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7323
黄芪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10KB,2页)。

    

    黄芪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徐福祥

    (甘肃省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 渭源 748200)

    摘要: 对渭源县黄芪白粉病的发生分布、症状、侵染循环及发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通过

    防治试验从实行轮作倒茬、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清洁田园提出了农业防治措施和几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方法。

    关键词: 黄芪白粉病; 高寒阴湿区;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142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1463 (2005) 0120046202

    甘肃省渭源县属高寒阴湿区, 黄芪栽培历史源

    远流长, 素有“千年药乡”和“黄芪故里”之美称, 历年

    种植面积稳定在5 33313 hm 2

    , 黄芪收入是农民收入

    的主渠道之一, 在基地乡(镇)黄芪收入占人均纯收

    入的 60%以上。然而, 随着市场对黄芪需求量的不

    断增加, 黄芪栽培面积的持续扩大, 加之农户对黄芪

    白粉病防治措施不当, 发病面积逐年上升, 使黄芪产

    量和品质受到了影响, 影响了黄芪生产的发展。针对

    这一问题, 我县农技中心科技人员于1998- 2000 年

    对黄芪白粉病的传播途径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开展

    了防治试验研究, 2001- 2003 年又结合省列“黄芪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 在定

    西市植保站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 对黄芪白粉病

    展开了无公害大面积防治示范工作, 防治效果显著,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1 发生与分布

    渭源县黄芪白粉病一般在 7 月上旬开始显病,下旬开始零星发生, 到8 月上旬则普遍发生, 普遍率

    3316%~ 9417% , 严重度 1~ 4 级, 在全县各乡(镇)

    均有分布。

    2 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片、嫩茎和荚果表面产生白色近

    圆形的小斑点, 以后逐渐扩大蔓延, 布满全叶、茎秆

    及荚果, 整片叶子及荚果被白色粉状物所覆盖, 菌丝

    层很厚, 似毡状。中后期叶片菌丝层中产生小黄点,后期变黑形成很多小黑点(为病原菌有性世代的团

    囊壳) , 严重时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造成早期落叶,叶片和茎秆同时受害, 受害重的则整株枯萎。

    3 侵染循环

    黄芪白粉病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

    科、白粉菌属真菌, 病原菌以闭囊壳在遗落于田间的

    病株或生长于田间的病株(苗)上越冬, 来年 5 月份

    后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时, 闭囊壳即释放大量的子囊

    孢子, 由子囊孢子的传播引起初次侵染, 其后病原菌

    在寄生病部逐渐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随

    气流传播, 引起再次侵染。

    4 发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11 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干旱的天气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 高温高湿

    的气候适合分生孢子的萌发侵入。

    412 与茬口的关系

    经调查, 黄芪重茬或与其它豆科植物连作的地

    块发病重, 普遍率为4617%~ 9412% , 严重度为3~

    4 级; 新茬地或坚持 3 a 以上轮作的地块发病轻, 普

    遍率为 917%~ 2815% , 严重度为1~ 2 级。

    413 与密度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黄芪合理密度为 21 万~ 22 万

    株? hm 2

    , 其发病普遍率为 1011%~ 2418% , 严重度

    1~ 2 次, 而密度过高(24 万~ 28 万株? hm2)的地块

    发病重, 发病普遍率4216%~ 8719% , 严重度4~ 5

    收稿日期: 2004206207

    作者简介: 徐福祥(19632) , 男, 甘肃渭源人, 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马铃薯脱毒苗研究与推广工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0KB,2页)