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论(下)
古之师承,有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多种。究其学术传扬,师之著述传其弟子者固多,而师之学验,得经弟子整理,始继绝存亡,获流传问世者亦复不少。是则,师传之功固当颂扬,而生之承衍,又功不可没。师承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古之师承,于学者遴选,要求甚高。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专论“大医习业”,提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并需学习仲景、叔和等诸家,涉猎周易等经史百家,方能“无所碍滞”。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医非人人可学论》申言不可学医者,凡有五种:“熟知医之为道……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披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凡病情之传变,在于倾刻……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记……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竞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叶天士对为医之道所望亦严。赵尔巽《清史稿·卷五百二》载:“叶桂……卒年八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