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不良用药正成习惯(中)
■七成人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
本次调查显示,79.32%的被调查者用药前看说明书,但仍有20.68%的被调查者用药前不看说明书;71.13%的人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44.66%的人认为只有部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26.47%的人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只有28.87%的人认为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而调查显示,70.46%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用药过敏情况并不十分明确,其中38.82%的人不知道自己用药的过敏情况;31.6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用药过敏情况只知道一部分;只有29.54%的人知道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
42岁的曾先生在接受调查时,讲述了他因自行用药不看说明书而造成药物过敏的经历。5年前,曾先生感冒发烧时自己到药店买了西力达,服用前没有仔细看说明书,服药半小时后皮肤出现了一片片的红色丘疹,且瘙痒难耐,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之这是药物过敏造成的。曾先生原本对头孢类药物过敏,由于服药前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不知道西力达就是头孢呋辛,结果导致药物过敏。
, http://www.100md.com
药学专家介绍,服药前不认真阅读说明书,很可能造成重复用药或用错药物。从药物名称看,在我国“一药多名”的现象很普遍,如头孢呋辛的商品名就有很多——头孢呋肟、西力欣、明可欣、舒贝洛等。用药之前不看说明书,还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品说明书中不但有药物的商品名、通用名、药物的成分介绍,而且对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药注意事项、剂量、不良反应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患者用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
本次调查中71.13%的被调查者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北京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治军认为,药物不良反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只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或其他遗传特异性,有些人用药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刺激或其他的毒性反应,而有些人则不会出现这些反应。此外,由于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清,导致某些患者用药后虽然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症状,但却被患者忽视而继续用药,以致发生严重的药源性疾病。因此,患者用药前一定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某些药物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患者,需要按照医嘱或药师的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或做其他检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 百拇医药
有些患者认为药吃得种类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这是极其有害和危险的。刘治军说,一次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很可能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增加的同时毒性也增加,甚至出现新的毒性反应,导致严重的药源性损害。而这方面的知识,大多数患者甚至部分医护人员都不清楚。如磺脲类降糖药物通常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如果自行加用西咪替丁缓解症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因为西咪替丁是非选择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抑制剂,可以减少磺脲类的代谢,增强降血糖作用。再如他汀类药物(降低密度胆固醇药)与贝特类药物(降甘油三酯药)联合使用,存在横纹肌溶解的危险,因此这两种药联合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是否有肌肉损伤、肌肉痛现象,并应定期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激酶等指标,以便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地高辛(强心药)与钙拮抗剂合用时,部分钙拮抗剂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容易引起中毒,因此需要在监测血药浓度下服用这两类药品。
■近七成人曾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 百拇医药
调查显示,69.29%的被调查者曾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其中15.35%的被调查者经常自行增减用药剂量;53.94%的人有时自行增减药物剂量;71.69%的人曾不按时服药或忘记服药,其中经常不按时服药的人占19.48%,有时不按时服药的人占52.21%。
在进行调查时,李先生讲述了由于自己擅自增加地高辛剂量曾引起中毒的情况。患心脏病十几年的李先生由于平日心悸时服用地高辛效果不错,当2004年7月的一天他再次出现心悸、心慌症状时,就依照常规剂量服用了地高辛,但是服药后症状好转不明显,于是擅自增加了地高辛的剂量,服用后他依然心悸、心慌,便又分多次服用了地高辛,导致突然昏迷,被家人送进医院,急救后才脱离危险。医生告诉李先生,由于他擅自增加地高辛用药剂量,导致地高辛重度中毒引起昏迷,当时李先生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为7.6ng/ml,而地高辛正常的血药浓度仅为0.8ng/ml~2ng/ml。
据有关专家介绍,用药凭感觉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十分危险,李先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地高辛中毒时症状表现和地高辛剂量不足时症状表现差不多,都是心悸、心慌,患者很难区分什么情况是地高辛不足,什么情况是地高辛中毒。临床用药中很多药物都是如此。药物说明书中的剂量是根据科学的测定后制定出来的,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如因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改动剂量时,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增减,特别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药物,用药剂量、服药次数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糖尿病患者超过用药剂量易造成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不及时抢救可能危及生命,而用药剂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目的。
, 百拇医药
对有些患者不按时服药或漏服药物的不良习惯,药学专家认为,为了避免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可以请家人帮助记忆,或将药物单剂量包装并注明服用日期,也可选择长效制剂,减少给药的次数。如高血压患者,最好坚持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服药,这样可以保持血压稳定。此外,有些患者还有频频换药的习惯,一种药物没吃几次,见效果不明显便不再继续服用,更换其他药物,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某些药物如氯沙坦(降压药)和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真正起效的时间可能需要4~5周,短时间内不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而患者必须遵照医嘱或临床药师的建议坚持服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对抗菌药物来说,如果频繁更换,不但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会致病,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六成多被调查者受广告影响用药
据调查,67.88%的被调查者曾受广告影响用药。其中20.1%的被调查者经常会受广告或他人影响用药;47.78%的人有时会受到广告或他人影响用药;只有32.12%的人不受广告或他人影响用药。66.14%的被调查者曾向医生点药,其中经常向医生点药者占22.08%。此外,74.35%的被调查者稍有不适就会自行购药服用。
, 百拇医药
5年前,42岁的刘女士面部、双手、手肘等部位的皮肤开始变白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她患上了白癜风,并强调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法根治。这令刘女士焦虑不已,因此只要看到能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广告,她都会一试。结果,2004年9月,刘女士因轻信广告滥用药,导致重金属中毒引发肝坏死。
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认为,某些广告的语言煽动性较强,甚至夸大疗效,因此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由于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对疾病治疗都有一个心理上的期望,当在医院治疗达不到患者的心理预期时,他们便对药物广告中的某种疗效宣传产生新的希望,很多患者甚至基于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冒着各种风险用药。如癌症、牛皮癣、白癜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也恰恰是这些疾病患者最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张亚同提醒患者,服药不能跟着广告走,如果有病乱投医,轻者耽误疾病治疗,重者可引发新的疾病。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向医生点药的不良习惯。张亚同认为,患者并不能判断自己的病情,更不能依病情对症用药,因此不应直接向医生点药,而应告诉医生自己的详细病情,请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后选择适合病症的药物。医生给患者用药前,一般要考虑药物的适应证、剂型、剂量、服用时间长短、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的自身情况等,而患者对这些专业知识很难掌握和判断,因此向医生点药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调查中还发现,在老年人中稍有不适就自行购药服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据张亚同介绍,虽然有病吃药理所当然,但千万不要有一点不舒服就服药。其实有些时候药物的作用并不明显,如一般性感冒不服药也会自愈,药物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很多人患上小病后,为追求更好的疗效而服用某些特效药,这样做不但影响治疗,还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
(中), 百拇医药
本次调查显示,79.32%的被调查者用药前看说明书,但仍有20.68%的被调查者用药前不看说明书;71.13%的人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44.66%的人认为只有部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26.47%的人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只有28.87%的人认为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而调查显示,70.46%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用药过敏情况并不十分明确,其中38.82%的人不知道自己用药的过敏情况;31.6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用药过敏情况只知道一部分;只有29.54%的人知道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
42岁的曾先生在接受调查时,讲述了他因自行用药不看说明书而造成药物过敏的经历。5年前,曾先生感冒发烧时自己到药店买了西力达,服用前没有仔细看说明书,服药半小时后皮肤出现了一片片的红色丘疹,且瘙痒难耐,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之这是药物过敏造成的。曾先生原本对头孢类药物过敏,由于服药前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不知道西力达就是头孢呋辛,结果导致药物过敏。
, http://www.100md.com
药学专家介绍,服药前不认真阅读说明书,很可能造成重复用药或用错药物。从药物名称看,在我国“一药多名”的现象很普遍,如头孢呋辛的商品名就有很多——头孢呋肟、西力欣、明可欣、舒贝洛等。用药之前不看说明书,还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品说明书中不但有药物的商品名、通用名、药物的成分介绍,而且对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药注意事项、剂量、不良反应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患者用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
本次调查中71.13%的被调查者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北京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治军认为,药物不良反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只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或其他遗传特异性,有些人用药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刺激或其他的毒性反应,而有些人则不会出现这些反应。此外,由于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清,导致某些患者用药后虽然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症状,但却被患者忽视而继续用药,以致发生严重的药源性疾病。因此,患者用药前一定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某些药物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患者,需要按照医嘱或药师的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或做其他检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 百拇医药
有些患者认为药吃得种类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这是极其有害和危险的。刘治军说,一次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很可能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增加的同时毒性也增加,甚至出现新的毒性反应,导致严重的药源性损害。而这方面的知识,大多数患者甚至部分医护人员都不清楚。如磺脲类降糖药物通常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如果自行加用西咪替丁缓解症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因为西咪替丁是非选择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抑制剂,可以减少磺脲类的代谢,增强降血糖作用。再如他汀类药物(降低密度胆固醇药)与贝特类药物(降甘油三酯药)联合使用,存在横纹肌溶解的危险,因此这两种药联合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是否有肌肉损伤、肌肉痛现象,并应定期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激酶等指标,以便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地高辛(强心药)与钙拮抗剂合用时,部分钙拮抗剂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容易引起中毒,因此需要在监测血药浓度下服用这两类药品。
■近七成人曾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 百拇医药
调查显示,69.29%的被调查者曾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其中15.35%的被调查者经常自行增减用药剂量;53.94%的人有时自行增减药物剂量;71.69%的人曾不按时服药或忘记服药,其中经常不按时服药的人占19.48%,有时不按时服药的人占52.21%。
在进行调查时,李先生讲述了由于自己擅自增加地高辛剂量曾引起中毒的情况。患心脏病十几年的李先生由于平日心悸时服用地高辛效果不错,当2004年7月的一天他再次出现心悸、心慌症状时,就依照常规剂量服用了地高辛,但是服药后症状好转不明显,于是擅自增加了地高辛的剂量,服用后他依然心悸、心慌,便又分多次服用了地高辛,导致突然昏迷,被家人送进医院,急救后才脱离危险。医生告诉李先生,由于他擅自增加地高辛用药剂量,导致地高辛重度中毒引起昏迷,当时李先生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为7.6ng/ml,而地高辛正常的血药浓度仅为0.8ng/ml~2ng/ml。
据有关专家介绍,用药凭感觉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十分危险,李先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地高辛中毒时症状表现和地高辛剂量不足时症状表现差不多,都是心悸、心慌,患者很难区分什么情况是地高辛不足,什么情况是地高辛中毒。临床用药中很多药物都是如此。药物说明书中的剂量是根据科学的测定后制定出来的,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如因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改动剂量时,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增减,特别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药物,用药剂量、服药次数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糖尿病患者超过用药剂量易造成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不及时抢救可能危及生命,而用药剂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目的。
, 百拇医药
对有些患者不按时服药或漏服药物的不良习惯,药学专家认为,为了避免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可以请家人帮助记忆,或将药物单剂量包装并注明服用日期,也可选择长效制剂,减少给药的次数。如高血压患者,最好坚持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服药,这样可以保持血压稳定。此外,有些患者还有频频换药的习惯,一种药物没吃几次,见效果不明显便不再继续服用,更换其他药物,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某些药物如氯沙坦(降压药)和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真正起效的时间可能需要4~5周,短时间内不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而患者必须遵照医嘱或临床药师的建议坚持服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对抗菌药物来说,如果频繁更换,不但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会致病,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六成多被调查者受广告影响用药
据调查,67.88%的被调查者曾受广告影响用药。其中20.1%的被调查者经常会受广告或他人影响用药;47.78%的人有时会受到广告或他人影响用药;只有32.12%的人不受广告或他人影响用药。66.14%的被调查者曾向医生点药,其中经常向医生点药者占22.08%。此外,74.35%的被调查者稍有不适就会自行购药服用。
, 百拇医药
5年前,42岁的刘女士面部、双手、手肘等部位的皮肤开始变白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她患上了白癜风,并强调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法根治。这令刘女士焦虑不已,因此只要看到能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广告,她都会一试。结果,2004年9月,刘女士因轻信广告滥用药,导致重金属中毒引发肝坏死。
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认为,某些广告的语言煽动性较强,甚至夸大疗效,因此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由于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对疾病治疗都有一个心理上的期望,当在医院治疗达不到患者的心理预期时,他们便对药物广告中的某种疗效宣传产生新的希望,很多患者甚至基于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冒着各种风险用药。如癌症、牛皮癣、白癜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也恰恰是这些疾病患者最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张亚同提醒患者,服药不能跟着广告走,如果有病乱投医,轻者耽误疾病治疗,重者可引发新的疾病。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向医生点药的不良习惯。张亚同认为,患者并不能判断自己的病情,更不能依病情对症用药,因此不应直接向医生点药,而应告诉医生自己的详细病情,请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后选择适合病症的药物。医生给患者用药前,一般要考虑药物的适应证、剂型、剂量、服用时间长短、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的自身情况等,而患者对这些专业知识很难掌握和判断,因此向医生点药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调查中还发现,在老年人中稍有不适就自行购药服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据张亚同介绍,虽然有病吃药理所当然,但千万不要有一点不舒服就服药。其实有些时候药物的作用并不明显,如一般性感冒不服药也会自愈,药物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很多人患上小病后,为追求更好的疗效而服用某些特效药,这样做不但影响治疗,还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
(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