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怡情益寿
编号:11208280
别具一格的 古钱币书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6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2.16
     我国古代形态各异的货币,保存有风格不一的文字,其中不少货币上的文字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它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的源流。收藏之余细细品之,也是一种莫大的艺术享受。

    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钱币,是我国最早的钱币,上面的大篆体文字大都出自铸造工之手,于铸造钱币时一并铸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的政策,全国上下通用小篆文,因此秦、汉时钱币上的字多用小篆体。秦丞相、书法家李斯就用小篆体书写了体式修长、遒劲有力的“半两”、“两甾”钱文,开了书法名家书写钱文的先例。

    盛唐,涌现出众多的书法名家,欧阳洵就是其中之一,他专习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曾提出真书字体“结字三十六法”。唐高祖四年铸造的“开元通宝”就是由他所书,细看劲险峭拔,于平常之中见险绝。

    北宋时期,钱币的文字更具特色。29种年号钱上的文字多为书法名家所书,其字体丰富,篆、隶、草、楷都有。“淳化元宝”是宋太宗赵灵用楷、行、篆三种字体书写的,是最早的御书钱币,特别是其中的草书看上去神采飞扬、奔放流畅,是我国钱文书法上的一大突破。宋徽宗赵佶独创“瘦金体”,其书法自成一家,“崇宁通宝”、“大观通宝”两种钱币文字,就出自其手。他的字体对后代颇有影响,金代钱币“大定通宝”就是仿赵佶的“瘦金体”所书。

    元代书法家周伯琦,曾给元代最后一位皇帝惠宗用楷体写过“至正通宝”的钱文,仔细品赏其结构又近似隶书风格,更显玉润可爱。

    明清两代钱币文字特点不多,惟有清代画家戴醇所书的“咸丰通玉”近似“瘦金体”,看去骨体端庄、清峻开阔,显得古雅洞达。(李大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