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5402
大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摄要.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02KB,2页)。

    

    文章编号:1009 - 5276 (2003) 11 - 1876 - 03 中图分类号:R9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 - 02 - 28

    大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摄要

    马 敏 林秀珍

    (天津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300070 ,天津 第一作者女 ,1979年生 ,2001级硕士研究生)

    关 键 词:中药; 大黄; 药代动力学

    大黄 ,是我国传统医药的瑰宝 ,中医最常用药之一。虽

    然其药效学研究深入透彻 ,但大黄的药代动力学发展滞后 ,有关文献报道较少。近年来 ,为了实现中药现代化 ,对中药

    及其制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

    据 ,以大黄为代表的中药药动学倍受瞩目 ,创立了不少新理

    论、新方法 ,最新研究进展如下。

    1 研究新方法

    早期大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侧重于其活性单体蒽醌类

    化合物单体的药代动力学。随着生物效应动力学的提出:李

    成韶等创立了药理效应法〔 1〕。这些方法以药理效应为指标 ,避开了血药浓度的测定 ,为中草药单、复方以及有效浓度极

    低、尚无法准确定量血药浓度的活性单体的药动学研究提供

    了方法。更重要的是药理效应法遵循了中医药整体观的思

    想 ,体现了中医用药辨证论治 ,复方配伍的精髓〔 2〕。梁资富

    等用小鼠断尾法测定止血时间 ,并作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

    山大黄止血成分的药代动力学〔 3〕。小鼠灌胃山大黄不同剂

    量 ,测定止血时间 ,得量效关系曲线 ,ED50为 0. 24g kg ,ED85

    为0. 74g kg。又选择 ED85作为给药剂量 ,测出效应 - 时间

    曲线。从量效曲线和时效曲线经转换求出时量关系 ,其回归

    方程为 T = 6. 7399 - 0. 3296X ( T :时间; X:剂量) , r =

    0. 9447 ;山大黄止血成分为一级药代动力学消除 ,符合二房

    室模型 ,ty2α= 0. 135h , ty2 β = 2. 10h ,C1 = 0. 00054g kg ×h。

    魏凤玲等则研究了大黄中致泻成分 ———结合蒽醌的药动

    学〔 4〕。小鼠给药后采用炭末法和记录小鼠泻下次数 ,研究大

    黄中结合蒽醌对小鼠促进肠蠕动和致泻作用的量效、时效关

    系 ,求出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 ,结合蒽醌有明显的致

    泻作用 ,致泻作用的半效剂量值为 150. 48~224. 45mg kg ,其量 - 时回归方程为: Y= 350 - 0. 136X( Y:剂量;X:时间) ,r = 0. 9907 ,体内半衰期为 5. 10小时。

    近年来 ,在血清药理学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中草药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得到极大关注。中草药效

    应成分药代动力学指中草药不经提取分离化学单体 ,给药后

    直接测定血浆中中草药某种有效成分的经时变化过程〔 5〕。

    用本法测得动物口服大黄煎液后大黄酚 1. 42小时达血药峰

    浓度 ,其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室间转运速率常数 K12

    = 0. 65h - 1

    ,k21 = 0. 19h - 1

    ,ty2 α= 0. 70h ,ty2 β= 21. 26h ,属于慢

    速消除型药物;而大黄素 2. 13 小时达峰为二室模型 , K12 =

    0. 38h - 1

    ,k21 = 0. 10h - 1

    ,ty2 α= 1. 27h ,ty2 β= 47. 62h ,属超慢速

    消除型药物〔 6〕。安睿等用紫外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

    时测定大黄煎液给药后四个蒽醌甙元在家兔血液中的浓度 ,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7〕。结果表明 ,芦荟大黄素及大黄

    素属三室模型 ,大黄酚及大黄酸为二室模型;其药动学参数

    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酸的消除半衰期较长 ,清除率低 ,药效比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更持久。安睿在研究中还发现同为大

    黄酸以纯品给药和以药材给药 ,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差异:前

    者属一室模型 ,而后者属二室模型 ,纯品的分布容积、清除率

    远大于药材 ,达峰时间及血药浓度也有很大差异;另外还发

    现单体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口服给药即使给药量三倍于其在

    大黄样品中的含量也未能测出血药浓度。安氏认为 ,中药组

    分复杂 ,单一组分的药动学过程不能代表中药整体的药动学

    过程 ,只有多组分药动学参数才能对临床用药具有实际指导

    意义。

    2 血药浓度检测新手段

    大黄通常以蒽醌甙元为代表性化学成分来反映其在血

    浆中的动态变化。比色法〔 12〕、薄层色谱法〔 13〕 至今仍应用于

    测定大黄蒽醌的血药浓度 ,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 14~17〕为

    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