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827
价格来自于市场的承受力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1期(总第2274期 2006.02.22)
     观察

    鲍勃•菲费尔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时,曾和他的伙伴们为三个产品的定价与成本分析争论到半夜。第二天早上,他又用长达十多页的成本数据向导师进行了90分钟的定价程序演示,目的是想搞清楚:为设定价格而计算真实成本时,哪种成本分类学是最公平的?导师什么也不讲,直到快下课时才清了清嗓子:你们都错了,在你定价的时候,千万别看成本,价格来自于市场的承受能力。

    多年后,鲍勃•菲费尔写出了著名的《利润倍增》一书,并迅速成为整个商业世界领导们的案头读物,制药企业的老板们毫不例外地将之奉为寻找利润的经典。

    每个企业都会有很多追求的目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区提供服务、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员工的福利……然而这一切的根基都在于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尽管如此,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对制药公司的激烈讨伐一直在持续着:认为它们都是贪婪的巨兽,以离奇的高价向一贫如洗的老太太们出售她们赖以维持生命的药物;为了吸引人们去买不需要的高价药品,它们不惜花掉巨额广告费。

    当然,制药企业总体上还是生产出了有利于社会的产品,它们投入同样惊人的研发费用,年复一年不计失败地研究新药,制造出了确实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药品。

    制药行业因为自己的特殊性而一直对利润问题讳莫如深,一方面它被外界多次评选为最具暴利的行业,另一方面它们自己总是在各种场合下表现得苦不堪言。因为连续十数次的行政性药品降价,以及中国医改整体动荡,特别是来自社会抱怨药品高价的情绪让制药公司的老板们大伤脑筋。

    终端的价格积压意味着所有相关成本直接传导到上游生产企业,因为商业流通的强势地位让自己的利润绝对地不容侵犯。在大量同质化产品过剩而缺乏真正新药的情况下,营销成为稀缺的能力。当产品变得简单时,商业通路变得复杂起来,成为产业链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回到价格问题的本质,它至少提示我们,在谈论它的时候,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开始严重,消费者选择性趋向多元。价格的游戏规则应该是消费者愿意支付并享受其效用的尺度。对于那些拥有独特功效的创新药物而言,似乎没有人在其价格问题上说三道四。

    2006年初一部反流行的商业书籍《赔钱时代》如此调侃那些热爱回顾过去的人:现在赚钱越来越难,机会越来越少,要是回到过去该有多好!只要能生产出来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这种想法一个明显的错误是,现在看来很容易的“只要能生产出来”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个时候的稀缺资源就是制造能力和生产效率。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所有资源向营销倾斜的同时营销本身不堪重负,而药物研发的越来越不确定性让众多药企望而却步,只有生产变得很容易。理论上,产品的生产本身都很简单,但是要指望这个产品在市场上赚钱可就难了。企业的所有努力都可以理解为争取稀缺资源的过程。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21期, http://www.100md.com(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