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22期
编号:10865764
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 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输血前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结果 检测3021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0.16%发现抗-D2抗体2例,抗-E抗体2例,抗Ec抗体1例。结论 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凝聚胺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由于ABO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而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而产生的免疫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还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本院自2001年12月起对本院所有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发现阳性结果5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1年12月需输血的患者3021例,其中,男1823例,女1198例,年龄10个月~89岁。

    1.2 试剂

    普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凝聚胺试剂由温州东亚公司提供,筛选细胞由本科制备。

    1.3 试验方法

    制备用筛选细胞(由3例O型正常人红细胞混合),采用凝聚胺技术鉴定,按操作说明书判定结果。对患者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用普细胞鉴定抗体类型。

    2 结果

    2.1 抗体筛选结果

    采用凝聚胺技术对3021例输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检出阳性结果5例,阳性率0.16%,其中男2例,女3例,有妊娠史2例,输血史者3例。

    2.2 抗体鉴定

    应用抗球蛋白法对5例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清用普细胞鉴定抗体类型,结果见表1。表1 患者血清与普细胞反应情况(略)

    2.3 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输血情况

    3例抗体筛选阳性者,有内科血液病患者1例、外科手术患者2例,采用凝聚胺配血,寻找相合的血液输注,未发生溶血反应,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3 讨论

    患者输血前常规抗体筛选,借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0.3%~2%[1], 但它是引起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笔者对3021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0.16%, 较文献报道低。对5例阳性标本进行普细胞反应格局抗体鉴定,发现抗-D抗体2例、抗-E抗体2例、抗Ec抗体1例。从抗体性质分析说明,不规则抗体仍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的抗体。而临床上发生迟发性反应绝大部分是由Rh血型引起,这种抗体产生原因是由于输血和(或)妊娠而产生红细胞同种免疫,据报道每输一个单位血(含非D抗原)使受血者致敏的风险为1%~1.6%,多次输血产生同种抗体的几率为15%~20%。D抗原致敏性最强,Rh阴性个体输入一个单位Rh阳性血液,80%在2~5个月内产生抗-D[2~5]。妊娠亦可产生免疫应答,故女性产生同种抗体及发生溶血反应的机会大于男性。笔者检出的5例同种抗体均为Rh血型抗体,且3例为女性,均有免疫史。所以,笔者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需要输血的女性患者,对于非D抗原引起的同种抗体要引起临床重视。

    同种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笔者在输血前应用凝聚胺技术对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可以快速、准确的检出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然后根据抗体性质提前寻找相合的血液或采用其他方法输血。本文中1、5例均为手术患者,第1、5例患者筛选出不规则抗体后及时同血站联系,提前准备了相合的血液,而例2的患者因一时找不到相合的血源,使手术择期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抗体筛选,可以及早发现不规则抗体,从而提前准备相合的血液,以保证体内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及时用血,避免由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此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省时,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即使在无普细胞情况下,暂时不能确认抗体性质,只要应用抗人球、酶或者凝聚胺试剂配血,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也可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

    对于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其红细胞和(或)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或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者,抗体筛选也可以出现假阳性结果,但患者自身红细胞也有凝集,应与不规则抗体区别,以免延误患者输血治疗。 但笔者也注意到,本试验所采用的筛选细胞,是随机选择3例正常人O型红细胞,因其具有随机性,故可能会出现个别抗体漏检现象,所以即使抗体筛选阴性者,交叉配血也应使用凝聚胺试剂或特殊介质,以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综上所述,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之必要,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且采用方法简单、省时、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星甫. 输血技术手册.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5.

    2 兰炯采,胡利亚,杨世英.氯喹放散的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89,9:624-625.

    3 赵桐茂. 人类血型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91.

    4 杨天楹. 临床输血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3,401.

    5 吕鹏. 最新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5-56,59.

    作者单位:030013 山西太原,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石岚), 百拇医药(孔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