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大黄 > 正文
编号:10915401
大黄的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5KB,4页)。

    

    综 述

    大黄的研究进展 Advancement of the Study on Rhubarb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 杭州 310009)

    徐 翔 XU Xia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Children’ 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 杭州 310003)

    郦柏平 LI Bai2 ping

    张慧芬 ZHANG Hui2 fen

    摘要: 通过文献回顾 ,对大黄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药理学研究证实

    大黄的有效成分具有泻下、抗菌、治疗慢性肾衰、利胆退黄、保肝、止血活血、退热、防治肠源性肺损

    伤及促智、抗衰老等作用 ,并从分子水平对大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大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 282.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1334(2003) 04 - 0056 - 04

    [作者简介] 徐翔(1968 - ) ,男 ,浙江绍兴人 ,主管药师 ,学

    士 ,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及中成药制剂质量控制研究。

    大黄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在我国有39 个品种

    和2 个变种。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

    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

    效。中医采用单味大黄或复方大黄制剂治疗便秘、谵

    语发狂、痢疾初起、血热吐衄、瘀血经闭等。现将近年

    来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1. 大黄有效成分研究

    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含量约 3 %~

    5 % ,大部分为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

    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胡氏等[1]

    从

    秦岭大黄的根和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

    个化合物,即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

    素、大黄酸、大黄酚28202 β 2D2 葡萄糖苷,并利用 GC 2MS 2

    D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27 个化合物。

    常氏等[2]

    对掌叶大黄毛状根及愈伤组织、悬浮细胞中

    的蒽醌类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了用掌叶大黄毛状根培

    养物生产蒽醌化合物的途径。李氏等[3]

    从河套大黄干

    燥根和根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 个非蒽醌类成

    分,经化学和波谱方法确定为:β 2谷甾醇、土大黄苷元、没食子酸、波叶素、胡萝卜苷、云杉鞣酚23p 202葡萄糖

    甙、土大黄苷和蔗糖。敏氏等[4]

    从天山大黄根中分离

    出6 个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酚282

    02 β 2D2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28202 β 2葡萄糖苷及β 2谷甾

    醇。鲁氏等[5]

    从大黄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7 种成分:

    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β 2谷甾醇、芦荟大黄素、大黄素、 d2

    儿茶素和 3’,4’,5’ 2三羟甲基苯甲酰葡萄糖。向氏

    等[6]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窄叶大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

    到6 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

    黄素2820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28202 β 2D2吡喃

    葡萄糖苷和ω 2羟基大黄素。李氏等[7]

    从河套大黄干燥

    根和根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糖10 个蒽醌类成

    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21 和820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大黄酚28202 β 2D2吡

    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2820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芦荟

    大黄素2820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

    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柴氏等[8~11]

    采用胶束

    电动毛细管色普法、柱吸附2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反相 HPLC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大黄及制

    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

    立了一整套各种成分的定量方法,为大黄制剂的质量

    控制奠定了基础。

    2. 大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1)泻下作用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用于治疗大便

    第37卷第4期

    2003年4月

    上 海 中 医 药 杂 志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VOL. 37 NO. 4

    APR. , 2003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燥结、热结便秘,一般在用药后6~19h 可排便。大黄

    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番泻苷的作

    用最强,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周氏等[12]

    认为番

    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①具有

    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

    动增加; ②抑制肠细胞膜上Na

    +

    2K+

    2ATP酶,阻碍Na

    +

    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份,促进肠

    蠕动而排便。

    郭氏等[13]

    采用记录翻转小鼠离体小肠囊葡萄糖2

    钠转运电位的方法,观察大黄总苷、大黄素、番泻苷对

    在不完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2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

    对葡萄糖2钠转运电位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这些成

    分可阻止不完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2钠的吸收,并伴随

    水的吸收减少,使肠腔容积增大,进而使肠蠕动增强,亦可产生通里攻下的作用。徐氏[14]

    用单味大黄研末

    冲服治疗各型肠梗阻44 例,每次9g ,每日2 次,4~24h

    内病人即可排气、排便,腹胀腹痛缓解,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率达97. 7 %。各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时,除采

    用西医常规抢救措施外,还可水煎大黄、芒硝、甘草各

    20g ,或直接开水冲泡单味大黄,取汁500ml ,于洗胃后

    经胃管灌入,病人排便后,每日用上述三药各 10g 泡

    服。王氏等[15]

    报道使用大黄糊敷脐,治疗三种便秘60

    例,疗效确切。

    (2)抗菌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

    抑制作用,主要的抗菌成分为:32羧基大黄酸、羟基芦

    荟大黄素、羟基大黄素,它们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

    最敏感。目前已知的抗菌机理为:抑制菌体糖及糖代

    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

    酸的合成[16]。钱氏[17]

    用大黄醇提片治疗急性肠炎54

    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10 例,总有效率95 %。

    (3)治疗慢性肾衰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①

    减少肠道中的氨基氮的重吸收,阻断尿素的合成原料;

    ②抑制肝、肾组织中尿素的合成; ③提高血中游离必需

    氨基酸的水平,后者可促进机体利用体内尿素氮合成

    体蛋白; ④抑制体蛋白分解,使尿素氮和肌酐值降低;

    ⑤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有增加倾向; ⑥明显降低胍

    类毒素的蓄积。研究还发现:大黄改善氮质血症;影响

    残余肾组织代偿性肥大;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纠

    正脂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

    值[18]。

    刘氏等19]

    研究大黄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 c2

    myc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抑制MC生长的分

    子机理;结果发现生长相对静止状态的 MC 的 c2myc

    mRNA表达处于低水平,而细菌脂多糖(LPS)可显著增

    高MC的c2myc mRNA表达,而且于2. 5h 达最高峰,并

    持续6h ;LPS诱导的MC高表达 c2myc mRNA可被大黄

    素(25mg L)所抑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