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865540
胸腔细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31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6年第1期
     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常见,以前本科对其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尽可能抽胸水,不但效果差,而且因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风险亦增大。近2年笔者采用胸腔细管引流术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包括结核性胸膜炎29例、脓胸2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7~69岁,平均36.4岁。所有患者治疗前查血小板正常,无尿激酶过敏史。

    1.2 方法

    根据胸部B超检查,确定穿刺点,先行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用中心静脉导管做引流管),待不在有胸水流出后,经B超检查证实,仍有胸水,且存在胸膜粘连、包裹、多个小房形成者,予以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每次可通过引流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IU+0.9%NS20ml,注药后嘱患者转动体位,关闭引流管3~5h后,再放开引流。根据B超检查情况,还可行第二次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的治疗。

    2 结果

    有29例患者胸腔注射尿激酶后,明显有胸水流出,多数引流量在400~600ml左右,B超复查治疗效果明显;另有2例治疗效果差,其中1例为慢性脓胸患者,1例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所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适感,有2例患者体温轻度升高,6例患者胸水颜色发红,均未行特殊处理。

    3 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及化脓性感染患者的胸腔渗液中富含纤维蛋白,易沉积于胸膜,形成“纤维素苔”,促进纤维细胞增殖产生胶原蛋白,形成积液包裹及胸膜肥厚,导致患者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影响肺功能。

    尿激酶属第一代溶栓剂,能非特异性地将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可降解胸液中的纤维蛋白,裂解纤维分隔,从而降低胸膜腔积液的粘稠性,利于胸膜腔积液充分引流,预防胸膜粘连和间隔的形成。丁东[1]对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防止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研究证实,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本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积液,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组患者中有2例注射尿激酶后未见有明显胸水流出。有资料[2]将包裹性积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稀薄的液体渗出阶段,液体内含少量的细胞成分,在此阶段多数病人通过病因治疗和积极抽液都能治愈;第二阶段即脓性纤维蛋白形成阶段,这一阶段胸水中细胞成分增加,高含量的蛋白成分刺激胸水中纤维蛋白网的结构,使纤维蛋白沿着胸膜表面沉积,胸膜产生分隔,邻近肺组织由于胸水的压迫和相应的非弹性纤维层的包裹,至肺膨胀不全。该阶段应用纤溶疗法效果较好;第三阶段即机化阶段,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长入渗出的胸膜中,形成成长的非弹性蛋白板。一旦形成纤维化,就限制了尿激酶纤溶的效果。所以,上述2例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可能与发病时间较长,病程进入第三阶段有关。

    总之,采用胸腔细管引流书术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明显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丁东.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32-34.

    2 叶江枫.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医学综述,2002,6(7):309-310.

    作者单位 :030800 山西晋中,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

    (编辑:余强), http://www.100md.com(王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