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698
海王惊人一“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9期(总第2272期 2006.02.17)
     大企业惊变

    从上市后融资达15亿多元,到2005年度预亏近6亿元,海王在业界关注的眼光中从黑马神话的背上跌落凡尘。

    海王生物近日连发两则业绩预警公告称其由于受计提减值准备等因素的影响,初步预计公司2005年度将产生重大亏损,累计亏损额约5.8亿元以上。

    公告称,造成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金,以及受到摊销广告费、为规范市场营销秩序、清理市场产品库存发生销售退款等因素的影响。公告还表示,由于公司尚需对智雄电子约1.88亿元的逾期贷款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审计时如需对该笔担保计提负债,则海王生物2005年度亏损金额还将相应上升。

    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从2005年三季报尚为负9300万元的亏损额攀升至年度业绩亏损5.8亿元海王生物不亏则已一亏即令业界大为震惊。
, http://www.100md.com
    投资失误引发业绩滑坡

    然而,对海王生物历年年报数据分析可见,海王巨亏5.8亿并非空穴来风。

    1998年8月,海王首次发行1910万股募资1.02亿元;2000年12月又增发6900万股资14.02亿元,获得了宝贵的15亿多元募集资金。

    1999年11月,海王用3.49亿元吞下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2000年,海王以3亿元购得北京巨能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巨能)41%的股权;2001年,海王投资7700万元于南方证券;2001~2003年,海王与关联公司深圳名派广告签订了总代理协议,每年支付广告费上亿元。

    据分析,海王的预亏与上述项目不无干系。截至2004年底,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不仅没有贡献利润,反而亏损1611万元;而投向规模最大的募集资金项目“巨能钙”,不仅没有产生预期的利润,还以2.76亿元的代价“以股抵债”换成了亚洲资源的1.294亿股股票,并由此将海王生物牵进了亚洲资源跌价风险的陷阱里,预计为此项股票跌价计提的准备金已经达到七八千万元;2004年,南方证券濒临破产,海王计提了减值准备2316万元,但仍有5400万的或有损失无人埋单;至于以每年上亿元的高额广告代理费委托关联公司代理广告业务一项,并没有使海王银得菲、牛初乳、金樽以及银杏叶片等海王品牌产品的销量脱离低位徘徊。
, http://www.100md.com
    面对2005年三季报首次公布的9300万元亏损,张思民当时承认:“亏损主要是由于计提南方证券投资亏损和亚洲资源股票下跌所致。”

    2002年2月,海王因虚报上年年度业绩水平将增长50%以上,而受到深交所公开谴责。据海王生物历年年报资料显示,经过2004年海王生物关于对重大会计差错的补漏修正后,自2001年起至2004年,其历年实际利润分别为2981.9万元、负3533.856万元、369.94万元、2266.44万元。这表明,所谓的海王生物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并不确实。

    发展模式备受争议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去年3月开始,海王生物股价就一直低于净资产。

    2005年4月28日,海王生物在深圳召开战略投资者见面会,发布了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并宣称海王生物即将迎来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然而海王随后发布的2005年中报业绩却不是那么乐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26.43万元,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7月中旬,海王生物公告称,鉴于公司股价已低于每股净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公司高管将用自有资金3个月内购买不低于51万股的流通股。然而,消息发布并没有收到预期的上涨行情,反而以3.21元报收跌停板。

    据招商证券医药板块研究员孙怀宇分析,与海王1.6亿的流通股相比,51万股的数额并不算多,就算在任职期内锁定所持海王生物股票,其总价值也仅在150万至200万元之间。孙怀宇认为,投资者对海王高管自掏腰包买股票显然并不买账,而这与近年来海王生物的业绩和投资效果不佳不无关联。

    年报资料显示,海王资金链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现金流出的速度远远高于现金回流的速度。自2001年起,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为负值。2005年中报显示,其短期借款高达11.97亿元,而长期借款为零。

    面对“资金链吃紧”、“产业乏力”等种种非议,被喻为热血型企业家的张思民表示:“一个企业资源的配置能力是有限的,通过上市可以缓解集团的持续投入压力。”而香港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融资功能,成为张思民弥补海王银行长期贷款不足的短板。
, 百拇医药
    2005年9月12日,海王生物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特龙)正式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虽然英特龙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不过区区6370万港元,但对于海王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其从此拥有了一个境外的融资平台。据透露,海王正在筹措将海王星辰送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如今,海王在巨亏的情况下仍不忘“舍身成仁”,在预亏公告发布的当日,其为了保证英特龙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金额3亿元、为期8年的长期贷款,提供了股权质押担保。

    品牌成就未来竞争力

    从民营黑马到陷入巨亏泥潭,海王生物董秘戴奉祥承认,在公司高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对宏观环境把握能力及管理决策能力的“不成熟”,致使公司在对南方证券、北京巨能的投资项目上遭受了巨大损失,在公司发展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新时代证券分析师郝晓辉看来,不可否认的是,海王生物借助资本市场和广告宣传,在过去几年的确获得了飞速发展,然而也正是资本市场的风险多舛与广告投入盲目的“水涨船高”,使其经营资本金日渐紧张,募集资金消耗殆尽。
, http://www.100md.com
    他认为,自2003年以来,国内保健品行业始终在低谷中徘徊,销售量也急剧下降,而以保健品为主营的海王生物也不能出其左,前几年保健品业的整体不景气也是造成海王生物沦陷巨亏境地的根本原因。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营销顾问李海龙认为,一些企业采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一夜成名”后,便自我假定了一个传播环境,将铺天盖地的强制灌输认定为塑造强势品牌的必由之路。而这种畸形的强制累积传播心态也使得为数不少的企业经营者大把大把地在广告上投入真金白银,结局却以企业耗尽精血黯然退场而告终。

    可喜的是,海王预亏消息发布后,一向对海王青睐有加的深圳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陪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视察了深圳海王集团,后者表示国家开发银行愿意继续支持海王这个深圳市政府重点支持的优秀民营企业。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9期, http://www.100md.com(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