿病病友中都有发生。广大糖尿病患者在春节期间享用美味时,必须“悠着点”。节假日期间,大鱼大肉、甜点饮料、红酒、白酒等摄入量过多,这些都是引起血糖起伏、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脑、肾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但饮食乃人生的重要需求之一,如果患了糖尿病就意味着和所有美味失之交臂,似乎失去的乐趣也太多了。其实,关键还在于适量二字。
, 百拇医药
控制过头犹不及
据《南京晨报》报道,1月21日,南京市中医院“120急诊”收治了一名感染性休克患者,该患者有10年糖尿病史,被送到医院时血压低、肺部严重感染,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医院内分泌科李鸣医生表示,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是由于严重营养不良降低了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这也反过来加重了其糖尿病病情。
在最初认知糖尿病时,医学界曾大力提倡患者控制饮食,但这种治疗方案并没有减少死亡率;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医学界提出了均衡营养的治疗概念。如今,大多数患者都知道控制饮食,但在合理营养方面却做得不够。前文中提到的急诊病人,就是因为平日太过控制饮食而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俗话所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糖类并非绝对禁忌
新的营养学理论提倡糖尿病人在饮食上除了注意限量、定量外,应和正常人一样,品种尽量多样化。糖类食物不是绝对不能吃,而是适量吃。患者根据食物的含糖量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即可。但由于目前患者对营养知识了解的局限性,使其在含糖量的换算上存在着困难,故医学界不主张由患者自行配餐。水果也绝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忌,水果中虽然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但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较低,因此在病情控制情况好、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但进食水果必须减少主食摄入量,如200克苹果、柚子、梨、带皮橘或猕猴桃中的糖分相当于约25克大米的含糖量。
, 百拇医药
酒类饮料要当心
糖尿病病人最好不要喝酒,尤其是啤酒,因其含有大量的糖分。合并心、脑、肾损害及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的糖尿病患者更要绝对禁饮白酒和啤酒,而干红葡萄酒则可少量饮用(一般在100克之内)。适量的干红不但对糖尿病无害,反而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粘度,但也必须注意在饮酒时要减少相应的主食摄入量(25克大米约提供90千卡热能)。此外,糖尿病患者切忌空腹饮酒,以防发生低血糖;出外聚餐时不宜饮用果汁、可乐等含糖高的饮料。
少吃多餐是原则
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在餐桌前,暖融融地说着家常事。糖尿病病人一时兴起,很有可能进食过量,也容易引起危险。
糖尿病患者在聚餐时也应尽可能保持原先的食量,每餐饮食中都应包括适量的主食和副食。在主食上,体重和其他体征大致正常者,在休息期间每日主食(大米)的摄入量应为250克左右,轻体力活动者主食可摄入350克/日,肥胖者主食量需减少10%以上;副食可尽量选用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瘦肉、鱼、虾、豆类。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降血脂作用,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同时,患者应限制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扣肉、香肠、蛋黄、蟹膏等;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不食或少食大豆及豆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还应限制油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蔬菜类食物每日的摄入量以保持在500克左右为宜。
, http://www.100md.com
酒与磺脲类药物“水火不容”
67岁的黄大爷一向喜欢喝酒,虽然他患糖尿病已经10年了,但他一直服用二甲双胍,医生说他血糖控制得还不错。最近几个月,黄大爷血糖控制极不稳定,还出现了蛋白尿。由于他患有糖尿病肾病,医生认为他应该服用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便给他开了糖适平,让他每次服1粒,一天服3次。
过年期间,黄大爷的儿子和媳妇从北京打工回来,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黄大爷好不开心,就趁兴和儿子喝了两杯,并按时服用了糖适平。不料到了半夜,黄大爷突然大汗淋漓,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老伴赶紧打了120,救护车很快赶来了。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给他测血糖,仅有0.2毫摩尔/升,医生给黄大爷推了50%葡萄糖。经过积极抢救,黄大爷清醒了过来,等他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他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吃药别喝酒,喝酒会要命。”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达美康、糖适平等)者不宜饮酒,否则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酿成悲剧。
, 百拇医药
保健品不能代替降糖药
春节期间,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收到亲朋好友们送的降血糖保健品,说是有降血糖的作用。有些患者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服用,由于担心不同药物在人体内发生反应,患者便自行将正在服用的降糖药停掉了。患糖尿病8年的李奶奶就是一个例子。
春节前,李奶奶的几个外孙给她买了很多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李奶奶就开始改吃保健品了。过了几天,李奶奶发现右侧身体开始不听使唤,孩子们忙将她送到医院。医生发现李奶奶的血糖非常高,脑CT结果显示为脑梗塞。医生说这是停用降血糖后血糖异常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导致的。
目前市场上有诸多糖尿病保健品,如糖尿病主食、糖果、饮料、冲剂以及各种胶囊、口服液等,不能排除其中部分保健品或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患者降低血糖、血压、血粘指数以及调节血脂的作用。但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保健品再好也不能代替药物,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正确定位也只是辅助治疗,只能在坚持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酌情服用。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5期, 百拇医药(董飞侠)
饮食不当酿悲剧
去年春节期间,患有2型糖尿病的王大爷面对美味佳肴总是控制不住欲望,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一日,家中请客,好客的王大爷又陪着客人喝了很多酒。客人走后他就开始呼呼大睡。第二天早上,老伴怎么喊他他都不理,忙叫孩子们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脑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奋力抢救,王大爷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类似王大爷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年春节在糖尿病病友中都有发生。广大糖尿病患者在春节期间享用美味时,必须“悠着点”。节假日期间,大鱼大肉、甜点饮料、红酒、白酒等摄入量过多,这些都是引起血糖起伏、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脑、肾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但饮食乃人生的重要需求之一,如果患了糖尿病就意味着和所有美味失之交臂,似乎失去的乐趣也太多了。其实,关键还在于适量二字。
, 百拇医药
控制过头犹不及
据《南京晨报》报道,1月21日,南京市中医院“120急诊”收治了一名感染性休克患者,该患者有10年糖尿病史,被送到医院时血压低、肺部严重感染,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医院内分泌科李鸣医生表示,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是由于严重营养不良降低了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这也反过来加重了其糖尿病病情。
在最初认知糖尿病时,医学界曾大力提倡患者控制饮食,但这种治疗方案并没有减少死亡率;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医学界提出了均衡营养的治疗概念。如今,大多数患者都知道控制饮食,但在合理营养方面却做得不够。前文中提到的急诊病人,就是因为平日太过控制饮食而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俗话所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糖类并非绝对禁忌
新的营养学理论提倡糖尿病人在饮食上除了注意限量、定量外,应和正常人一样,品种尽量多样化。糖类食物不是绝对不能吃,而是适量吃。患者根据食物的含糖量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即可。但由于目前患者对营养知识了解的局限性,使其在含糖量的换算上存在着困难,故医学界不主张由患者自行配餐。水果也绝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忌,水果中虽然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但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较低,因此在病情控制情况好、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但进食水果必须减少主食摄入量,如200克苹果、柚子、梨、带皮橘或猕猴桃中的糖分相当于约25克大米的含糖量。
, 百拇医药
酒类饮料要当心
糖尿病病人最好不要喝酒,尤其是啤酒,因其含有大量的糖分。合并心、脑、肾损害及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的糖尿病患者更要绝对禁饮白酒和啤酒,而干红葡萄酒则可少量饮用(一般在100克之内)。适量的干红不但对糖尿病无害,反而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粘度,但也必须注意在饮酒时要减少相应的主食摄入量(25克大米约提供90千卡热能)。此外,糖尿病患者切忌空腹饮酒,以防发生低血糖;出外聚餐时不宜饮用果汁、可乐等含糖高的饮料。
少吃多餐是原则
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在餐桌前,暖融融地说着家常事。糖尿病病人一时兴起,很有可能进食过量,也容易引起危险。
糖尿病患者在聚餐时也应尽可能保持原先的食量,每餐饮食中都应包括适量的主食和副食。在主食上,体重和其他体征大致正常者,在休息期间每日主食(大米)的摄入量应为250克左右,轻体力活动者主食可摄入350克/日,肥胖者主食量需减少10%以上;副食可尽量选用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瘦肉、鱼、虾、豆类。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降血脂作用,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同时,患者应限制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扣肉、香肠、蛋黄、蟹膏等;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不食或少食大豆及豆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还应限制油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蔬菜类食物每日的摄入量以保持在500克左右为宜。
, http://www.100md.com
酒与磺脲类药物“水火不容”
67岁的黄大爷一向喜欢喝酒,虽然他患糖尿病已经10年了,但他一直服用二甲双胍,医生说他血糖控制得还不错。最近几个月,黄大爷血糖控制极不稳定,还出现了蛋白尿。由于他患有糖尿病肾病,医生认为他应该服用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便给他开了糖适平,让他每次服1粒,一天服3次。
过年期间,黄大爷的儿子和媳妇从北京打工回来,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黄大爷好不开心,就趁兴和儿子喝了两杯,并按时服用了糖适平。不料到了半夜,黄大爷突然大汗淋漓,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老伴赶紧打了120,救护车很快赶来了。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给他测血糖,仅有0.2毫摩尔/升,医生给黄大爷推了50%葡萄糖。经过积极抢救,黄大爷清醒了过来,等他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他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吃药别喝酒,喝酒会要命。”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达美康、糖适平等)者不宜饮酒,否则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酿成悲剧。
, 百拇医药
保健品不能代替降糖药
春节期间,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收到亲朋好友们送的降血糖保健品,说是有降血糖的作用。有些患者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服用,由于担心不同药物在人体内发生反应,患者便自行将正在服用的降糖药停掉了。患糖尿病8年的李奶奶就是一个例子。
春节前,李奶奶的几个外孙给她买了很多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李奶奶就开始改吃保健品了。过了几天,李奶奶发现右侧身体开始不听使唤,孩子们忙将她送到医院。医生发现李奶奶的血糖非常高,脑CT结果显示为脑梗塞。医生说这是停用降血糖后血糖异常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导致的。
目前市场上有诸多糖尿病保健品,如糖尿病主食、糖果、饮料、冲剂以及各种胶囊、口服液等,不能排除其中部分保健品或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患者降低血糖、血压、血粘指数以及调节血脂的作用。但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保健品再好也不能代替药物,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正确定位也只是辅助治疗,只能在坚持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酌情服用。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5期, 百拇医药(董飞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