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话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除了挂灯笼,放焰火、猜灯谜、闹社火等活动外,还要吃美味的元宵。
元宵这一应时食品,其制作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心,不带馅的元宵;另一种是带馅的元宵。馅有甜有咸、有荤有素。可蒸食、汤煮、炸食,油炸的元宵酥松可口。以豆沙、白糖、桂花、芝麻、果仁组成的五仁元宵,制作精细;用芥、葱、韭、蒜、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元宵节吃元宵,意在一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的心愿。
元宵古时候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丸子”等。作为节令食品,相传始于东晋,盛行于唐宋。历史上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据说隋炀帝在上元节游乐时,在东都洛阳搭了十里高台戏棚。午夜供演员和乐师吃的夜点就是元宵,不过当时不叫此名,宋代才改称元宵。
元宵不但是佳节美食,若配以不同的馅料,也可成为一种保健食品。我国现在食用的元宵,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含有淀粉、植物蛋白、脂肪、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B2,每500g糯米含铁34mg,含钙95mg。南方生产的香糯、香血糯,还有“药米”之称,在古代被列为贡品。元宵多包馅,北方人喜食桂花元宵,广东人则喜爱在馅中放少许鲜姜。桂花能化痰生津,并可治疗风火牙痛;每100g鲜姜含热量46千卡,对体弱,怕冷、气虚者有益。用橘皮做馅的元宵,还可增强预防坏血病的作用;核桃馅元宵,对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有一定作用。因此,选择食用不同的元宵,对一些老年常见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应注意的是,糯米性温燥,不宜多食,以防消化不良诱发疾病。, 百拇医药(朱本浩)
元宵这一应时食品,其制作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心,不带馅的元宵;另一种是带馅的元宵。馅有甜有咸、有荤有素。可蒸食、汤煮、炸食,油炸的元宵酥松可口。以豆沙、白糖、桂花、芝麻、果仁组成的五仁元宵,制作精细;用芥、葱、韭、蒜、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元宵节吃元宵,意在一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的心愿。
元宵古时候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丸子”等。作为节令食品,相传始于东晋,盛行于唐宋。历史上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据说隋炀帝在上元节游乐时,在东都洛阳搭了十里高台戏棚。午夜供演员和乐师吃的夜点就是元宵,不过当时不叫此名,宋代才改称元宵。
元宵不但是佳节美食,若配以不同的馅料,也可成为一种保健食品。我国现在食用的元宵,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含有淀粉、植物蛋白、脂肪、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B2,每500g糯米含铁34mg,含钙95mg。南方生产的香糯、香血糯,还有“药米”之称,在古代被列为贡品。元宵多包馅,北方人喜食桂花元宵,广东人则喜爱在馅中放少许鲜姜。桂花能化痰生津,并可治疗风火牙痛;每100g鲜姜含热量46千卡,对体弱,怕冷、气虚者有益。用橘皮做馅的元宵,还可增强预防坏血病的作用;核桃馅元宵,对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有一定作用。因此,选择食用不同的元宵,对一些老年常见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应注意的是,糯米性温燥,不宜多食,以防消化不良诱发疾病。, 百拇医药(朱本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