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5期
编号:10868155
2005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 普通外科学(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5期
2005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 普通外科学(一)
2005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 普通外科学(一)

     赵玉沛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业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常务副总编以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的副总编。还担任中华医学杂志等二十余种杂志的编委和中国医学论坛报副主任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过去的1年中,普通外科成绩斐然。经过几代人艰辛的努力和拼搏,普通外科已进入一个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经典理论、技术不断革新和完善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过去的疑难问题被逐一解决,同时又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交流、分享、剖析和总结普通外科各领域的成果、经验和不足,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普通外科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2005年国内外普通外科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和基础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与展望。

    一、胃肠外科

    近年来,临床医生在胃肠外科领域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不断完善。不仅表现在对病因、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上,更表现在使研究成果转向临床应用上,诊断上要求早期、定位、定性准确,治疗上要求更趋合理,并向内科、非手术治疗、微创治疗转化。胃肠外科的这种发展趋势在过去的1年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更趋密切。外科分子生物学概念的引入使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肿瘤的发生,通过对癌/抑癌基因、端粒酶的检测以及有价值肿瘤标志物的筛选等手段,弥补当前检查手段之不足,从而达到对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分子生物学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同时使胃肠道肿瘤治疗方案更趋合理,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开拓广泛的发展前景,诸如P53免疫治疗、微注射基因治疗等。

    2. 胃癌的外科治疗。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什么是合理的手术范围一直是外科学界研究讨论的问题。所谓根治或非根治的概念,当前的共识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非根治性,其中包括:腹膜播散、肝脏转移、邻近器官受侵、12~16组淋巴结转移。另有分析指出,接受根治术后的死因中腹膜转移致死者近半数。为此,目前胃癌根治性手术对完全消灭腹腔游离癌细胞(FCC)更加重视,基本原则是采用大量、温热、生理盐水加CDDP+MMC或加入CDDP+Vp16进行腹腔灌洗。在争取治愈的前提下,目前更多讨论了有关提高生活质量问题,研究缩小手术范围的合理性以及探索对早期胃癌进行微创外科治疗方向,并重视对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

    3. 胃肠道出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2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