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及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中医药发展之道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成书于2500年前的鸿篇巨著,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深入探讨了养生、医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学问。不解《黄帝内经》,便难解中医药深遂广博的理论,无法准确地传承、发扬中医的特色优势;而不懂中国文化,亦难明《黄帝内经》的玄妙之机,更无法深入地领会中医理论的精髓。为此,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四家单位日前在京联合召开了《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更积极地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会上还播放了广州电视台拍摄的尚未公演的60集《黄帝内经》系列片,这种以科普的形式,生动而又深入浅出地传播中医知识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段也受到了与会专家的欢迎与好评。
《黄帝内经》价值何在?
在广州电视台拍摄的《黄帝内经》系列片中有这样一段对在校大学生的随机采访,问他们知道不知道《黄帝内经》。75%以上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少数人声称知道,却说“好像是金庸写的武侠小说”。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天之骄子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如果说非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不知道《黄帝内经》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中医药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有多少人曾经真正通读过《黄帝内经》?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能够真正读懂《黄帝内经》?
, 百拇医药
很多学中医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觉得《黄帝内经》不如《伤寒》、《金匮》等经典实用,因为《内经》中只有十三方,似对具体临床的指导价值不大。事实果真如此吗?在科学已经发达到细胞分子水平的今天,在我们不断对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中药的化学成分细分、再细分的今天,重拾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意义何在?
“目前我们在细胞水平上所从事的分子生物学现象的归纳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还不能回答完整生物体的生理学规律。”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的陆广莘教授引用了上海复旦大学谈家祯教授的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H和O可以组合成水,但水的功能却绝不能用H或O的任一个单位来解释一样。”
陆教授接着补充道:“现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等学科的特点是网络,网络的概念并不仅限于物质层次,而需要从信息的层次来理解它,其功能是调整。中医的气、阴阳、五行用现代的语言来理解,既不是物质的概念,也不是能量的概念,而是信息层次的概念。气,是信息的流通,‘气者,生之充也’,生命中充满了气,哪里没有气,哪里就没有生命。阴阳,‘阳主动,阴主静’,起的是信息调节的作用。五行是指生命的演化过程,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是一个螺旋性前进的过程。站在更高的信息的层次上、调节的层次上,将诊疗思想立足于调节,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也是《内经》的高明之处。”
, 百拇医药
陆教授认为,《黄帝内经》对中医的另一个主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健康生态的医学模式。“生命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自我稳定,另一个是对外适应。对内实现稳态属阴,对外实现适应属阳。中医认为,如果人体可以实现对内稳态和对外适应,他就是健康的。所以中医并不强调邪的彻底消灭,这也是中医与西截然相反的地方。”
中医--与“赛先生”无缘?
中医是科学吗?从五四运动开始呼唤德先生(Democrar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始,中医似乎就一直被排斥在“赛先生”的门外。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们认为之所以“中国的医学不知科学”不外乎三条,一是不见人体全貌,即没有系统的解剖学知识;二是不熟悉药性,没有研究药物的化学物质基础;三是不知菌毒传染,即没听说过细菌、病毒的传染。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西医能说清楚的病因、病理、病位,能回答出“御病之理”,因此即使西治治不好病,但仍是科学。可中医没法解释清楚病因、病理、病位,因此即使中医能治病,她也是不科学的。
, 百拇医药
“所以从20世纪初,说中医不科学的根源并不是因为中医看不好病,而是说不清楚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中医能治好病。因此二十世纪的主题是中医不科学,必须现代化。”陆广莘一语道破了中医无缘“赛先生”的天机。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如果说中医是科学,道理何在?中医的“御病之理”又是什么?
“中医的理论体系很特殊,她是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架起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以哲学构架的自然科学框架其科学性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鲁兆麟教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数学里有正数、负数,化学有正价、负价,力学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电极有阴极有阳极,西医认为人体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肌肉有收缩、舒张,这些都是对立的概念。中医则用阴阳来描述这一对立的概念,只是词汇不同,但并没有超脱对立统一的理念。因此以这样的理念构架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应该是合理的。”
“而且中国古代哲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形神一体论,或者说是功能物质的统一论。因此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影响形体,《内经》中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显示,质量和能量是统一的,这又与中医气的概念不谋而合。所以中医正是利用了这样一些先秦时期的先进的哲学思想,构架了她的理论框架,这种理论框架必有其科学的内涵。如果说中医的理论是错的,那么不用两千年,中医就已经消亡了。”,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价值何在?
在广州电视台拍摄的《黄帝内经》系列片中有这样一段对在校大学生的随机采访,问他们知道不知道《黄帝内经》。75%以上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少数人声称知道,却说“好像是金庸写的武侠小说”。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天之骄子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如果说非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不知道《黄帝内经》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中医药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有多少人曾经真正通读过《黄帝内经》?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能够真正读懂《黄帝内经》?
, 百拇医药
很多学中医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觉得《黄帝内经》不如《伤寒》、《金匮》等经典实用,因为《内经》中只有十三方,似对具体临床的指导价值不大。事实果真如此吗?在科学已经发达到细胞分子水平的今天,在我们不断对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中药的化学成分细分、再细分的今天,重拾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意义何在?
“目前我们在细胞水平上所从事的分子生物学现象的归纳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还不能回答完整生物体的生理学规律。”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的陆广莘教授引用了上海复旦大学谈家祯教授的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H和O可以组合成水,但水的功能却绝不能用H或O的任一个单位来解释一样。”
陆教授接着补充道:“现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等学科的特点是网络,网络的概念并不仅限于物质层次,而需要从信息的层次来理解它,其功能是调整。中医的气、阴阳、五行用现代的语言来理解,既不是物质的概念,也不是能量的概念,而是信息层次的概念。气,是信息的流通,‘气者,生之充也’,生命中充满了气,哪里没有气,哪里就没有生命。阴阳,‘阳主动,阴主静’,起的是信息调节的作用。五行是指生命的演化过程,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是一个螺旋性前进的过程。站在更高的信息的层次上、调节的层次上,将诊疗思想立足于调节,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也是《内经》的高明之处。”
, 百拇医药
陆教授认为,《黄帝内经》对中医的另一个主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健康生态的医学模式。“生命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自我稳定,另一个是对外适应。对内实现稳态属阴,对外实现适应属阳。中医认为,如果人体可以实现对内稳态和对外适应,他就是健康的。所以中医并不强调邪的彻底消灭,这也是中医与西截然相反的地方。”
中医--与“赛先生”无缘?
中医是科学吗?从五四运动开始呼唤德先生(Democrar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始,中医似乎就一直被排斥在“赛先生”的门外。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们认为之所以“中国的医学不知科学”不外乎三条,一是不见人体全貌,即没有系统的解剖学知识;二是不熟悉药性,没有研究药物的化学物质基础;三是不知菌毒传染,即没听说过细菌、病毒的传染。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西医能说清楚的病因、病理、病位,能回答出“御病之理”,因此即使西治治不好病,但仍是科学。可中医没法解释清楚病因、病理、病位,因此即使中医能治病,她也是不科学的。
, 百拇医药
“所以从20世纪初,说中医不科学的根源并不是因为中医看不好病,而是说不清楚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中医能治好病。因此二十世纪的主题是中医不科学,必须现代化。”陆广莘一语道破了中医无缘“赛先生”的天机。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如果说中医是科学,道理何在?中医的“御病之理”又是什么?
“中医的理论体系很特殊,她是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架起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以哲学构架的自然科学框架其科学性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鲁兆麟教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数学里有正数、负数,化学有正价、负价,力学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电极有阴极有阳极,西医认为人体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肌肉有收缩、舒张,这些都是对立的概念。中医则用阴阳来描述这一对立的概念,只是词汇不同,但并没有超脱对立统一的理念。因此以这样的理念构架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应该是合理的。”
“而且中国古代哲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形神一体论,或者说是功能物质的统一论。因此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影响形体,《内经》中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显示,质量和能量是统一的,这又与中医气的概念不谋而合。所以中医正是利用了这样一些先秦时期的先进的哲学思想,构架了她的理论框架,这种理论框架必有其科学的内涵。如果说中医的理论是错的,那么不用两千年,中医就已经消亡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