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71KB,2页)。
文 献 综 述
杜仲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陆文亮 毛维伦 周 群
湖北中医学院 (430061)
杜仲Eucomm ia ulmo ides o liv . 是一种常用中药, 具有补
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还具有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对细胞
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以杜仲为主药的方剂, 对治疗肝肾
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关节不利、头痛等有很好的疗效[1 ]。有
文献报道, 杜仲能扶持人体正气, 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风湿
痹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 ]。杜仲系常用中药, 用量大, 用途
广, 一般均强调炮制后用药。自刘宋《雷公炮炙论》开始记
载炮制方法, 至清末约1400 年历史, 至少有62 篇文献记载
了有关炮制资料[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杜仲炮制
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 有关炮制的工艺研究亦趋于
科学化和现代化。现分别综述如下。
1 炮制品的形状和规格对质量影响的研究
《雷公炮炙论》载:“……细锉用”。唐·《新修本草》、宋
·《证类本草》等载: “用之削薄, 去上皮, 横理切, 令断丝
也。”明《奇效良方》载: “切碎”。《本草蒙荃》载“……咀
成薄片”。
杜仲传统饮片要求切成块片、丝片 (横丝片、纵丝片) 丁
片和条片。李川等对不同切制形状的块条、横丝 (切制方向
与生成方向垂直) 及纵丝 (切制方向与橡胶丝生成方向平
行) , 丁、皮、块进行了煎出率比较。结果横丝> 纵丝> 丁>
条> 块> 带粗皮块, 表明切制形状能影响煎出率。横丝的煎
出率比纵丝高出 11104%。说明切制方向亦能影响煎出
率[4 ]。对总成分溶出量进行分析[5 ]
, 丝片优于块片。表明切
制规格对杜仲有效成分溶出有影响, 认为按与杜仲丝生成垂
直方向进行切断, 将有利于杜仲总成分的溶出。切制宽度为
015cm , 杜仲粗皮是颓废组织, 由实验结果[6 ]
可知: 未除去
粗皮块的煎出率较除去粗皮块的煎出率低30186% , 且粗皮
占杜仲药材的20%以上, 故认为净制药材、提高杜仲总成分
溶出, 杜仲入药前去粗皮是必要的。所以古人认为杜仲要
“…薄削去上甲皮横理切合断”是符合科学事实的。
2 对杜仲炮制“断丝”意义的研究
汉代《华氏中藏经》曰: “去皮, 坐刂碎, 慢火炒令丝断。”
这是杜仲炮制断丝的最早记载。唐《新修本草》注:“削去上
皮横理令丝断” , 金元时期的《疮痈经验全书》也有“盐酒拌
炒断丝”的记载。自古至今断丝可作为杜仲炮制标准被代代
相传。古之断丝系杜仲片已折断处断丝。现在判断断丝则是
以杜仲片内部为准[7 ]。由于杜仲胶丝特性所致, 趁热断丝在
凉干后常常恢复胶丝。因此, 有人为了断丝而使炮制火候越
来越猛, 损耗也越来越大[8 ]。因此, 关于杜仲断丝的标准以
及目的是杜仲炮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深入了解断丝含义, 丛俭勤等比较了蜜炙、姜炙、盐
水炙及炒炭的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实验。结果炒炙组损耗率最
大 (56% ) , 且溶出率最低; 盐炙组溶出率最高, 损耗率仅
(6% ) ; 炒炭组虽丝已断, 然有效成份溶出也最少[9 ]。说明断
丝程度对有效成分溶出并无决定性关系。丛氏还提出, 盐炙
杜仲的炮制工艺: 先取杜仲, 薄削去表面粗皮, 厚薄分档, 切
或折成1cm×2cm , 以生药量2%的食盐, 加入占生药量30%
的水配成盐溶液; 与杜仲拌匀, 焖润20 分钟~ 30 分钟, 文
火炒干, 折断处胶丝消失为止, 摊开放凉。此法损耗率少, 有
效成分溶出率最大[10 ]。
有人还对杜仲断丝的目的作了进一步探讨。杜仲含杜仲
胶、鞣质等成份。杜仲胶为一种硬性橡胶, 经高温加热后, 硬
性橡胶被破坏, 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现代研究发现: 炒制
品、砂炒品、烘制品虽能达到断丝的要求, 但煎出率 (指水
溶性成份) 却较生品低, 且炒杜仲、砂炒杜仲分别比生品低
40132%、69143%。药理实验表明: 杜仲各种炮制品对子宫
抑制、降压作用较生品强[11, 12 ]。有人还对砂炒品、 200℃烘品、160℃烘品、盐炙品断丝率、水溶性总成份煎出率、活性成分
煎出率作了统计, 发现[13 ]
断丝率和水溶性总成份成反比, 和
活性成分溶出率成正比, 提出断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活性成
分煎出率, 而不是提高水溶性成分煎出率 ......
杜仲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陆文亮 毛维伦 周 群
湖北中医学院 (430061)
杜仲Eucomm ia ulmo ides o liv . 是一种常用中药, 具有补
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还具有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对细胞
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以杜仲为主药的方剂, 对治疗肝肾
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关节不利、头痛等有很好的疗效[1 ]。有
文献报道, 杜仲能扶持人体正气, 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风湿
痹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 ]。杜仲系常用中药, 用量大, 用途
广, 一般均强调炮制后用药。自刘宋《雷公炮炙论》开始记
载炮制方法, 至清末约1400 年历史, 至少有62 篇文献记载
了有关炮制资料[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杜仲炮制
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 有关炮制的工艺研究亦趋于
科学化和现代化。现分别综述如下。
1 炮制品的形状和规格对质量影响的研究
《雷公炮炙论》载:“……细锉用”。唐·《新修本草》、宋
·《证类本草》等载: “用之削薄, 去上皮, 横理切, 令断丝
也。”明《奇效良方》载: “切碎”。《本草蒙荃》载“……咀
成薄片”。
杜仲传统饮片要求切成块片、丝片 (横丝片、纵丝片) 丁
片和条片。李川等对不同切制形状的块条、横丝 (切制方向
与生成方向垂直) 及纵丝 (切制方向与橡胶丝生成方向平
行) , 丁、皮、块进行了煎出率比较。结果横丝> 纵丝> 丁>
条> 块> 带粗皮块, 表明切制形状能影响煎出率。横丝的煎
出率比纵丝高出 11104%。说明切制方向亦能影响煎出
率[4 ]。对总成分溶出量进行分析[5 ]
, 丝片优于块片。表明切
制规格对杜仲有效成分溶出有影响, 认为按与杜仲丝生成垂
直方向进行切断, 将有利于杜仲总成分的溶出。切制宽度为
015cm , 杜仲粗皮是颓废组织, 由实验结果[6 ]
可知: 未除去
粗皮块的煎出率较除去粗皮块的煎出率低30186% , 且粗皮
占杜仲药材的20%以上, 故认为净制药材、提高杜仲总成分
溶出, 杜仲入药前去粗皮是必要的。所以古人认为杜仲要
“…薄削去上甲皮横理切合断”是符合科学事实的。
2 对杜仲炮制“断丝”意义的研究
汉代《华氏中藏经》曰: “去皮, 坐刂碎, 慢火炒令丝断。”
这是杜仲炮制断丝的最早记载。唐《新修本草》注:“削去上
皮横理令丝断” , 金元时期的《疮痈经验全书》也有“盐酒拌
炒断丝”的记载。自古至今断丝可作为杜仲炮制标准被代代
相传。古之断丝系杜仲片已折断处断丝。现在判断断丝则是
以杜仲片内部为准[7 ]。由于杜仲胶丝特性所致, 趁热断丝在
凉干后常常恢复胶丝。因此, 有人为了断丝而使炮制火候越
来越猛, 损耗也越来越大[8 ]。因此, 关于杜仲断丝的标准以
及目的是杜仲炮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深入了解断丝含义, 丛俭勤等比较了蜜炙、姜炙、盐
水炙及炒炭的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实验。结果炒炙组损耗率最
大 (56% ) , 且溶出率最低; 盐炙组溶出率最高, 损耗率仅
(6% ) ; 炒炭组虽丝已断, 然有效成份溶出也最少[9 ]。说明断
丝程度对有效成分溶出并无决定性关系。丛氏还提出, 盐炙
杜仲的炮制工艺: 先取杜仲, 薄削去表面粗皮, 厚薄分档, 切
或折成1cm×2cm , 以生药量2%的食盐, 加入占生药量30%
的水配成盐溶液; 与杜仲拌匀, 焖润20 分钟~ 30 分钟, 文
火炒干, 折断处胶丝消失为止, 摊开放凉。此法损耗率少, 有
效成分溶出率最大[10 ]。
有人还对杜仲断丝的目的作了进一步探讨。杜仲含杜仲
胶、鞣质等成份。杜仲胶为一种硬性橡胶, 经高温加热后, 硬
性橡胶被破坏, 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现代研究发现: 炒制
品、砂炒品、烘制品虽能达到断丝的要求, 但煎出率 (指水
溶性成份) 却较生品低, 且炒杜仲、砂炒杜仲分别比生品低
40132%、69143%。药理实验表明: 杜仲各种炮制品对子宫
抑制、降压作用较生品强[11, 12 ]。有人还对砂炒品、 200℃烘品、160℃烘品、盐炙品断丝率、水溶性总成份煎出率、活性成分
煎出率作了统计, 发现[13 ]
断丝率和水溶性总成份成反比, 和
活性成分溶出率成正比, 提出断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活性成
分煎出率, 而不是提高水溶性成分煎出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