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2005年第23期
编号:10871436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2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1MED的历史与发展,2MED操作步骤及其适应证与并发症,3MED系统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比较,4MED技术的发展及演化,5展望,参考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约有10%~15%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934年Mzxter和Barr报道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手术治疗效果,自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开放手术如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板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其创伤大,手术切口在10 cm以上,并要广泛剥离椎旁肌,咬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破坏了脊柱的后柱结构,术后易导致腰椎不稳和长期下腰痛。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近年来出现的脊柱微创术式之一,既解决了患者疾患,同时又尽可能少地破坏邻近组织,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期,现已被广泛应用。

     1 MED的历史与发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发展时间不长,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经皮化学溶核术,20世纪70年代应用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PLD),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AMD)以及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基础上出现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等,方法多种多样,但各有其缺点及禁忌,临床效果不一,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1997年,MED系统首次面世,它使得脊柱外科医生能够通过最小创伤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为腰神经根有效减压。MED系统与以往的经皮穿刺椎间盘镜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将传统的开放椎间盘摘除技术与内镜技术有机结合,由显示系统、手术通道及手术器械组成。其手术途径是与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和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相同的后方入路,经16 mm工作管道直接导入内窥镜及手术器械,在黄韧带及上下椎板间直接开窗切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技术本质与后路开窗手术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直视变为监视器上观察,术者通过监视系统上清晰放大的影像,易于辨别各种组织,清楚了解硬膜囊、神经根及突出椎间盘的关系,可彻底解决神经根压迫,同时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可彻底止血,并可同步录像,以供研究及示教之用;将切口缩小到16mm左右,将棘突旁肌肉剥离限制在棘突一侧,不广泛剥离椎旁肌肉,只少量咬除椎板下缘,扩大椎板间隙,完全保留了脊柱中、后柱结构,不干扰正常的脊柱生物力学结构,术后不影响下腰椎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脊柱滑脱、下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术野放大64倍并在监视器上可直接看到清晰的放大手术野,使手术操作更加准确精细〔1〕。

    最初的MED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其内窥镜不能重复使用、图像失真以及工作管道狭小限制操作。第2代椎间盘镜系统即METRx系统,弥补了以前的不足。与第1代MED系统相比METRx系统有着更多的优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9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