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6期
编号:10870797
科学打假路漫漫 挪威“黄禹锡”Jon Sudbo 承认论文造假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6期
科学打假路漫漫 挪威“黄禹锡”Jon Sudbo 承认论文造假

     在浮躁之风日盛的今天,非主流的小期刊刊出一些不实的文章似乎很难避免。相比而言,那些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引领某一领域”和“最前沿”的造假论文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就要严重得多,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危害。去年年底暴出的韩国黄禹锡造假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无独有偶。黄禹锡造假事件尚未平息,挪威又跳出来一个Jon Sudbo。Sudbo本人已于今年1月承认,其发表在2004年4月N Engl J Med、2005年3月J Clin Oncol和2005年10月Lancet上的三篇论文均存在伪造数据的造假行为。此外,其发表在2001年4月N Engl J Med上的论文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造假。

    受其专攻术业的限制,这个挪威版“黄禹锡”在全球的影响力当然远不及韩国正版黄禹锡,但他给其所在领域乃至整个临床科研界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在PubMed数据库里用他的名字进行了一下简单检索,可以检出其在1997年至2005年期间发表的38篇文献,其中Sudbo为第一作者或唯一作者的29篇。
, http://www.100md.com
    Sudbo的“学术贡献”

    现年44岁的Sudbo任职于挪威的一家肿瘤医院(Norwegian Radium Hospital),是一名曾一度被冠以“杰出”、“卓越”等美誉的“口腔癌专家”。

    绝大多数口腔癌都以口腔黏膜白斑为首发表现,但有5%~15%的口腔黏膜白斑在组织学上表现为上皮不典型增生,又有15%~20%的不典型增生会进展为鳞癌。矛盾就这样出现了:是否所有口腔黏膜白斑患者都应采取措施来预防口腔癌?争议在于对于绝大多数不会进展为口腔癌的口腔黏膜白斑患者来说,药物及其他干预措施所带来的弊端会超出其益处。

    2001年4月,Sudbo等发表在N Engl J Med上的文章给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他们称,在对150例确诊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口腔黏膜白斑患者进行了平均时间为103个月的随访之后,病变为二倍体、四倍体和非整倍体者的口腔癌发生率分别为3%、60%和84%,从而提出了“口腔黏膜白斑的染色体倍性可用于预测口腔癌危险”的观点[N Engl J Med 2001, 344(17): 1270]。3年后,即2004年4月,他们又在前一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中提出,口腔黏膜白斑为非整倍体者一旦发生口腔癌,其癌症的恶性度更高,死亡危险也更大[N Engl J Med 2004, 350(14): 1405]。
, 百拇医药
    2005年10月,Sudbo等在Lancet上发表了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在这篇论文中,Sudbo等号称对挪威CONOR数据库中的9241名口腔癌高危人群(即严重吸烟者)进行了研究,对其中检出的454例口腔癌患者和454名对照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了“长期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有助于预防口腔癌”的结论[Lancet 2005, 366(9494): 1359]。(见本报2005年11月3日第15版)

    上述研究被其他口腔癌专家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口腔癌这种致死性疾病从此有了预防的希望和可能。Sudbo的“学术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学术贡献”实乃造假

    Sudbo的造假行为是由挪威人自己最先发现和揭露的。2005年圣诞节期间,挪威公共健康研究所的Stoltenberg、也即CONOR数据库负责人在阅读文献资料时发现了Sudbo发表在Lancet上的那篇论文。她非常震惊,因为实际上Sudbo根本没有向她索要过CONOR数据库的资料。显而易见,Sudbo伪造了数据。更为夸张的是,在Sudbo等分析的908例患者中,竟然有250人的生日是在同一天!
, http://www.100md.com
    同样,在上文未提及的一篇发表在2004年3月J Clin Oncol的论文中,Sudbo号称采集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样进行了分析[J Clin Oncol 2005, 23(9): 1927],但实际上只采集了其中一部分人的血样。

    紧随其后,N Engl J Med发表公开声明,对Sudbo 2001年和2004年发表在该期刊的两篇论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已着手展开调查。N Engl J Med编辑们已经发现的是,第一篇论文中有两张照片存在问题。这是两张描述口腔黏膜白斑病变的照片,Sudbo等标识的是其中一张是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的四倍体病变,而另一张是轻度不典型增生的非整倍体病变(图1、2)。但是,事实上,只需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一张(图1)是另一张(图2)放大后的结果。因为2004年发表的第二篇论文无论从研究对象还是研究结论来看,都与第一篇论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编辑们对这两篇论文都提出了质疑。

    Sudbo的律师Lyngtveit,也已于1月23日声明,Sudbo本人已承认发表在2004年4月N Engl J Med、2005年3月J Clin Oncol和2005年10月Lancet上的三篇文章均存在伪造数据的造假行为。其所在医院也已展开了对Sudbo工作的调查。
, 百拇医药
    后 话

    真相终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学术造假,终究是害人又害己。

    东窗事发后,Sudbo一直在休病假中,其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出资、耗资数百万美元的临床试验也已经中止。该研究由Sudbo 和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Lippman(口腔癌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分别是Sudbo四篇受质疑文章其中两篇的第二和第三作者)牵头。该临床试验在设计上完全以Sudbo先前的“学术贡献”为基础。该临床试验拟入组360例因存在非整倍体口腔黏膜白斑而被归类于口腔癌高危人群的个体,来检验NSAID药物塞来昔布是否有预防其以后发生口腔癌的作用。当然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前面所有研究的结论都不成立,这项研究自然也就没有开展的必要了。

    美国圣弗朗西斯科加州大学口腔病理学家Jordan说,Sudbo的工作如果真实可靠,则可以用其来预测口腔癌发病及死亡危险,而今却发现这些工作可能是伪造的,“这使我冷到了骨子里”。此前,英国的医学界甚至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将非整倍体检查作为筛查口腔癌危险的常规项目。但这些计划很可能会因为Sudbo造假事件而搁浅。挪威也正在考虑制订一条新的法律,来对学术造假行为实施惩罚。

    这正如Sudbo的律师Lyngtveit所言,Sudbo的行为无关乎金钱,是为了声誉、名望和成就感,但是,对后者的追求完全可以是正面的,是积极向上的,是推动科学向前进的,不幸的是,Sudbo的追求止于其选择了一条完全错误的路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