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低价促发展 太和县中医院努力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中医院,位于经济欠发达的皖西北,服务对象基本上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病人。虽然地方财政曾取消对辖区二级医疗机构拨款已10多年,但该院近年来却发展迅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直稳居安徽省同级中医院之首,位居全国同级中医院前列。2005年,门诊25万人次,收住院1.5万人次,业务收入5000多万元。该院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是什么原因使该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在客观上比较困难的经济环境中,取得如此业绩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前不久随国家发改委、安徽省物价局的有关同志赴该院进行了调查。
据介绍,太和县中医院近几年药品加成率不超过15%,低于全国平均25%左右的药品加成率,药品收入合计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为23.1%~25.9%,不足30%。而医疗服务收入比重却是逐年上升,成为替代“以药养医”补偿的主渠道。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努力降低药价,让患者看得起病。该院严把药品采购关,实行监管分离,有的放矢议标降价,凡药品中标价格高于太和药市价格的,均通过院药剂、财务、药房等部门5人小组集体公开与中标企业议标降价,做到入院药品销价与市场药价一致或略高,否则一律不与供货商签定购销合同。
, http://www.100md.com
二是严把药品使用关。该院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职能,每月集中对采购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药物经济学审析;对临床申购药品进行论证、审批,凡要求定产地、定供货商的申购单一律不批;对每月临床使用前20位的药品进行公开评价,对科室用药的质、量、价进行综合审议,一经发现不正常现象,即停止该品种购进,制止临床药品促销。规定采购小组一律不得采购改头换面的高价“新药”和独家代理高价药品,千方百计降低药价,让患者看得起病,并愿意来看病。
三是降低收费,让患者住得起院。一方面强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如严把进人关,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拓展业务,提高人均收入标准。如2003年人均收入9.89万元,2004年人均收入10.55万元,2005年人均11.02万元。厉行节约,推行科室成本核算,挖掘潜力,提高病床使用率。采取单病种限价化解看病贵,如普通平产每例住院费用控制在400元,剖腹产每例控制在1200元等。通过综合控制,太和县中医院每住院床日收费2004年162.9元,2005年181.9元,均低于全国县级医院水平。
, 百拇医药
四是优化服务,让患者看得好病。为方便病人,太和县中医院曾经购买4辆中巴车,成立公交公司,在城区接送病人;并率先在全县实行急救“四免”即免救护车费、免出诊费、免抢救费、免挂号费;两年前太和县中医院就实行“一站式”服务,成立了“温馨服务中心”,招聘了30名服务人员,专门负责承办病人从入院挂号、取药到化验、检查、办住院手续等一切事宜;该院较早实行了首见、首问负责制,设立了“委屈奖”,该院积极开展专科专病攻关,提高医疗技术,骨科、肝病科、心脑血管科、肾病科为重点的特色专科,吸引了外地的患者慕名前往,使得医院服务半径超越了行政区划,目前日住院病人维持在500人次左右,其中40%病源来自外市县。
编 后
近几年来全国卫生系统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约在50%左右,一些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甚至高达70%。“以药养医”至今仍是全国多数公立性医疗机构难以割舍甚至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补偿渠道。医院获取一份利,患者需付百份本,大处方、贵重药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妨碍医疗机构追求医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化解药价贵看病难的体制障碍。只有像太和县中医院那样,与时俱进转变发展观,谋求“以医养医”,依靠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破解当前困扰社会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在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引入和培育竞争机制。让药品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形成价格,促使药价合理回归,从而化解“药价高”顽症。但是,“药品招标采购”若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体内循环,就会背离改革初衷,加重药品生产经营者负担,最终转嫁患者,加重患者用药费用负担,通过招标采购降低药价的目标实施就易变味走样。因此,药品购销行为的规范与否,不能单纯以坚持临床用药品种招标比例是否达标(不低于85%),而要坚持用降低药价减轻患者用药费用为根本来权衡。因此,医疗机构不能惟利是图,惟有薄利多销,医患双赢,才能既有助医疗机构开拓市场,实现合理补偿,又化解患者“看病贵”难题。另外政府的药品定价机制也需要尽快健全完善,惟有灵敏反映市场,才能解决被动定价、被动管价问题。, 百拇医药(姜华琦)
据介绍,太和县中医院近几年药品加成率不超过15%,低于全国平均25%左右的药品加成率,药品收入合计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为23.1%~25.9%,不足30%。而医疗服务收入比重却是逐年上升,成为替代“以药养医”补偿的主渠道。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努力降低药价,让患者看得起病。该院严把药品采购关,实行监管分离,有的放矢议标降价,凡药品中标价格高于太和药市价格的,均通过院药剂、财务、药房等部门5人小组集体公开与中标企业议标降价,做到入院药品销价与市场药价一致或略高,否则一律不与供货商签定购销合同。
, http://www.100md.com
二是严把药品使用关。该院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职能,每月集中对采购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药物经济学审析;对临床申购药品进行论证、审批,凡要求定产地、定供货商的申购单一律不批;对每月临床使用前20位的药品进行公开评价,对科室用药的质、量、价进行综合审议,一经发现不正常现象,即停止该品种购进,制止临床药品促销。规定采购小组一律不得采购改头换面的高价“新药”和独家代理高价药品,千方百计降低药价,让患者看得起病,并愿意来看病。
三是降低收费,让患者住得起院。一方面强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如严把进人关,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拓展业务,提高人均收入标准。如2003年人均收入9.89万元,2004年人均收入10.55万元,2005年人均11.02万元。厉行节约,推行科室成本核算,挖掘潜力,提高病床使用率。采取单病种限价化解看病贵,如普通平产每例住院费用控制在400元,剖腹产每例控制在1200元等。通过综合控制,太和县中医院每住院床日收费2004年162.9元,2005年181.9元,均低于全国县级医院水平。
, 百拇医药
四是优化服务,让患者看得好病。为方便病人,太和县中医院曾经购买4辆中巴车,成立公交公司,在城区接送病人;并率先在全县实行急救“四免”即免救护车费、免出诊费、免抢救费、免挂号费;两年前太和县中医院就实行“一站式”服务,成立了“温馨服务中心”,招聘了30名服务人员,专门负责承办病人从入院挂号、取药到化验、检查、办住院手续等一切事宜;该院较早实行了首见、首问负责制,设立了“委屈奖”,该院积极开展专科专病攻关,提高医疗技术,骨科、肝病科、心脑血管科、肾病科为重点的特色专科,吸引了外地的患者慕名前往,使得医院服务半径超越了行政区划,目前日住院病人维持在500人次左右,其中40%病源来自外市县。
编 后
近几年来全国卫生系统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约在50%左右,一些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甚至高达70%。“以药养医”至今仍是全国多数公立性医疗机构难以割舍甚至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补偿渠道。医院获取一份利,患者需付百份本,大处方、贵重药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妨碍医疗机构追求医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化解药价贵看病难的体制障碍。只有像太和县中医院那样,与时俱进转变发展观,谋求“以医养医”,依靠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破解当前困扰社会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在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引入和培育竞争机制。让药品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形成价格,促使药价合理回归,从而化解“药价高”顽症。但是,“药品招标采购”若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体内循环,就会背离改革初衷,加重药品生产经营者负担,最终转嫁患者,加重患者用药费用负担,通过招标采购降低药价的目标实施就易变味走样。因此,药品购销行为的规范与否,不能单纯以坚持临床用药品种招标比例是否达标(不低于85%),而要坚持用降低药价减轻患者用药费用为根本来权衡。因此,医疗机构不能惟利是图,惟有薄利多销,医患双赢,才能既有助医疗机构开拓市场,实现合理补偿,又化解患者“看病贵”难题。另外政府的药品定价机制也需要尽快健全完善,惟有灵敏反映市场,才能解决被动定价、被动管价问题。, 百拇医药(姜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