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301
BT将成为IT之后的中国机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4期(总第2267期 2006.02.06)
     “BT产业(生命技术产业的简称)将会是继IT产业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在IT产业,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多机会,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已经成为全球IT产业的制造基地。接下来,新兴的BT产业将会给中国更多的机会,作为生物产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业已经在北京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某专家前不久曾这样对媒体说。

    近年来,国外生物技术公司越来越看好我国。2006年1月,一家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简称CCBR)已经落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据了解,CCBR主要以丹麦总部接受订单,全球各中心同步开展临床试验的方式,为国际制药公司执行I~III期临床药物试验。

    2005年12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美国一家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BridgePharmaceuticaks合资。Bridge Pharmaceuticaks主要从事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服务,在过去40年里,该公司向美国FDA提出的新药数据全部得到认可。目前,合资公司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了实验动物模型基地,成为国内首家通过美国FDA和我国SFDA认可的实验设施。

    2004年我国的生物医药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48.9亿元和25.2亿元,同比增长22.1%和14.2%,增幅均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值。我国生物医药业的产值近十几年来始终保持18%的年增长率,几乎每4年翻一番。目前,国内进行生物技术开发的机构已超过400家,其中政府投入资金130亿元。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业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据了解,第一阶段主要以国家科委及国家级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等为主体,研究项目主要为肝炎疫苗、血液制品等产品,企业参与极少。第二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利用国外产品在我国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机,以仿制为主。在此期间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重复现象严重。第三阶段则基于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完成,人们对基因时代有良好预期,企、事业单位纷纷投巨资涉足生物医药领域。

    但目前,我国走向世界的生物医药还屈指可数,远不如IT产业那样成熟。 针对这样的现状,一方面我国的生物医药业要积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与国外大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在知识产权共享的前提下,利用外方的技术优势,实现国内外的资源整合。

    据了解,在国外,由于医疗卫生花费迅速增长,降低药物价格的压力也在增加,进行较小市场以及幼儿疾病的药物研发工作也越来越难。而我国正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创新药物研发中心,研发外包备受青睐,委托加工渐露端倪。目前,合同研究组织(CRO)和委托加工(OEM)等生物医药外包越来越受到制药业的关注。

    据估计,全球医药外包市场在新发现、临床前开发和临床开发这一研发阶段面对的是一个300亿~3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在生物医药业,外包已成为一种战略选择和推动生物医药业发展的力量。(华材)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4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