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注射液及新生儿退黄汤等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23例
【摘要】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及新生儿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23例新生儿患者,在确诊新生儿黄疸后即可开始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及新生儿退黄汤等联合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痊愈13例,好转8例,未愈转院2例。总有效率约91.3%。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配伍新生儿退黄汤,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新生儿退黄汤;新生儿黄疸
自2003~2005年我科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并配合新生儿退黄汤等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23例,总有效率约91.3%。现将观察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出生日龄:2h~25天,平均9.8天;(2)性别:男婴12例,女婴11例;(3)族别:汉族15例,哈萨克族6例,回族1例,蒙古族1例;(4)孕周:早产(28~37周)3例,足月产(37~42周)20例;(5)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13例;(6)临床表现:全身和部分身体黄染,或者伴有巩膜黄染、尿黄、嗜睡、食欲减退等症状;(7)类型:病理性黄疸16例(胆红素脑病1例转院,ABO溶血1例转院),母乳性黄疸7例;(8)实验室检测:胆红素在205.2~256.5μmol/L以上;(9)疗程:3~29天,平均约5.9天。
1.2 治疗方法 (1)茵栀黄注射液(成分: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等)按照1~2ml/kg静脉点滴,每日1次;(2)中药退黄汤(茵陈4.5g,郁金3g,白茅根6g,生军1.5g,枳壳2g,黄柏1.8g,泽泻3g等),每日1剂,分2~3次服用,3日为1个疗程;(3)苯巴比妥5mg/(kg·次),1~2次/d;(4)重症静脉点滴葡萄糖液20ml加白蛋白1g/kg,每日1次;(5)胆红素在205.2~256.5μmol/L以上、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均给予光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黄疸消失,精神恢复良好,吃奶好;好转:黄疸50%以上消退,精神恢复良好,吃奶好;未愈:黄疸未消退,并有所加重,精神差,拒奶。
1.4 结果 痊愈13例;好转8例;未愈转院2例。总有效率约91.3%。
2 讨论
生理情况下,肠道中约有10%的胆素原可被重吸收入血,其中约90%由肝脏摄取并以原形经胆汁分泌排入肠腔[1]。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数相对较多,若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或助产人员有意从脐带向新生儿侧挤血,则红细胞数量更多。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故产生胆红素的量过多。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加之新生儿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以及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新生儿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原。另一方面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β-葡萄糖醛酸苷酶,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黏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至肝脏,即新生儿肠肝循环。其结果是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增加,而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因此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相对增加。
中医理论认为,黄疸乃湿热内蕴不得外泄,治疗上以清利湿热、泻下退黄为主。茵栀黄针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配伍新生儿退黄汤:茵陈蒿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疸;郁金苦寒,配伍茵陈、山栀,可增强利湿退黄之功效;白茅根甘,寒,清热利尿,利湿退黄;山栀子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生大黄(生军)泻下力强,“大黄欲速者生用”[2];枳壳行气利水;黄柏清湿热,退黄疸;泽泻利水渗湿,泄热;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除此之外应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白蛋白等加速退黄之功效。但是,在治疗此病中,首先重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母产前用药要慎重;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产前避免大剂量应用缩宫素,出生后注意保暖,及时断脐带,提倡新法接生,避免老式接生将脐血挤压入新生儿体内的传统方法,预防多血症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黄疸;出生后及早喂养,加速肠肝循环,减轻黄疸的发生。对于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6.6μmol/L时,应停止母乳喂养2~4天,改用人工喂养。在暂停母乳期间,应将母亲乳汁吸出,以维持乳汁分泌,保证以后继续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茵栀黄注射液配伍新生儿退黄汤联合用药,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玉生.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1.
2 凌一揆.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1.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836700 新疆布尔津,布尔津县人民医院
836800 新疆哈巴河,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殷海燕,刘建玲,哈木帕,冉文玉)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新生儿退黄汤;新生儿黄疸
自2003~2005年我科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并配合新生儿退黄汤等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23例,总有效率约91.3%。现将观察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出生日龄:2h~25天,平均9.8天;(2)性别:男婴12例,女婴11例;(3)族别:汉族15例,哈萨克族6例,回族1例,蒙古族1例;(4)孕周:早产(28~37周)3例,足月产(37~42周)20例;(5)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13例;(6)临床表现:全身和部分身体黄染,或者伴有巩膜黄染、尿黄、嗜睡、食欲减退等症状;(7)类型:病理性黄疸16例(胆红素脑病1例转院,ABO溶血1例转院),母乳性黄疸7例;(8)实验室检测:胆红素在205.2~256.5μmol/L以上;(9)疗程:3~29天,平均约5.9天。
1.2 治疗方法 (1)茵栀黄注射液(成分: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等)按照1~2ml/kg静脉点滴,每日1次;(2)中药退黄汤(茵陈4.5g,郁金3g,白茅根6g,生军1.5g,枳壳2g,黄柏1.8g,泽泻3g等),每日1剂,分2~3次服用,3日为1个疗程;(3)苯巴比妥5mg/(kg·次),1~2次/d;(4)重症静脉点滴葡萄糖液20ml加白蛋白1g/kg,每日1次;(5)胆红素在205.2~256.5μmol/L以上、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均给予光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黄疸消失,精神恢复良好,吃奶好;好转:黄疸50%以上消退,精神恢复良好,吃奶好;未愈:黄疸未消退,并有所加重,精神差,拒奶。
1.4 结果 痊愈13例;好转8例;未愈转院2例。总有效率约91.3%。
2 讨论
生理情况下,肠道中约有10%的胆素原可被重吸收入血,其中约90%由肝脏摄取并以原形经胆汁分泌排入肠腔[1]。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数相对较多,若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或助产人员有意从脐带向新生儿侧挤血,则红细胞数量更多。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故产生胆红素的量过多。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加之新生儿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以及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新生儿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原。另一方面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β-葡萄糖醛酸苷酶,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黏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至肝脏,即新生儿肠肝循环。其结果是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增加,而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因此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相对增加。
中医理论认为,黄疸乃湿热内蕴不得外泄,治疗上以清利湿热、泻下退黄为主。茵栀黄针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配伍新生儿退黄汤:茵陈蒿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疸;郁金苦寒,配伍茵陈、山栀,可增强利湿退黄之功效;白茅根甘,寒,清热利尿,利湿退黄;山栀子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生大黄(生军)泻下力强,“大黄欲速者生用”[2];枳壳行气利水;黄柏清湿热,退黄疸;泽泻利水渗湿,泄热;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除此之外应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白蛋白等加速退黄之功效。但是,在治疗此病中,首先重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母产前用药要慎重;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产前避免大剂量应用缩宫素,出生后注意保暖,及时断脐带,提倡新法接生,避免老式接生将脐血挤压入新生儿体内的传统方法,预防多血症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黄疸;出生后及早喂养,加速肠肝循环,减轻黄疸的发生。对于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6.6μmol/L时,应停止母乳喂养2~4天,改用人工喂养。在暂停母乳期间,应将母亲乳汁吸出,以维持乳汁分泌,保证以后继续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茵栀黄注射液配伍新生儿退黄汤联合用药,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玉生.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1.
2 凌一揆.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1.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836700 新疆布尔津,布尔津县人民医院
836800 新疆哈巴河,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殷海燕,刘建玲,哈木帕,冉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