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6655
发展公卫事业要处理好六个关系——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李立明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2期
     当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指标,已成为世界各国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综合指标中最重要一项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突发事件、疫情、社会稳定以及老百姓的健康影响因素给予特别的关注,体现出政府对社会、对公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当前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向人传播的关键时期,怎样全面协调地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李立明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李立明认为,发展中国公共卫生事业,需要全面、协调地处理好以下六方面关系。

    一是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更应注意公共卫生体系的全面建设。公共卫生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建设过程,在重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不能忽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所带来的影响。“在医院门诊死亡人群中绝大部分费用来自于慢性病,而这恰恰是造成目前我国医疗费用无限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重视疾病控制的同时,不能忘记职业安全、放射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其他公共卫生问题。“疾控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完善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就要树立疾病控制、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的大卫生观念,否则难以获得良好的健康绩效。”
, 百拇医药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软件建设工作。疾控能力提高的关键要素是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SARS后,国家对疾控系统投资了上百亿人民币,全部用在硬件建设上。各地新建的疾控中心大楼很能鼓舞士气。然而,从事疾控工作的这支队伍对现代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待提高,在应对能力、技术力量方面尚有很大差距。提高“门槛”,实施公共卫生准入制度的同时,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改善提高这支队伍综合素质的当务之急。

    三是加强机构编制建设的同时,更要解决机制建设的问题。毋庸置疑,增加机构编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共卫生的重视,有效缓解了管理机构与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机制建设的问题。现在机构多了,编制增加了,就要特别注意职能的交叉与重叠的问题,完善机制建设。比如,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四级疾病控制体系上下垂直管理的机制,疾控系统应对反应的机制、与其他部门协调信息共享的机制等,分清责权利,加强领导,提高效率。”

    四是增加体系建设经费投入的同时,更应注意常规的运转经费、人员经费的投入。设备更新、硬件建设改善固然可喜,但运转维持费用必须跟上。突发应急防病防疫实际上更多地是依靠大量常规、基础性的工作。比如疾病监测、环境监测、社会人文行为监测、病原微生物监测等。另外,在关注新发传染病时,更应对已有的传染病开展有效的防控。“比如计划免疫接种是我国最有效的基础防治工作,20世纪80年代依靠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配备了设备,但20年后,面对进入淘汰期的设备,下一步的冷链系统如何解决,常规工作如何落实?特别是今年国家出台对计免接种实行免费,然而对人工、疫苗保存、一人一针一管等配套经费却无‘下文’。这些涉及最基础领域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关系到对传染病防治的效果。”

    五是在加强疾控体制和应急体系建设时,应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注重城乡之间、地区间、公共卫生内部各学科、科学研究与现场防制、医疗与预防之间全面协调的发展。

    六是公共卫生是全社会的责任,医疗卫生部门在承担其职责的同时,更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比如大众健康教育与科普;社会与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环境工程及治理对生态平衡、生存环境的保护;对专业人员和队伍素质提高的教育;监督执法对公民健康权益的保护,以及大众传媒对公众正确的引导和舆论对卫生工作的监督。, 百拇医药(丁珠林 《中国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