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42KB,4页)。
① 文章编号:1009 - 0568(2004) 01 - 0043 - 04
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韩路1 ,2
贾志宽2
王海珍1
(1 塔里木农垦大学植科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中心 ,陕西 杨凌 712100)
紫花苜蓿是深根性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 ,号称“牧草之王” ,其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
强、产量高、品质优、耐频繁刈割持久性好、清除田间原有杂草、改土培肥及经济效益高等特点[1 ]。它是
世界上分布最广、最古老的栽培牧草 ,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历史最长的人工牧草。实践证明 ,苜蓿产
草量除受自身遗传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外 ,耕种栽培措施对其影响也很大。Rowe 报道栽培密度
直接影响苜蓿产草量和植株形态性状发育 ,在一定范围内产草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单株重量随
之降低;栽培密度过大 ,个体生长势弱、下部叶片易脱落 ,不利于提高产草量和品质[2 ]。Feltner 报道刈割
时期和刈割频率影响苜蓿植株生活力、光合产物的形成、根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贮藏和侧芽发生、生长 ,再
生速度、越冬及翌年再生等过程从而影响其产草量[3 ]。因此 ,研究各种耕作栽培措施相互之间的关系及
各自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作用 ,可因地制宜应用耕作栽培措施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 ,有利于提高苜蓿产
草量和品质、提高“营养体”农业的经济效益。
1 研究进展
1. 1 株丛密度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苜蓿单位面积上的株丛密度(相当于播种量)影响苜蓿产草量和植株的形态发育。建植当年 ,饲草
产量与播种量(株数)成正相关 ,随播种量加大而产量提高。Davis报道单位面积植株数量与产量呈显著
相关(r = 0. 38 p < 0. 05)
[4 ]。Jeffersin报道当苜蓿播种量在 6~18kgP hm2
时 ,牧草产量可随其播种量的增
加而增加 ,播种量每增加1kgP hm2
时 ,牧草产量可提高40kg ;当播量再增加到24kgP hm2
时 ,产草量开始下
降[5 ]。王立祥研究得出适当增加苜蓿播种量对提高紫花苜蓿生育早期的产量有明显的效果。在密植条
件下 ,分枝直径变细 ,叶茎比(LSR)增加 ,能提高苜蓿产量和改善品质。Volence
[6 ]
指出苜蓿产量主要由
单位面积的株丛数、每株枝条数和枝条重量组成。当株丛数从表面上看 11 株P m2
增加到 172 株P m2
时 ,单位面积上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单株重量、单株枝条数和单枝重量趋于下降 ,与 Cowett、 Rumbaugh报道
一致 ,茎粗和节数亦随株丛数的增加而下降 ,随密度增加单茎重量成为直接决定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
Rumbaugh报道丛径、茎长、分枝数、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7 ]。Cowett 和 Sprague 报道每平方英尺植
株数从1增至8 ,虽然每英亩产量有所提高 ,但茎数和单株重量在下降[8 ]。增加播种量造成基本苗数过
大 ,长势虽好但单株苗相对较轻 ,不能明显提高产量。林洁荣报道种植密度可极显著地影响种植当年牧
草的分枝数(p < 0. 01) ,随种植密度的递增 ,牧草分枝数相应降低。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当年牧草产量
(p < 0. 05) ,但对种植翌年牧草产量影响不显著[9 ]。Viands认为现代品种的差异在于固N能力。在第一
年茎密度不仅与繁育改良 ,提高品种的程度而且与可利用水分有关;在所有水分条件下 ,茎重与繁育者
的改善目的相关 ,认为现代品种在适应环境中具有高的茎密度[10 ]。Rowe
[11 ]
研究高、中、低三种密度下苜
蓿产量与抗逆性 ,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单株重却随之降低 ,个体死亡率随之上升;还指出高密度条件
① 收稿日期:2003 - 11 - 20
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高产优质高抗逆苜蓿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 (2001 - 372) 教育部重点项目“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 术体系研究” (重点01167)
第16卷 第1期
2004年3月 塔 里 木 农 垦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arim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Vol . 16 No. 1
Mar. 200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下 ,由于株间竟争导致生活力差的个体死亡留下生活力强的个体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抗逆性。指出选择
适当低密度下种植是增加产量的高效方法 ,相反选择高密度种植对增加产量效果不显著。总之 ,苜蓿植
株高度、丛茎和茎数是构成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茎数取决于植物长势的遗传潜力的发挥 ,即受内部生
理过程调节。在一定范围株丛密度下(播种量) ,因苜蓿具有显著自动调节茎枝数(茎数P 单位面积)的能
力 ,对产量影响甚微。
1. 2 刈割方式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1. 2. 1 刈割时期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产草量是苜蓿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指标而刈割时期对苜蓿鲜、干草产量也有重大影响 ,因此确定苜蓿
适宜的利用期成为草地生产的重要课题。前人研究认为在一年生长季中刈割时期和刈割频率影响苜蓿
植株生活力和产草量。Llovera 通过三年的研究表明盛花期刈割苜蓿干物质产量与现蕾期刈割相比能
增加18 % ,但其品质 CP、 IVDMD分别下降7. 5 %和5. 4 %[12 ]。Feltner
[3 ]
报道生长早期刈割不能获得最大
的根存储有机物而影响植株生活力和产草量。八年试验中发现开花盛期收割时 ,可以获得最高牧草产
量和保持当时品种最持久利用年限 ,1P 10开花时刈割蛋白质产量最高。前人研究认为苜蓿产草量随成
熟度增加而提高。秋季苜蓿由生育早期至生育后期产草量逐渐下降 ,而发现夏季苜蓿由早期到生育晚
期产草量逐渐提高[12 ]。苜蓿干物质产量由现蕾中期、第一朵花出现、 40~50 %开花到 70 %开花期呈递
增趋势。杨恩忠(1986)研究发现苜蓿产草量由营养期到盛花期(或结荚期)逐渐增加 ,并在盛花期(或结
荚期)达到高峰 ,随后开始下降[13 ]。Jefferson也获得苜蓿50 %开花刈割的干物质产量比现蕾期刈割增加
17 % ,但品质也随之下降[5 ]。有人研究报道初花期以后 ,由于下部叶片年龄、倒伏、病害等因素造成叶片
产量损失 ,在初花期刈割以及利用抗各种叶病的品种可避免叶的损失。耿华珠指出苜蓿第一茬收割期
愈早 ,产草量愈低;第二茬草产量受第一茬收割早晚的影响 ,第一茬收割愈晚 ,第二茬草产量减少愈多 ......
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韩路1 ,2
贾志宽2
王海珍1
(1 塔里木农垦大学植科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中心 ,陕西 杨凌 712100)
紫花苜蓿是深根性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 ,号称“牧草之王” ,其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
强、产量高、品质优、耐频繁刈割持久性好、清除田间原有杂草、改土培肥及经济效益高等特点[1 ]。它是
世界上分布最广、最古老的栽培牧草 ,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历史最长的人工牧草。实践证明 ,苜蓿产
草量除受自身遗传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外 ,耕种栽培措施对其影响也很大。Rowe 报道栽培密度
直接影响苜蓿产草量和植株形态性状发育 ,在一定范围内产草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单株重量随
之降低;栽培密度过大 ,个体生长势弱、下部叶片易脱落 ,不利于提高产草量和品质[2 ]。Feltner 报道刈割
时期和刈割频率影响苜蓿植株生活力、光合产物的形成、根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贮藏和侧芽发生、生长 ,再
生速度、越冬及翌年再生等过程从而影响其产草量[3 ]。因此 ,研究各种耕作栽培措施相互之间的关系及
各自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作用 ,可因地制宜应用耕作栽培措施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 ,有利于提高苜蓿产
草量和品质、提高“营养体”农业的经济效益。
1 研究进展
1. 1 株丛密度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苜蓿单位面积上的株丛密度(相当于播种量)影响苜蓿产草量和植株的形态发育。建植当年 ,饲草
产量与播种量(株数)成正相关 ,随播种量加大而产量提高。Davis报道单位面积植株数量与产量呈显著
相关(r = 0. 38 p < 0. 05)
[4 ]。Jeffersin报道当苜蓿播种量在 6~18kgP hm2
时 ,牧草产量可随其播种量的增
加而增加 ,播种量每增加1kgP hm2
时 ,牧草产量可提高40kg ;当播量再增加到24kgP hm2
时 ,产草量开始下
降[5 ]。王立祥研究得出适当增加苜蓿播种量对提高紫花苜蓿生育早期的产量有明显的效果。在密植条
件下 ,分枝直径变细 ,叶茎比(LSR)增加 ,能提高苜蓿产量和改善品质。Volence
[6 ]
指出苜蓿产量主要由
单位面积的株丛数、每株枝条数和枝条重量组成。当株丛数从表面上看 11 株P m2
增加到 172 株P m2
时 ,单位面积上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单株重量、单株枝条数和单枝重量趋于下降 ,与 Cowett、 Rumbaugh报道
一致 ,茎粗和节数亦随株丛数的增加而下降 ,随密度增加单茎重量成为直接决定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
Rumbaugh报道丛径、茎长、分枝数、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7 ]。Cowett 和 Sprague 报道每平方英尺植
株数从1增至8 ,虽然每英亩产量有所提高 ,但茎数和单株重量在下降[8 ]。增加播种量造成基本苗数过
大 ,长势虽好但单株苗相对较轻 ,不能明显提高产量。林洁荣报道种植密度可极显著地影响种植当年牧
草的分枝数(p < 0. 01) ,随种植密度的递增 ,牧草分枝数相应降低。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当年牧草产量
(p < 0. 05) ,但对种植翌年牧草产量影响不显著[9 ]。Viands认为现代品种的差异在于固N能力。在第一
年茎密度不仅与繁育改良 ,提高品种的程度而且与可利用水分有关;在所有水分条件下 ,茎重与繁育者
的改善目的相关 ,认为现代品种在适应环境中具有高的茎密度[10 ]。Rowe
[11 ]
研究高、中、低三种密度下苜
蓿产量与抗逆性 ,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单株重却随之降低 ,个体死亡率随之上升;还指出高密度条件
① 收稿日期:2003 - 11 - 20
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高产优质高抗逆苜蓿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 (2001 - 372) 教育部重点项目“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 术体系研究” (重点01167)
第16卷 第1期
2004年3月 塔 里 木 农 垦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arim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Vol . 16 No. 1
Mar. 200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下 ,由于株间竟争导致生活力差的个体死亡留下生活力强的个体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抗逆性。指出选择
适当低密度下种植是增加产量的高效方法 ,相反选择高密度种植对增加产量效果不显著。总之 ,苜蓿植
株高度、丛茎和茎数是构成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茎数取决于植物长势的遗传潜力的发挥 ,即受内部生
理过程调节。在一定范围株丛密度下(播种量) ,因苜蓿具有显著自动调节茎枝数(茎数P 单位面积)的能
力 ,对产量影响甚微。
1. 2 刈割方式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1. 2. 1 刈割时期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产草量是苜蓿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指标而刈割时期对苜蓿鲜、干草产量也有重大影响 ,因此确定苜蓿
适宜的利用期成为草地生产的重要课题。前人研究认为在一年生长季中刈割时期和刈割频率影响苜蓿
植株生活力和产草量。Llovera 通过三年的研究表明盛花期刈割苜蓿干物质产量与现蕾期刈割相比能
增加18 % ,但其品质 CP、 IVDMD分别下降7. 5 %和5. 4 %[12 ]。Feltner
[3 ]
报道生长早期刈割不能获得最大
的根存储有机物而影响植株生活力和产草量。八年试验中发现开花盛期收割时 ,可以获得最高牧草产
量和保持当时品种最持久利用年限 ,1P 10开花时刈割蛋白质产量最高。前人研究认为苜蓿产草量随成
熟度增加而提高。秋季苜蓿由生育早期至生育后期产草量逐渐下降 ,而发现夏季苜蓿由早期到生育晚
期产草量逐渐提高[12 ]。苜蓿干物质产量由现蕾中期、第一朵花出现、 40~50 %开花到 70 %开花期呈递
增趋势。杨恩忠(1986)研究发现苜蓿产草量由营养期到盛花期(或结荚期)逐渐增加 ,并在盛花期(或结
荚期)达到高峰 ,随后开始下降[13 ]。Jefferson也获得苜蓿50 %开花刈割的干物质产量比现蕾期刈割增加
17 % ,但品质也随之下降[5 ]。有人研究报道初花期以后 ,由于下部叶片年龄、倒伏、病害等因素造成叶片
产量损失 ,在初花期刈割以及利用抗各种叶病的品种可避免叶的损失。耿华珠指出苜蓿第一茬收割期
愈早 ,产草量愈低;第二茬草产量受第一茬收割早晚的影响 ,第一茬收割愈晚 ,第二茬草产量减少愈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