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542
与其多元化不如专业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7期(总第2270期 2006.02.13)
     在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采取资本扩张的手法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其中既有行业外资本对医药企业的混合并购,也有同行企业的横向并购,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如有生产企业向商业物流和医院零售终端发展;反过来,也有下游的终端商业向生产研发渗透。从国际经验看,这种带有纵向收购的发展行为可能是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集团内部的上、下游子公司或部门之间的协同来达到减少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类似“万佳乐”投资研发新药大概就属此类吧。

    对于这种纵向的扩张,尽管近年出现的案例比较多,且可能在短时间内这些企业在区域市场上能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但如作为企业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来考虑,从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应该对此持谨慎态度。

    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有三。首先,这种纵向发展在医药这个带有一定公益印记的产业里,有可能会因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而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这就像著名的软件巨头微软所遭受的反垄断诉讼一样,在应用软件企业眼里,微软既然形成了操作系统平台的垄断,再做应用软件开发总是容易落人以影响消费者选择权、妨碍公平竞争的口实。同理,对于一个在一定区域形成了垄断的医药企业,不管是在产业链条的哪个环节,它向上、下游的扩张也同样给将要拓展领域的企业带来今后遭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假设“万佳乐”在完成了对社区医疗用药的垄断后再建药厂,那么其他生产同类药品的企业在进入“万佳乐”所控制的终端可能就会担心会遭到不公平的竞争了。一旦区域市场形成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对消费者获得价廉质优的药品至少将存在潜在的威胁。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可见,类似竞争策略易触及政策红线。

    其次,这种纵向的扩张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中提高效率的原则,难以具有长久的竞争力。我国目前的药品流通体制中,由于中间环节成本较高,所以在终端的价格竞争中,谁能够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就可以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市场上缺乏低成本供应商的时候,企业为了应对价格战动起了自己研发生产的念头。但要看到,即使目前研发和生产成本还可以腾出终端的价格空间,那也是暂时的,在日趋成熟的产业体系里面,药品研发和生产的高成本绝不是企业可以随便动的心思。而在自己所处的产业链环节中还没有成为“最好的企业”就向上、下游扩张,在资金投入上所冒的风险其实更大。

    此外,在我国目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尤其在药品流通终端的改革中,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终端给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中,药品品种过多过滥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因此,近年国家不断通过政策理顺药品价格,药品价格混乱的局面可很快得到改善,此时与其通过打通产业链来获得低价药品冒不小的风险,倒不如转而强化自己在所处环节的优势,可能还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7期, 百拇医药(刘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