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第14页 |
第10页 |
参见附件(114KB,16页)。
菌 物 系 统 22(1):161~176, 2003
Mycosystema
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
蒋 毅 姚一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0)
摘 要:文献调查结果表明与冬虫夏草有关的无性型菌种已报道有 22 个学名,涉及 13 个属。针
对这些名称上存在的命名问题本文展开了讨论,并评述了不同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及其有关菌
种的研究进展。 在已报道的分离菌种中, 作为新种正式描述的名称有 8个,其中6个为合格发表,其余 2个未能满足名称合格发表的条件;还有 4个名称在文献中作为新种提到,但没有合格发表
的出处,也有一例只提到名称而无其他要素;另有 5个名称则只有属名,尚未鉴定到种的水平。
中国被毛孢为多个独立的研究证明为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还有 3个无性型名称已被证明不可能是
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其他无性型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文中对与冬虫夏草有关
的菌种定名、无性型分离和验证方法、复无性型现象,以及有关学名问题作了讨论。
关键词:综述、冬虫夏草、无性型、虫草属
中图分类号:Q93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3515(2003)01-0161-0176
1 引言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是我国名贵的滋补强壮中药之一。由于受生长条件的限制,天然冬虫夏草产量很有限,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杨大荣,1997)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研究人员
就冬虫夏草的菌种分离、人工培养和发酵制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冬虫夏草是一种子囊菌,在其生活史中具有分生孢子阶段(无性型)和子囊孢子阶段(有性型) 。在
人工培养、液体发酵等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冬虫夏草菌种均为无性阶段,其菌种的正确鉴定至关重要,故而
其无性型问题特别引人关注。
从天然冬虫夏草分离的菌种已有很多报道,刘杰麟(1990)在总结冬虫夏草的无性型问题时提到了 10
个名称;梁佩琼和陆大京(1990)指出用于深层发酵制成药品或保健品的无性型菌株有4个,随后梁佩琼
(1991)又列举了冬虫夏草 14 个菌株;林树钱和余美兰(1997)对涉及冬虫夏草无性型菌种的 9 个名称
进行了评述;王伟等(1998)编写了从冬虫夏草分离的 13 个无性型的检索表;李增智等(2000)在用分
子生物学方法证明冬虫夏草无性型问题的文章中简单讨论了有关的 8个名称;梁宗琦(2001)总结了分离
自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及其相关的菌物达 10个属 11个种,并用表格列出 9个属 10个名称;刘作易等(Liu
et al.,2001)提到有关的 7个名称。面对如此众多的菌种和名称,就什么是冬虫夏草的正确无性型问题一
直颇有争议。这种混乱状况,对相关的药品和保健品生产应用造成了一定困难。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目
前已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 X. J. Liu, Y. L. Guo, Y. X. Yu W. Zeng)与冬虫夏草的
关系(刘锡琎等,1989;李泉森等,1998;李增智等,2000;赵锦等,1999;Chen et al.,2001;梁宗琦,2001;莫明和等,2001;Liu et al.,2001) 。但其他一些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以及不同名称之间的相互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002500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1年) 、中
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项目、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地址:yaoyj@sun.im.ac.cn
Received:2002-08-25, accepted: 2002-10-20 162 菌 物 系 统 22卷
关系依然相当混乱。
关于冬虫夏草无性型菌种的报道散见于各种刊物和印刷材料,经过系统的文献调查,收集得到了多达
22个的名称,蒋毅和姚一建(Jiang Yao,2002)对这些名称进行了总结,本文现就有关冬虫夏草无性型
的研究报道进行汇总,以期对这一研究能有所裨益。
2 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
为了叙述方便,已报道的与冬虫夏草无性型有关的名称按拉丁学名字母顺序排列,简单介绍其文献出
处、相应菌株的特点和有关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它们与冬虫夏草的关系。对名称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进行
了分析,并尽可能予以澄清。就拉丁学名所对应的汉语学名尽量以最先发表的名称进行统一,并引用发表
的中文文献为依据。
1 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 Icones Fungorum 3: 11 (1839).
顶头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室等,1976)。
据宋士良等(1988)报道,从云南德庆分离得到鉴定为“顶孢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eum”的
“虫草纯菌株 0153” ,液体深层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同一报道中,宋士良等还
指出分离物在 25℃下生长较快,收率较好,液体发酵 24小时的菌丝干重达0.57gml,96小时收率最大。
罗信昌(1994)在总结冬虫夏草深层发酵的研究时简单援引了宋士良等的工作,刘杰麟(1990) 、梁佩琼
(1991) 、王伟等(1998)在有关冬虫夏草无性型的综述中也列举了这个名称,但这个菌种与冬虫夏草的
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头孢属(Cephalosporium Corda)是一个半知菌的形式属名称,日本的小林一雄、清水大典(Kobayasi, 1982; 小林義雄和清水大典,1983)认为这是虫草属[Cordyceps (Fr.) Link]的一个无性
型属。然而,根据Gams(1971)的研究,头孢属的概念与顶孢属(Acremonium Link)模式种 Acremonium
alternatum 的模式标本相符,由于顶孢属发表较早,所以 Cephalosporium 这一属名应作为顶孢属的异名,并为最近版本的《菌物字典》(Hawksworth et al.,1995;Kirk et al.,2001)所承认。实际上头孢属的概念
相当混乱,属下原有的种已被认为可能是类似于被孢霉属(Mortierella Coem.)的种类或已被组合到顶孢
属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Nees)等属中去了(Gams,1971),而宋士良等(1988)报道的这个菌的正确名
称应为 Acremonium strictum W. Gams(直立顶孢——暂拟)(Jiang Yao,2002)。
2 Cephalosporium dongchongxiacae N. Y. Shen, S. M. Zhang, L. Zeng, X. C. Zhang S. L. Wei in
China Patent (中国专利) No. 85101971 (1985). nom. inval.
Cephalosporium dongchongxiacae Anon. in P. Q. Liang D. J. Lu in Edible Fungi (食用菌) 1990(3):
2 (1990). nom. tant.
冬虫夏草头孢(沈南英等,1985;原为“冬虫夏草头孢菌”)。
沈南英(1983)最初报道从青海玉树和化隆两县采集的冬虫夏草上分离得到无性型菌物的时候,这个
菌种被初步鉴定为“头孢菌属(Cephalosporium)新种” 。根据沈南英(1983)及沈南英等(1983)的报道 ......
Mycosystema
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
蒋 毅 姚一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0)
摘 要:文献调查结果表明与冬虫夏草有关的无性型菌种已报道有 22 个学名,涉及 13 个属。针
对这些名称上存在的命名问题本文展开了讨论,并评述了不同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及其有关菌
种的研究进展。 在已报道的分离菌种中, 作为新种正式描述的名称有 8个,其中6个为合格发表,其余 2个未能满足名称合格发表的条件;还有 4个名称在文献中作为新种提到,但没有合格发表
的出处,也有一例只提到名称而无其他要素;另有 5个名称则只有属名,尚未鉴定到种的水平。
中国被毛孢为多个独立的研究证明为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还有 3个无性型名称已被证明不可能是
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其他无性型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文中对与冬虫夏草有关
的菌种定名、无性型分离和验证方法、复无性型现象,以及有关学名问题作了讨论。
关键词:综述、冬虫夏草、无性型、虫草属
中图分类号:Q93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3515(2003)01-0161-0176
1 引言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是我国名贵的滋补强壮中药之一。由于受生长条件的限制,天然冬虫夏草产量很有限,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杨大荣,1997)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研究人员
就冬虫夏草的菌种分离、人工培养和发酵制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冬虫夏草是一种子囊菌,在其生活史中具有分生孢子阶段(无性型)和子囊孢子阶段(有性型) 。在
人工培养、液体发酵等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冬虫夏草菌种均为无性阶段,其菌种的正确鉴定至关重要,故而
其无性型问题特别引人关注。
从天然冬虫夏草分离的菌种已有很多报道,刘杰麟(1990)在总结冬虫夏草的无性型问题时提到了 10
个名称;梁佩琼和陆大京(1990)指出用于深层发酵制成药品或保健品的无性型菌株有4个,随后梁佩琼
(1991)又列举了冬虫夏草 14 个菌株;林树钱和余美兰(1997)对涉及冬虫夏草无性型菌种的 9 个名称
进行了评述;王伟等(1998)编写了从冬虫夏草分离的 13 个无性型的检索表;李增智等(2000)在用分
子生物学方法证明冬虫夏草无性型问题的文章中简单讨论了有关的 8个名称;梁宗琦(2001)总结了分离
自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及其相关的菌物达 10个属 11个种,并用表格列出 9个属 10个名称;刘作易等(Liu
et al.,2001)提到有关的 7个名称。面对如此众多的菌种和名称,就什么是冬虫夏草的正确无性型问题一
直颇有争议。这种混乱状况,对相关的药品和保健品生产应用造成了一定困难。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目
前已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 X. J. Liu, Y. L. Guo, Y. X. Yu W. Zeng)与冬虫夏草的
关系(刘锡琎等,1989;李泉森等,1998;李增智等,2000;赵锦等,1999;Chen et al.,2001;梁宗琦,2001;莫明和等,2001;Liu et al.,2001) 。但其他一些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以及不同名称之间的相互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002500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1年) 、中
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项目、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地址:yaoyj@sun.im.ac.cn
Received:2002-08-25, accepted: 2002-10-20 162 菌 物 系 统 22卷
关系依然相当混乱。
关于冬虫夏草无性型菌种的报道散见于各种刊物和印刷材料,经过系统的文献调查,收集得到了多达
22个的名称,蒋毅和姚一建(Jiang Yao,2002)对这些名称进行了总结,本文现就有关冬虫夏草无性型
的研究报道进行汇总,以期对这一研究能有所裨益。
2 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
为了叙述方便,已报道的与冬虫夏草无性型有关的名称按拉丁学名字母顺序排列,简单介绍其文献出
处、相应菌株的特点和有关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它们与冬虫夏草的关系。对名称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进行
了分析,并尽可能予以澄清。就拉丁学名所对应的汉语学名尽量以最先发表的名称进行统一,并引用发表
的中文文献为依据。
1 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 Icones Fungorum 3: 11 (1839).
顶头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室等,1976)。
据宋士良等(1988)报道,从云南德庆分离得到鉴定为“顶孢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eum”的
“虫草纯菌株 0153” ,液体深层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同一报道中,宋士良等还
指出分离物在 25℃下生长较快,收率较好,液体发酵 24小时的菌丝干重达0.57gml,96小时收率最大。
罗信昌(1994)在总结冬虫夏草深层发酵的研究时简单援引了宋士良等的工作,刘杰麟(1990) 、梁佩琼
(1991) 、王伟等(1998)在有关冬虫夏草无性型的综述中也列举了这个名称,但这个菌种与冬虫夏草的
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头孢属(Cephalosporium Corda)是一个半知菌的形式属名称,日本的小林一雄、清水大典(Kobayasi, 1982; 小林義雄和清水大典,1983)认为这是虫草属[Cordyceps (Fr.) Link]的一个无性
型属。然而,根据Gams(1971)的研究,头孢属的概念与顶孢属(Acremonium Link)模式种 Acremonium
alternatum 的模式标本相符,由于顶孢属发表较早,所以 Cephalosporium 这一属名应作为顶孢属的异名,并为最近版本的《菌物字典》(Hawksworth et al.,1995;Kirk et al.,2001)所承认。实际上头孢属的概念
相当混乱,属下原有的种已被认为可能是类似于被孢霉属(Mortierella Coem.)的种类或已被组合到顶孢
属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Nees)等属中去了(Gams,1971),而宋士良等(1988)报道的这个菌的正确名
称应为 Acremonium strictum W. Gams(直立顶孢——暂拟)(Jiang Yao,2002)。
2 Cephalosporium dongchongxiacae N. Y. Shen, S. M. Zhang, L. Zeng, X. C. Zhang S. L. Wei in
China Patent (中国专利) No. 85101971 (1985). nom. inval.
Cephalosporium dongchongxiacae Anon. in P. Q. Liang D. J. Lu in Edible Fungi (食用菌) 1990(3):
2 (1990). nom. tant.
冬虫夏草头孢(沈南英等,1985;原为“冬虫夏草头孢菌”)。
沈南英(1983)最初报道从青海玉树和化隆两县采集的冬虫夏草上分离得到无性型菌物的时候,这个
菌种被初步鉴定为“头孢菌属(Cephalosporium)新种” 。根据沈南英(1983)及沈南英等(1983)的报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KB,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